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霸九天——大宋女主(130)

真宗遗命皇太子灵前即位,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处分军国大事,淑妃杨氏为皇太妃。

年仅十二岁的皇太子赵祯继位为帝,是为宋仁宗。

夜,沉寂无声。

刘后眼望漆黑的长空,欲哭无泪。

短短半年间,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都先后离她而去。

如果说刘美的走,她还能挺得住。真宗的去世,却是给了她最猝不及防的打击。

她以为他能够永远和她在一起的。

那桑家瓦肆的相遇,那风雨之夜的紧紧相拥,那四十年来的不离不弃,居然——就这么没有了。

她的心整个都被挖空了,什么都不能想,什么都不能做,只想也跟着去了。

被人切去一半的感觉是什么,她现在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

黑夜、长空,令她忽然觉得害怕起来,前面有多少魑魅魍魉,等着择人而噬呢。以前她不怕,因为任何时候,都有真宗在她的身后,永远地支持她,保护她。

可现在呢,她茫然回头,身后空空如也。

刘后一身黑衣,脸色惨白,整个人都全然憔悴下来,走在大殿中无声无息,唯有一双眼睛却像是在燃烧着一样。

穿过空空的大殿,走入内殿之中。

内殿中,但听得轻轻的哭泣之声,白衣素服的杨淑妃和新帝赵桢已经哭得双目红肿,抬起头看着她的时候,却是充满了依赖和不知所措。

刘后的心忽然颤动了一下,她向赵桢伸出双手,双手冰冷。

赵桢哭着扑入她的怀中:“母后!”

刘后抱住了他,轻轻地说:“皇儿,要记住,你是皇帝了,明天,你要临朝听政了!”

赵桢颤抖了一下:“母后,我怕!”

刘后抱紧了他:“皇儿,不怕,有母后在呢。只要有母后在,你什么都不必怕!”

当这个孩子哭着扑入她的怀中时,那个柔软的小身体忽然一下子击中了她的心,令她紧紧地抱住了这个孩子。

三郎没有弃我而去,他还留下了这个孩子呢。刘后模模糊糊地想,有孩子真好,不管多空的心,一下子就被他填满了。不管她有多害怕,也忽然想努力地挡在他的面前,自己的害怕也不觉消失了。

她轻轻地抚着赵桢的头发,轻轻告诉他,也是告诉自己:“桢儿别怕,一切有母后在呢!有我在,你们什么都不必怕!”

风,越发地紧了。

风声在整座大殿呼啸着回荡。

刘后抬起头,直视着黑漆漆的前方。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卷完)

作者有话要说:

八王在真宗临死前赖在宫里不走,被李迪的墨水吓跑,还有真宗临死前叫刘娥摄政,以及交待后续宰相人选,都是史料中有明文记载的事.

<章献皇后刘娥(下)>

第一章

乾兴元年二月,宋真宗赵桓驾崩于延庆殿,遗命十二岁的太子赵祯灵前继位,是为宋仁宗。

文武百官当即于延庆殿东首,参拜新帝。

延庆殿内外一片银妆素裹,皇太后刘氏率皇太妃杨氏等后宫诸妃嫔在内宫灵前举哀。

文武百官退出延庆殿后,即换上孝衣,在外殿设草庐守灵。

小皇帝以“孝子”的身分陪灵,照规矩要“席地寝苫”,移居延庆殿旁边的偏殿,称为“倚庐”。太后素性也从寿成殿迁到延庆殿旁边的宝慈殿中,一则身为太后自然要迁宫,二则方便照料小皇帝,三则也便于召对群臣。

这边太后在宫中传下旨意,由同平章事丁谓,参知政事王曾入殿庐与重臣们商拟如何发布诏告天下的制赦。

哭灵已毕,刘太后退入宝慈殿中。几天下来,太后明显已经憔悴,杨淑妃此时已为太妃,这时候忙亲自捧了灵芝汤来道:“姐姐喝点灵芝,歇会儿吧!”

刘太后接了灵芝,却无心去喝,放在桌上道:“妹妹你坐下来吧,这些事让她们去做好了。外头千头万绪的事,我怎么歇得下来。外头宰相们在拟诏,我还是先等等吧!”这边看了站立两边侍候着的嫔妃们,一眼就看到了站于后面的李氏,不由得引起心事。想了想,吩咐道:“李顺容,灵儿身子一向不好,如今先帝驾崩,我怕她小孩子更受不住。我看你除了每日晨昏定省外,就不用在这里侍候着了,只管照看灵儿就是!”

李氏因生了灵公主,此时已经升为九嫔中顺容,位列后妃中的第三阶,听得太后有旨免了她的侍候,连忙出列磕头谢恩,退了出去。

此时众妃嫔们亦是劳累了一天,见了李顺容以照料公主的名义先退了出去,皆是满眼羡艳之色,不觉得更加劳累了十分。

这时候后宫这些事务的处理,刘太后皆已经交与杨太妃,但见杨太妃一一分派了各人轮流守灵,这才让一部份妃嫔退到后殿休息,这边自己仍是过来陪伴刘太后。

刘太后吩咐道:“李顺容有公主要照料,不必派入轮值中,只让她在上阳东宫守灵就是。这里官家时常要进去,你要小心照料着。”

杨太妃心知肚明,如今皇帝虽然说是要守孝倚庐,但毕竟才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因此还日日在宝慈殿中居多,与李顺容日日相见,终究不便,忙笑道:“是,姐姐,我都明白。”

过得片刻,小内侍阎文应引了小皇帝进来。小皇帝身着孝服,看上去沉默许多,一进门也不行礼便扑到刘太后的怀中,也不说话只是伏在太后的怀中,好一会才抬起头来叫道:“母后!”眼泪才扑簌簌地掉下来。

刘太后抱住小皇帝,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柔声道:“你现在是皇帝了,不要哭,要坚强起来啊!”

小皇帝只是扑簌簌地掉眼泪,却强忍住了并不号哭,杨太妃瞧得心疼,忙站起来直待要过去将他一手抱在怀中好好安慰爱抚,刘太后却用眼神阻止了她,杨太妃虽然不舍,也只得含泪坐下。

刘太后接过巾帕,细细地为小皇帝擦去眼泪,小皇帝这才止泪,规规矩矩地退后一步行礼道:“母后,儿臣回来了。”

刘太后看着小皇帝强作大人的样子,也有些心疼:“头一次让你一个人面对群臣,也是够难为你了。”这一日小皇帝灵前即位,受群臣参拜,却是头一次面临这样的大场面,小小年纪独自承担,却也真是够难为了。

阎文应忙回奏道:“回太后,官家今日虽然初时受朝,却是举止沉稳,一应礼节都做得极妥,已能镇服百官了。”

刘太后点了点头,所谓“镇服百官”云云,自然不过是表面上。那几个宰相都是桀骜不驯之人,先帝在时都够叫人头疼的,更何况幼主当国。

小皇帝自小一直由杨太妃抚养,素日里由东宫接来,早扑入杨太妃怀中撒娇。这几日来,却是一回来便先扑入刘太后怀中,他还是个孩子,骤逢巨变登基为帝,心中却是惶惑不安,只有倚在刘太后身边,太后虽然只是坐在那里,却能够让他有一种沉稳如山的感觉,他才能够稍稍安心一些。

第二章

皇帝受朝之后回来,宰相们却还要商议接下来的事,刘太后早令雷允恭在殿庐与宝慈殿之间传话。过了一会儿,但见雷允恭进来,行了礼道:“宰相们在前头有些争议,让奴才来请太后的示下。”

刘太后问道:“什么事?”

雷允恭道:“王参政草拟诏书,写了军国大事由太后权处分。丁相公说,大行皇帝遗诏上并没有权字,要他去掉。王参政说,增减制书,本是相臣分内之事,祖制原是特许。我朝并无母后垂帘故事,只因官家年幼,因此由太后暂时代掌军国大事,这是权宜之计,若不加上权字,何以诏对天下。众臣们不敢定夺,因此请太后示下。”

刘太后沉默片刻,道:“准王曾所奏!”

雷允恭怔了一怔:“太后,可是丁相他……”

刘太后沉声道:“现在先将人心安下来再说,你出去传旨吧!”

雷允恭只得应了一声,忙退了出去。杨太妃小心地问:“姐姐,这……”

刘太后淡淡地道:“这事你不明白,不必管了。”

杨太妃不敢多说,却又过了一会儿,雷允恭又跑进来,呈上诏书的草稿道:“草诏已经拟好,请太后过目。”

刘太后接过遗诏,见上面主要的意思,也就是这几句话:“皇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大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

雷允恭在旁边看着刘太后神色,小心翼翼地道:“今日这道旨意波折颇多。王参政先是在制书中要添上一个‘权’字,与丁相争议许久,幸得太后旨意下来,双方才无话了。后来又说,遗诏中说的是军国大事,尊淑妃为皇太后之意,可留在以后另发旨意。丁相说他擅改遗诏,太过大胆,争执许久,这才把尊皇太妃的旨意添进去了。”

刘太后把诏书的草稿放下,颦眉道:“何苦鸡蛋里挑骨头,还有什么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