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闲谈(10)

作者: 一枝渔 阅读记录

除了富人们用的香皂,市面出现的肥皂也深受大家喜欢。不仅价钱不贵,二十文一块,用起来也好用。很多普通百姓都会买几块,不仅自家用,拿来送礼也是极好的。

赵夫人从中大赚了一笔,又特意跑了趟李家送来了各种吃穿用的东西。

中秋节过完不久,就迎来了秋收的季节。

家家户户都趁着这段时间还没下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收水稻。就连村里的书塾都给一帮小孩放了假,让他们帮忙。

收水稻是一件快乐又累人的事情。不仅要一直弯着腰割,稻田里还闷热,稻杆上的草籽不停的往人身上钻,简直是又热又氧。

割完它,你还把它打下来。有一种用来打谷的谷桶,上宽下窄,呈正方形,四边都有一个叫耳朵的把手,方便在田地里拖行。桶的正上面,有三面都被竹篾编成的席子围住,以免稻谷向外飞出去。没被挡住的一面,在桶里有一个木头做的架子架在桶边。

打谷时,双手紧紧握住一摞谷子高高举起,然后用力的朝桶内的架子打去,反复几次,然后抖一抖在换一面接着打。直到谷粒都脱落干净,才把放在一边,接着拿起令一摞,重复动作。打完了,还得一背一背的背回去。

李乐晴一家起早贪黑的忙了好几天,终于把谷子从地里全都了背回来,在院子里铺晒好。她哥李乐畅这几天完全被当成一个大人一样用,差点被磨掉一层皮。李乐晴也家里地里的两处跑,帮忙送饭送水,有时候还在田里捡捡掉了的稻穗。整个人也是晒黑了不少。

她们家田地里忙完后,去她大伯大娘那边帮了一天的忙。两家人总算是把谷子全部都收了回来,安心不少。

接下来,还要趁着太阳天,没下雨,把谷子赶紧晒干。不晒干就会发霉,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如果太阳大,在院子里暴晒个两三天就差不多了。晒的时候要一遍一遍的翻动它,才能晒的均匀、彻底,顺便清理谷子里的草叶子。

晒好后,还得把谷子里面混杂的杂草、灰尘和稗子给弄出来。先用筛子过滤一遍,再用一个大簸箕,把谷子装到里面,然后用力向上一扬,风就会把其中的空壳子跟灰尘带走。反复多扬几次,基本就干净了。

花了十来天才算是把谷子全部装了仓。看着满满的谷仓,一家人心里都踏实了。

第 12 章

秋收过后,村长就组织村民去县衙里交税。当今的税收主要是户税和地税,每亩田地交一斗左右,总的不到7%,算是比较低的。

村长姓陈,是村里的大姓,四十多岁的样子。这天傍晚,他让村民在村中广场的大杨树下集合。

“今天叫大家过来,是说一下明天去县衙交税的事。你们回去把粮食准备好,明天一大早我们在村口集合。”

下面有村民大喊:“村长,咱们县里今年换了新县令,交的粮食会不会变多啊?”

村长也有点苦恼,不知道新来县令的脾性怎样,只能嘱咐大家:“今年大家多带一袋粮食备着吧。”

说完见大家没什么好说的,就让大家都散了。

李乐晴跟着她爹走在回去的路上,有点不解的问:“爹爹,咱们为什么要多带一袋子粮食啊,税收不是有规定交多少吗?”

“晴晴还小,你不懂。在咱们这片县城里,县令是最大的。他如果在交税的斗上做了手脚,只要不让大家过不下去,大家也不会多说什么的。”

这是李乐晴第一次参加村里的集会,也是第一次听说交税还要看县令的脸色。之前她太小,家里从来没人对她说过这些事。

“县令就不怕被皇帝知道他压榨民脂民膏吗?”

“天高皇帝远的,皇帝哪里能知道。在这,他就是土皇帝。”

李乐晴转头一想,也就明白了,县官不如现管嘛。在这种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只要不闹出民怨沸腾的大事,上面基本是不知情的。

不过明白是明白,可还是生气。光是秋收就已经很累了,之前栽秧拔草哪样不需要力气,辛辛苦苦种出来,却要被别人收刮,真是让人冒火。

“那爹爹,我们以前也有多交很多粮食吗?”

“之前的县令还好,只多收咱们半成。”之前的县令确实还好,不是太贪,做事还算清明。加上朝廷的税收也算不上高,她们的日子这才过得不错。

第二天一早,除了她哥继续回书塾上学,她们一家都去了县衙。李乐晴是自己吵着要去的,她想去看看这个交税到底是怎么回事。

赶到到县衙门口时,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另一个村子的人,应该也是来交税的。

有衙役在旁边维持秩序,让大家排好队。队伍最前面有两个官员,一个负责唱名,说要交多少,一个用斗从装谷子的框里量出相当的数量。确认无误,唱名的就在交完的那人名字上打个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