关灯
护眼
字体:

东晋风流之褚太后(41)

作者: 春衫袖冷 阅读记录

王羲之淡淡道:“前些日,我去看过了,粮食储备甚丰。”

王允之点头笑道:“那就好。”暗想,只要江州在自己手中,依靠粮食储备、漕运便利,便可制约上游的荆州,与下游的扬州。

他看了看自己的族弟,忽然心生怜悯,伸手去拍王羲之的肩膀,道:“逸少,你不必灰心,不久之后,家族会为你运作,朝廷应会调你入中枢任职。”

王羲之却退后一步,不着痕迹地避开王允之的手,道:“不必了。如若无其他的事,我先去后院整理箱笼了。”说完,便拱了拱手,转身出了门,沿着廊庑,进了后院。

一入后院,便看到妻子抱着孩子,站在院门口处,脸上颇有忧虑之色。郗璇担心地看了看王羲之,道:“夫君,你还好吧?”

王羲之拍了拍她的手臂,“我还好。”又看了看她怀中的孩子,道:“徽之今日还乖吗?”

郗璇看了看怀中的幼子,道:“平日这小子最是爱闹,今日倒还老实。”

“行李可都收拾好了?”

“自从前几日夫君吩咐,我便吩咐下人们开始收拾了。如今应该差不多了。”

“嗯。”王羲之满意地点点头。

郗璇道:“夫君,我们可是回乌衣巷?”

“不。”王羲之决然道:“我们不回建康,我们去会稽。安石,哦,也就是谢家三郎,几次写信给我,说会稽郡山水秀美,要我前去游览。我总是推脱说公务繁忙,无暇前去……如今,却是时候了。”说完,便长长地叹了口气。

郗璇松了口气,其实她也不喜住在乌衣巷。虽然王氏府邸很大,但人口众多,关系复杂,一不注意,就不知得罪了哪位婶娘或是妯娌。她想了想,又道:“夫君,你真……不打算在朝中谋个职位?”

王羲之缓缓地摇了摇头,平静的面具皲裂,终于露出了后面隐藏着的苦涩。他的目光落在远处,却是空洞而茫然的。他向来与王导一系不睦,因为岳父郗鉴的举荐而出仕,又因为王氏政敌庾亮的举荐成为江州刺史。王导生前是扬州刺史,他死后,这个职位却落入了庾冰之手,自然为琅琊王氏所不满。虽然自己也是琅琊王氏中人,却长期担任庾亮的长史,被王氏视为“外”人。那么,江州刺史如此重要的职位,在王氏的运作下,用另一个被视为“真正”王家人的王允之来取代,自然就顺利成章了。

他淡淡地苦笑,默默地在心里对庾亮说道:“庾公,你可想到会有今日?真没想到,我今日竟成了家族弃子!也罢,我就学学安石的豁达,去会稽庄园,寄情于山水之间吧!”

第二日,王允之将王羲之一家,送至彭蠡湖畔。码头上早就泊着几艘乌篷船,两人拱手作别。王羲之上了船,船夫扬起风帆,在和煦的阳光下,扬帆北上。

王羲之立在船头,看着着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彭泽。沙鸥翔集,银鳞游泳,湖岸上野花绚烂,芳草葳蕤。耳边不时传来渔夫们的歌声。他的心境也渐渐开阔了起来。

最后,他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面向东方道:“安石,我来了!”

咸康八年正月末。

已是孟春时节,江畔的小草们悄无声息地探出了嫩芽,给枯黄的草地隐隐约约地抹上一抹新绿,江州刺史府庭院里,柳树的枝条上,也冒出了几片嫩黄的新叶。自王允之接任江州刺史后,认为豫章较为偏远,把治所迁移到长江之畔的半洲。

“春天到了。”王允之揉了揉酸涩的双眼,伸了个懒腰,从书案前站了起来,正要去庭院中走走,舒散一下筋骨,忽有家仆来报,“郎君,豫州庾刺史给您送了坛酒。”

王允之愣住了,“庾怿?他给我送酒干什么?酒呢?”

家仆道:“来人就在外面候着。”

“呈上来。”

不一会儿,庾氏仆役抱着坛酒,上了堂,呈上了庾怿的拜帖。王允之打开一看,看笔迹,工工整整的楷书,确是庾怿的亲笔,大意是他最近得了几坛好酒,知道深猷贤弟公务繁忙,特赠他一坛,以解疲乏,云云。

看罢拜帖,王允之笑道:“他倒是有心了。你一路辛苦,先下去歇息吧。替我谢谢你家大人。”说完,使了个眼色,便有人将庾氏仆役带下去休息。

仆役在一旁道:“郎君昨日用饭时,不是还念叨着没好酒吗?不想,今日便有了。”

王允之微微冷笑,“但愿如此。”说完,便吩咐仆役将酒封拆了,将酒倒入碗中。室内顿时弥漫起酒香,青瓷碗中,色泽清冽的酒微微打着旋儿,并无一丝渣滓。

仆役吸了吸鼻子,道:“确是好酒。”仿佛应和着他的话似的,随着“汪汪”的叫声,一只黄狗窜入室内,绕着放酒的几案打起转来。仆役不由笑骂,“这畜生的鼻子倒灵得很。”

上一篇:心机女配的生存法则 下一篇: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