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狂士楚歌(95)

与郑平称兄道弟也就罢了,好歹是郑平先说的,说郭夫人“桃李年华”是怎么回事?

桃李年华是形容二十岁的女子,郭夫人虽然看起来年轻,但也可以看出她至少三十岁打底,不是年轻的少妇,这“桃李年华”岂非睁着眼睛说瞎话?

如果说曹丕是因为从未想到曹操能做到这种程度而惊异,那么郑平,他对曹操的话基本可以说是从头漠视到尾。

他之前的那句话只是为了制止曹操向郭氏出手。严格说起来,曹操刚才的询问比较隐晦,对郭氏算是比较客气,虽然动了心思,但没有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尊重之意。

因此他只是在看出曹操的小九九后,直言警告了一番,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以结果看来,这个警告的效果非常之好,大约慑于原主与他累积下来的凶名,曹操以后不但不敢对郭氏做什么,很有可能以后见到同样气质的寡居妇人都萎靡不振,生出浓厚的阴影。

郑平对曹操的话没什么特别的反应,郭氏却听得非常不乐意。

她没有因为曹操夸她年轻貌美而高兴,她一直是个清醒而有见识的女子,而且有自知之明,不会因为曹操那浮夸的赞喻而有任何波动。

“我可没有这么老的贤侄。”

这句话端的毫不客气,仔细一听还有几分祢衡损人的风味。

曹操却不好因为郭氏的这句话而生气,他本就有些许理亏,又有郑平在侧,哪敢因为这句话发作。

更遑论郑平平日里层出不穷的更气人的喷人之语,曹操已领教过无数回,对这种程度的讽刺已经有了强大的免疫力。

曹操便只是道:“夫人真乃风趣幽默。”

模棱两可的话不仅接下郭氏的刁难,亦没有过于服软,有损威严。

郭氏也不是为了结仇而来,虽然对曹操之前萌芽的心思有些着恼,到底顾虑着郑平离家前与她说过的话,大大方方地松了口,与曹操见过礼,算是揭过刚才的事。

几人进了中堂,筵席已然摆好。因为二公子还在“病中”,筵席并未铺张,只能算是小筵。但观菜色,却颇有几番精细,哪怕算不上多么奢靡,也毫无怠慢之意。

曹操先入座,随后众人按次落座。

郭氏居于上首右侧,与郑平正对面。

接尘筵开始,曹操说了几句场面话,便令众人不必拘束,尽情入筵。

席到一半,听到门房来报。

“有一自称乌角先生的道士求见,说……嗅到府中设宴香气,前来讨个席吃。”

曹操心中不悦。身处乱世,有潜心修道、避世者,却也有许多投机取巧、以神鬼之名作祟的浑人。若是平时,他或许会有闲心让人去弄清情况,可近来烦心事颇多,刚才又险些闹了个大乌龙,曹操正想借筵席之事将先前那段彻底揭过,就听到一个不知所谓的人不请自来,以请席之名前来打扰。

曹操未露出不喜之色,他不愿煞风景,也不想节外生枝,只对凑到耳边汇报的门房道:

“与那人说:我府上只是极简的小宴,不值当。他若想吃席,可说一说想吃的菜肴,叫后厨给他做一两道。”

曹操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因为他听过乌角先生的大名。

这个乌角先生和搞出黄巾起义的张角可没什么关系,乌角乃是他的道号,其人名姓左慈,字元放,庐江郡人士,听说颇有神通。

曹操从不信教,对道士之流亦无兴趣,但他知道这些在民间穿出玄神之名的道士极其难缠,多半是真有一二分本事,不可寻常处置。

曹操认为他的行为已经格外妥当,乃多方面综合的结果,既圆了自己的心思,没有拂郑平母子的脸面,也给那道士开了恩惠,任哪一方都不能对他的行为说些什么。

然而曹操没有想到的是,他让门房传令不久,正想接机与郑平等人吃席闲聊,拉近关系,突然听到一声高亢的啸声,似乎近在咫尺。

曹操脸色一变,还来不及派人出去查看,就听到一个听不出年龄与雌雄的声音由远而近,钻入耳中。

“老道不请自来,所愿不过一末席耳。曹司空为何拒之门外,莫非‘唯才是举’一言尽是虚话,一个响亮亮的口号罢了?”

第58章 狂士楚歌

这个声音靠近得太快,极有空间层次感,仿佛隐隐有回声响动。

曹操好不容易将之前的事揭过,正想描补个人形象,竖一竖司空的威严,哪知就有一个刺头道士上门砸场,在郑平等人面前下他的脸面。

他来不及感慨这几日的晦气,坚毅地坐在席上,隔空喊道:“今日府中所设,不过是小小一席私宴。道长若要吃席,改日再来便是,何故搅扰他人雅兴?我知道长乃方外之人,行事不拘小节,倒不想道长竟‘不拘’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