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狂士楚歌(11)

郑平不答反问道:

“敢问司空,刀入心口几何?”

“只切入表皮分毫。”

郑平“哦”了一声,笃定道:“那便继续插着吧。”

曹操的反应凝滞了片刻,似未想到郑平竟会说出如此混账的答案。

他忍着气道:“若孤执意取出呢?”

“取出刀锋,势必要出血疼痛。所幸插得不深,不如一直插着,保持现状。”

曹操被他这“固当如此”的言论气得发笑:“刀刃入心,岂有不痛之理?长痛不如短痛,若不宜拔掉刀锋,孤宁愿碎刀取镞,好过钝刃割肉。”

又一次被明晃晃的威胁,郑平基本可以确定眼前的节点正是曹操准备借刀杀人,把他这个讨厌的刺头快马加鞭送给刘表当新年礼物的时候。

只不过曹操目前尚且纠结未定,还没有作出最终的拍板。

一方面,他对“祢衡”确实忍无可忍。几次过山车一样的招揽经历早给曹操蒙上了一层阴影,哪怕祢衡再有才华也改变不了他待人行事的恶劣。而昨天假托孔融道歉,最终跑到门口击鼓骂他的行为更是踩中他的逆鳞——要知道,上一个敢这么踩他脸的名士(边让)早被他拖去砍了,连坟头的草都长了三丈高。

另一方面,他又顾忌着祢衡的才名。杀一个得罪自己的小小士子不难,可要是因为杀他而损失声望、引来后忧,那就得不偿失了。

经历陈宫背叛、险些失去所有根基;因为放纵己欲而使张绣“降而复叛”,失去长子、侄儿与爱将的曹操再不复昔日的“随心而行”。当年的他可以五色棒打权贵,杀名士以儆世家,如今的他却不得不考虑诸多因素:民心,士人与世家的态度,天子的权威,紧张的局势……

因为种种掣肘,曹操哪怕恨不得当场把眼前这碍眼的狂生砍了,也不得不克制汹涌的杀心,只与他打着机锋。

在进行一番半真半假的威胁后,曹操忽然放缓了语气,对祢衡道:

“你我既然相看相厌,不如分隔两地,从此离得远远的,岂不是对彼此都好?”

郑平在心里说了句:终于来了。

他差不多能猜到曹操接下来的话,却故作不知。

“司空怎会这般作想?”郑平“诚恳”地看着曹操,语气中带着深切的感慨与喟叹,“每日与司空对练口舌之利,衡只觉得神清气爽、行步生风。若有朝一日见不到司空,衡只怕神思不属、茶饭不思,连骂人都失了几分乐趣。”

曹操:“……………………”

最终,曹操没能说出让他另谋高就的话,只黑着脸赶郑平走。

郑平对那些惊恐莫名、如看怪物的目光视而不见,他昂首阔步、悠哉悠哉地走出中堂,在经过水边亭台的时候,突然察觉到身后的异动。

他步履一转,朝旁边移了半个身位,只听扑通一声,一个五尺高的物什飞快地掉入水中,激起大片水花。

郑平停下脚步,平静地看向翻滚气泡的湖面。

片刻后,不远处传来一声尖叫:

“不好了!郗郎君掉入了湖中!快救人!”

有卫兵从值岗跑来,见到郑平站在湖边,目露诧异。他们倒顾不上郑平,纷纷跳入水中救人。

郑平在湖边看了一会儿,正准备抬脚走人。倏然间,身后传来一个清脆响亮,属于少年的声音:

“你为什么不下去救人?”

第7章 狂士楚歌

郑平转过身,发现站在不远处,与自己说话的是一个粉面红唇、束着发的少年。

那少年正背着手,偏头看他,目光中展现出一丝疑问与不满。

可当看到郑平的正脸,少年眼中的不满退去少许,主动为他开脱道:“你是不是不会泅水?若是如此,倒也情有可原。”

郑平已许久未碰到过这种自说自话的浑人。

哪怕对方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在他的世界也算是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义士,远不在“儿童照顾法”的范畴内。

因此,他半点没有像对待酒肆孩童那样的耐心,不但没理会对方的询问,反而问了一句:“你又为何不下去救人?莫非也不会泅水?”

少年一愣,像是被郑平这一句话问住。他支吾了半天,最终诚实地否认:“并非如此……”

郑平对他的理由毫无兴趣,之所以提出反问,也只是随口一怼。

他见少年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便不再理会这边的纷争,转身便走。

在离开这个闹腾地之前,小道的尽头走来一个披着发的少年。这个少年看起来比刚才那个年幼几岁,身量却是相仿。他的脸上带着不符合年龄的沉稳,还染着些许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

见到郑平,他略一点头,与之擦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