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第一公主(63)+番外

李治被她逗笑了,接过茶盅,浅啜一口,茶水清冽,舌尖有一抹淡淡的苦涩,继而是若有若无的甘香,滋味独特。

他打趣道:“你倒是节省,这么一杯白水打发朕。”

裴英娘偷偷翻个白眼,这杯白水,可是我花了几块金锭才鼓捣出来的!

父女俩一个靠着凭几,一个倚着隐囊,动作都很随意,丝毫没有仪态可言,对坐檐下,静静饮茶。

微风拂过,杏花飘飘洒洒,落了一地。

李旦从杏树下经过,浅白杏花映衬之下,他身上穿的丹朱圆领袍衫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裴英娘下意识直起身,正襟危坐,掩饰性地轻咳一声,“阿兄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李旦看她坐得端正,点点头,先向李治解释:“阿娘惦记着阿父,让我给阿父和小十七送些野味、果点来。”

看裴英娘伸长脖子,一脸好奇之色,又加了一句,“儿子怕腥气冲撞阿父,已经让人把猎物送去尚食局了。”

作者有话要说:

然后说起来惭愧,这篇文其实很多都不符合历史,年纪、人物关系什么的都改了好多,不会按着历史剧情走,一切为温馨和甜努力,绝对的HE哈~

第23章

裴英娘知道李旦是空着肚子回来的, 忙让人去尚食局传膳。

半夏在杏树下煎茶, 小火炉上架着一只浅口铜锅,滚沸的茶汤泛着晶莹的青绿色。

李旦一撩袍子,直接盘腿坐在裴英娘的书案前, 翻看摊开的卷册, “不必麻烦, 就着茶汤煮碗馎饦好了。”

裴英娘笑了笑,“我的茶可不能煮馎饦吃。”

让半夏撤去茶水,另换上一口宫里常用的圆形鎏金釜。

宫婢送上团茶饼。

半夏先把茶饼放在火上烤一会儿, 等釜中的水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时, 撒一把细盐。一手拿茶筛,一手拿银匙,小心翼翼筛出茶末。釜中发出一串咕嘟咕嘟响,水再次沸腾,这时投入茶末,然后依次加葱、姜、橘皮、杏仁。

等茶汤滚沸, 半夏把尚食局主膳送来的羊肉、栗米和馎饦倒进釜中熬煮。

不一会儿, 一锅茶汤煮馎饦做好了。

裴英娘看着鎏金釜里闪闪发亮的油花,心想,这哪里是煮茶,分明是煮火锅。

尚食局不敢真的只用一碗简单的馎饦打发李旦,另外预备了几样小菜:一盘蒸崧,一盘醋芹,一盘凉拌菠薐菜和一只烤斑鸠。

斑鸠是李旦刚从内苑带回来的猎物。

李旦吃馎饦的时候, 李治命人取出棋盘,和裴英娘一起掷骰子玩博戏。

博戏玩起来有些复杂,总的来说,就是双方轮流扔骰子,按着掷出来的大小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最后看谁的棋子先到达终点。

博戏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赌博中的“博”字,便来自于博戏。

李治从小饱读诗书,玩博戏也讲究风雅,把象牙棋子一一排开,笑着说,输了的必须以杏花为题,作一首杏花诗。

裴英娘暗暗叫苦,作诗?算了吧,背诗她都比不上一肚子墨水文章的李治,更何况作诗。

比起作诗,她更愿意写一篇八百字的赏花作文。

李旦看她眉头紧皱,一副非常苦恼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在她身后轻声说:“你扔骰子吧,我替你领罚。”

裴英娘顿觉压力骤轻,感激地看李旦一眼,有个满腹经纶的阿兄当帮手,真好啊!

结果李旦的才学并没有派上用场,裴英娘的运气很好,次次都投了个好数字,很快把李治的棋子杀得片甲不留。

一盘如此就算了,两盘只能说凑巧,三盘还可以用运气来解释。

但盘盘都是如此,就怪了。

李治玩一把输一把,被怄笑了,把骰子举起来左看看右看看,“小十七是神仙托生的不成?次次都能投中。”

裴英娘眉眼弯弯,谦虚道:“是阿父故意让着我。”

最后,李治一盘没赢,足足欠下二十首杏花诗。

他让人撤走棋盘,和裴英娘打商量,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换?

裴英娘当然愿意,“一首诗一块金锭,阿父不许赖账。”

李治一口答应,揉揉她的脑袋,“原来我们小十七是个小财迷。”

裴英娘得了二十块金锭,心里得意,转过头去找李旦献宝:“阿兄,多谢你仗义相助,金锭分你一半好了!”

李旦欲言又止,大概是不想当着李治的面训斥她,顿了半天,才把训诫的话吞回去,无奈道:“我不要,你自己留着罢。”

天黑前,武皇后、李令月和李显返回宫中。

李令月让人抬着几位兄长猎得的野物,兴冲冲跑进含凉殿。

槅窗下已经燃起灯烛,她从一架架树形铜烛台旁边跑过,夹缬曳地长裙在烛光中熠熠生辉,像一条潺潺流动的银河。袍袖飞扬间卷起一阵轻风,烛火轻轻摇曳,投在粉壁上的影子也跟着悄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