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开局一个碗(20)

作者: 投你一木瓜 阅读记录

朱重八听了她的话合上了那本册子,一声不吭地坐到了桌案前,声音有些哑地说:“这碗面是如源的命换回来的。”

姜妍听他这样说不好再劝他,只嗫嚅着说道:“那你就算不吃这碗面,也得去找点别的吃了啊。”

“我就吃这碗面。”朱重八的眼睛通红:“这是如源的命换回来的面,我怎么能不吃。旁人都可能忘了我这个小师兄,但我不会忘记他的。”

他说完便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了汤面,全不似品尝了味道,完全就是硬塞一般将这碗面吞吃下肚了:“我会记着的。一个南人的性命只值一头驴,我会记着的。”

从此朱重八在庙里就很少说话了,旁人只觉得他呆愣,并没有太多时间再关注他。而他每日干完自己的活就回自己的房间,让姜妍将自己知道的知识都教给他。他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这些知识,偶尔姜妍提出些惊世骇俗的观点他也不会阻止她,只是默默听着然后举一反三地提问。

渐渐姜妍回答起他的问题就开始费劲了,朱重八的脑子转得太快,姜妍有些跟不上他的思路。朱重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遇到没想明白的问题就先记录下来,自己再引些典故故事和姜妍讨论争辩。到最后他想明白了问题,姜妍也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可庙里的余粮也渐渐不够了,荒年里庙里租出去的田收回来的租子也不大够养活这么多的和尚。而朱重八这样在庙里没什么关系网也没有师父照顾的小沙弥就是第一批应该被赶出去化缘的了。

说是化缘,其实就是乞讨。住持看在朱重八在庙里待了两个月的一点情分上,给了他一双结实的草鞋和两个粗粮大饼,就这么打发他走掉了。

朱重八站在香樟庙外的阶梯上很久,又想起了站在这里笑骂自己的小师兄,再也不会有人催促着他赶紧打扫赶紧阶梯上的灰尘了。他又最后看了一眼香樟庙的牌匾,不再留恋地揣着用来化缘的灰陶碗离开了这个地方。

第十章

既然是乞讨就得靠人施舍,濠州地界受灾严重,因着大旱与瘟疫,人人都自顾不暇,朱重八若是还留在濠州界内怕是难以保命,因此和姜妍探讨了一番之后,他决定先向南行,往庐州去。

只是如今哪里都不好过,庐江虽说没有遭受濠州一样的大旱与瘟疫,但严苛的赋税也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更因为庐江与濠州临近的缘故,不少濠州的难民纷纷逃来了庐江。庐江本县的民众原本还因着怜悯对难民多有照顾,但随着难民数量越来越多,他们不堪其扰,整日大闭门户拒绝接济这些苦痛的难民。庐江本县的县衙也是贴出告示,责令非本县的民众必须尽快离开庐江回归户籍,若不听从,一旦被发现就会实行抓捕。

朱重八虽说有一个游方和尚的身份比这些难民好些,至少不会被县衙抓捕,但在此处也无法得到足以饱腹的食物。他在香樟庙中只待了五十多天,每日做些洒扫敲钟的杂事,也没学会念佛经、做法事,只能靠身上这身佛袍与戒牒说一句“阿弥陀佛”来讨些饭食。

因此他觉得不能再多待在庐江了,听说固始的年成好些,便决定往西行进。

固始的状况确实好很多,主要原因是固始的县令听说了庐江之事,在出入口设置了关卡,拒绝逃来的难民。

“诶诶诶,那边那个光头的小子!对,就是说你,快点过来!”看门的守卫拦在了朱重八的面前,喝问道:“别以为剃个光头找身佛袍就能装和尚进县城了,有戒牒吗!”

朱重八连忙将自己袖中的戒牒恭谨地递给了他。守卫仔细看了戒牒,又认真上下打量了一番朱重八,这才将戒牒拍在了朱重八的肩膀上:“还真是个游方和尚,行吧,过去吧。”他挥挥手放了朱重八过去,转而又拦住了一个光头:“戒牒呢!”

那个光头男子嗫嚅了几句,说了声丢了,立刻便被守卫扯出了队伍,不让他进城。

男子哭闹嚎叫的声音在朱重八身后响起,他却没有回头看一看这嘈杂,只杵着自己捡来的一根木棍向城内走去。

姜妍隐隐觉得朱重八似乎有些变化——他不再会去试一试路边倒下的饿殍的鼻息,不再会对深陷绝境的人露出怜悯的目光。她有些害怕他的这种变化,朱重八却对她说:“如果我无法完全改变这种状况,那我就得远离这些麻烦,保全我自身。”

闲步于固始街头,朱重八感受着久违了的宁静氛围,长长舒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的味道,垃圾的臭味,熟食的香味,女人的脂粉味,壮汉的汗臭味,夹杂在一起,混成了这条热闹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