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晋风流之褚太后(82)

作者: 春衫袖冷 阅读记录

司马昱沉吟了一会儿,道:“好,我这就跟他写信。”

注:这就是腊八粥的起源。

第四十六章

几日后,司马昱的信到达武昌。正如王彪之所料,桓温令幕僚草拟奏章,惶恐谢罪,表示马上还镇江陵。

强劲的西风鼓满了风帆,桓温的楼船破开层层浪花,逆流西上。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抚着胡须,心里着实得意。“哼,你们不北伐,我就迫你们北伐!”

身边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桓温回头一看,来人正是郗超。他比之两年前,已经长高了些,只比自己矮了半个头,脸上的青涩渐渐退去,脸庞却依旧白皙秀美。

桓温假意叹了口气,“唉,嘉宾,看来我这次是无功而返了!”

郗超却微笑道:“以超看,桓公的目的已经达成。”

“哦,这话怎么说?”

“两年前,朝廷虽下诏,拜殷渊源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总领北伐之事。但这两年,殷渊源除了令流民屯田,储备军粮外,并无其他举动。如今,被桓公这么一逼,朝廷只怕不得不北伐了。”

“哈哈哈哈!”桓温大笑,笑声把盘旋在白帆附近的沙鸥惊得飞了,他拍了拍郗超的肩膀,“知我者,嘉宾也!”

会稽内史的府衙内,有几株桂树,每逢八月,桂花绽满枝头,整个内史府便浸润在这桂花的清香中。

王羲之很喜爱这香味,深深吸上几口,心情便能平静下来,但最近建康传来的几个消息,却让他心神不宁,久久不能平静。

去年六月,殷浩终于率众北伐,派遣安西将军谢尚、新近归降的羌人姚襄攻击许昌。许昌守将张遇向秦国投降,秦主苻健派遣两万人前去救援,与晋军在诫桥交战,晋军大败。谢尚、姚襄逃回淮南,殷浩也退守寿春。

谢尚回到建康谢罪,被降号为建威将军。记得那几日,连谢安石那般沉静的人,都有些心绪不宁。

幸好,先前以交回西晋当年失去的传国玉玺为条件,才援助魏都邺城的都护戴施,暗中将玉玺交与参军何融,何融以南下迎接粮草为名,将玉玺偷偷带出邺城,派人将消息告知谢尚。谢尚急忙派将军胡彬率领三百精骑前往枋头迎接,最终将玉玺平安送回了建康。

因为迎接传国玉玺之功,谢尚被征召回朝,授职给事中,赏赐轺车、鼓吹,才挽回了颜面。

不料,近日朝中传来消息,殷浩又要再次北伐,王羲之觉得,他不能不说话了。他摊开鱼卵纸,一边研墨,一边细细凝思。

虽然与司马昱、殷浩一向交好,王羲之一开始便不同意北伐。朝廷仅占东南几州,又内外不和,以区区吴越之地,妄图攻取天下,北伐又怎么会成功呢?

他想到近日接到的公文,朝廷要求增运军粮千石,又要征集百姓服兵役,慢慢用手抚平信纸,将狼毫蘸满了浓墨,写道:“殷使君尊鉴……如今在外大军败绩,在内国家资财耗尽,如今,保有淮水之南恐怕都不行了,还不如还军退保长江,各都督归复旧镇,长江以北,只需羁縻而已。如今朝廷应该减免赋税,与民休息,才可以解民于倒悬!使君本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如果您还要再次北伐,只怕会重蹈前次覆辙!到时候宇宙虽广,您又于何处存身呢?!”

写完给殷浩的信,王羲之又写信劝谏司马昱。洁白的鱼卵纸上留下一行行的行书,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逸少的字愈发好了!真不知他是如何写出来的。”数日后,信到了殷浩手中,虽然王羲之的言辞颇为激烈,他却也不生气,反而细细欣赏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并不知道,如今北伐一事,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不仅仅是收复故土的大义所在,也并非是他殷浩想建立不世功业,而是不得不然。桓温盘踞荆州,实则控制荆、梁、益、司、广、宁、交、雍等八州,在一旁虎视眈眈。去年年底,桓温突然率军抵达武昌,虽然被司马昱责以大义,退兵了,但如果朝廷不北伐,桓温必然会以“北伐”为名,擅自出兵。如果他一旦成功,他的功业、人望会更上一层,到时候,只怕更会助长他的野心。

何况,此次北伐,自己已派人前去策反秦国重臣,梁安、雷弱儿,许诺他们如果能刺杀秦主苻健,事后朝廷会将关右之地赐给他们。北伐,未必没有成功的希望。

殷浩正在浮想联翩,忽听府吏来报,“使君,姚襄派人求见。”

殷浩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淡淡道:“有请。”

不一会儿,姚襄使者随着府吏走了进来,拱手道:“权翼拜见将军。”

上一篇:心机女配的生存法则 下一篇: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