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蒲草有生(82)

作者: 小草本心 阅读记录

常斯说的也在理,韩见之认真记下后,承诺一定抓紧整理出方案,择日再登门拜访。

常斯已酒足饭饱,看了韩侍郎给的伴手礼也十分满意,和颜悦色地说:

“好说,好说。到时候直接来户部找我便是。”

韩见之再三感谢,直到送了常斯一行人离去,才送了一口气。

“韩侍郎要不要在酒楼歇一会?”

宋书言看韩见之脸红脖子粗、精神也补济的样子,担心他只支撑不住,好心提醒。

韩见之连连摆手,说:“赶紧回礼部,得抓紧整理常侍郎的意见。”

下午,常侍郎意见整理成文后,韩见之带着文书又赶去商会与陈会长商讨对策。复又将对策告知于常侍郎,听听他的意见。

韩见之就这样两头跑,跑了足足不下十趟。

方案稍微成型后,礼部、户部、商会、钱庄四方又聚在一起,商议了两三次。

大家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利害冲突。

几经周折,方案最终成型。

商会陈会长与宋会长带头,向钱庄抵押个人名下的产业田地,由钱庄依据抵押估值,签发相应价值的零散票据。

户部将此票据发给所有愿意响应号召、全力耕种水稻的农户。

票据即为承诺。到期之日,若朝廷购入多种的水稻,则此票据作废;倘若朝廷无法兑现承诺购入多种的水稻,则农户可凭此票据从钱庄直接换了现银,估值能抵得上水稻因未被收购而带来的损失。

此计一出,各方皆大欢喜。

百姓可放心大胆地响应朝廷号召,耕种水稻,毕竟怎样算都不会亏损,包赚不赔。

户部推广政令中面临的最大阻力也解决了。

商会在旁人眼里承担着最大的风险,但在他们自己看来,互市之举必将利国利民,担一时风险,谋世代昌盛,是值当的!

秉诺等下属帮着韩见之一遍一遍修改各式条款,通宵达旦,已是十几日没有回程府了。

终于各方一齐通过,政令下达!

撒种耕地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赶上了最佳的耕种时间。

韩见之等人连日来的努力初见成效。

只是他们还未来得及庆祝,文尚书便奏请圣上恩准,以使臣身份出使山琼。此行的目的是向山琼宣讲两国粮食互市之建议,推行耕种之法。

使团中包括户部常斯,商会陈会长,钱庄管事,还请了几位精通耕种的农户,加上韩见之等一众下属。

一行十余人即刻就向山琼出发。

这是秉诺第一次与文尚书同行,近距离接触他。平日里文尚书显少与他们下属打交道,最多只是叫韩侍郎去汇报进展。

秉诺看他官职虽大,却谦卑有礼,对待下属关怀备至。

因此,秉诺明知文尚书官职比父亲还高,但他却一点也不怕,相反还有一丝想要靠近文尚书的亲切感。

光看他微笑,都觉得慈祥温暖。

同行的其他人,一路都在探讨如何说服山琼推行互市。

大家虽各有各的立场,各抒己见据理力争,颇有要吵起来的架势。却因着都是为了同一目标,较真中透露出的责任心看得秉诺很是受教。

韩侍郎有意识地都带着秉诺与宋书言在一旁旁听。他也知道他俩未必听得明白,但多听听总是学习。这都是各行各业顶尖的人啊,秉诺心想,自己何德何能竟有与他们同行的机会。

这一路,秉诺听大家从方方面面议论互市政策,谈的都是国家未来,顾念的都是百姓福祉。从农事节气,谈到国家库银的用处,再到日后如何维持互市成果。

秉诺当真听得大开眼界,都是自己从未企及的高度。也深深明白自己的不足,见识鄙陋。唯有不断进取,不断涉猎各行各业,才能夯实自身积累。

他很感激韩侍郎,给自己这样的机会。也忽然想起了秉忠,自己现在才明白,父亲培养秉忠是培养他的视野、见识、胸襟。

秉诺没有埋怨,唯有对韩侍郎的感激。

近十日奔波后,使团抵达山琼。

山琼礼部梅恩尚书亲自在城门外恭迎,足见山琼朝廷对大梁使团的重视。

山琼国君设宴为使团接风洗尘。

席间,国君与文尚书恳挚交谈,托付他代为转达自己对大梁朝廷邦交之举的感激之情,山琼百姓对大梁朝廷的感激之情。

他再三表示,山琼愿与大梁和平共处、相互扶持、世代友好。

文尚书坦言道:

“大梁亦是征战多年,百姓生活艰苦。故而对山琼百姓感同身受。如今,我等奉圣上旨意前来,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通两国贸易互市,使百姓得实惠。百姓富了,朝廷也就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