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317)+番外

作者: 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他心里已是打定了主意,要为圣人死而后已了。

两人到前堂销了账,贾敬亲自送走了刘贵,回想着他那感激涕零的面容,不由暗暗感叹圣人的手腕。

——不过是区区二百多两银子,便能让人死心塌地。

帝王心术,果然是不容小觑!

像刘贵这样被圣人趁机收服的,不知凡几。

说起来,圣人的手段也很简单:你缺名声,他就给你名声;缺钱财,他就给你钱财;缺地位,他就给你地位。

但难就难在,圣人给每个人的东西,都恰如其分,又都选在了最好的时机。

若是少有差错,便会弄成“升米恩,斗米仇”的后果。

贾敬冷眼旁观,心头再不敢起半点儿杂念,对林如海的及时提醒更是感激。

——他自认玩儿不过圣人,还是老老实实做圣人的爪牙吧!

圣人发威之后,忠敬王的差事就进行的很是顺利,不过三个月,户部那几大箱的欠条,就通通换回了银子。

此时,北方草原上,瓦剌的形势越发严峻。

据探子汇报,瓦剌各部,已经开始收拢牛羊,集结粮草了。估计过不了多久,便会有控弦之士南下叩关。

圣人先是找借口对重臣赏赐了一番,安抚住了因收账一事有些动荡的朝堂,然后就召集了各武将勋贵,商议对敌之事。

这个时候,勋贵们正因圣人直接划了他们的债务而感激涕零,又听说有军功可立,自然是个个奋勇争先,抢着表忠心。

——“圣人兵锋所指,便是我等所趋!”

——“保家卫国,本就是臣等的本份!”

——“瓦剌蛮夷,竟敢犯我疆土,臣愿为先锋,取单于首级!”

…………

无论以后如何,至少此时此刻,圣人知晓,他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忠言。

圣人很满意,觉得也不枉他厚待这些勋贵们了。

只是,和渴望军功的勋贵们不同,朝堂上的文官向来是不喜欢打仗的。

在老圣人登基没多久的时候,就有文官提议放弃长城以北的国土,固守长城。

只是,他们只看到了老圣人的宽厚,却没看清老圣人的雄心。

老圣人是想做一个仁君,但他还想做一个文治武功俱全的仁君。那些提议的官员自然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很快就被老圣人给边缘化了。

虽然如此,但他们的提议,却是被不少文官记在了心里,并且还觉得很有道理。

也幸好这个时候,满朝文武都刚刚见识了圣人的手段,短时间内都不敢再尝试挑战圣人的底线。

因此,圣人要求的备战一事,很快就得到了落实。

第162章 林如海(四十一)

等瓦剌人集结完毕, 南下叩关的时候,朝廷这边因着早有准备,反应很是迅速。

而这个时候,林如海在太原的任期已满, 正带着家眷回京述职, 倒是与北征大军在城门口来了个擦肩而过。

林如海一家子入了城, 他先吩咐徐松奉着贾敏与林瑛母子回家, 他自己则是到宫门口递牌子,等圣人什么时候有空了,才能蒙受召见, 入宫述职。

不出林如海所料, 此时大军才刚刚开拔, 圣人那里主要是要盯着后勤, 暂时是没空召见他了。

既然如此, 林如海便先朝恩师王阁老的府上递了拜贴。

因着林如海这三年在太原干的很不错, 王阁老在京城也有所耳闻, 心下对这个弟子正是十分满意的时候, 自然很快就给了回帖,让他两天后到府上去拜访。

说来也巧, 林如海在太原任满三年要回京述职, 王阁老的儿子王琦也正好在河北布政使的任上满了三年, 此时也在京城, 等着向圣人述职。

林如海当年刚刚中了探花, 在翰林院任编修的时候, 也曾见过这位师兄。

比起王阁老的刚直刻板,王琦师兄的性子就随和多了,时常笑眯眯的, 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实干派的狠人。

为此,王阁老没少说他不庄重。

但王琦和林如海可不一样,他可是从小就在王阁老的训斥下长大,早就有了免疫力了。

任王阁老怎么说,王琦就秉承着一个原则:积极认错,死不悔改!

王阁老每每被他气得吹胡子瞪眼,但等到下一次,还是会忍不住说他教他。

上一次王琦回京述职的时候,林如海正忙着到太原上任,两人就生生错开了。

说起来,也是多年未见了。

但林如海觉得,王琦还是和多年前一样,整个人都笑眯眯的。

甚至于,因为人到中年,王琦还有些发福,整个人看起来圆润富态,若是不知情的见了他,定要觉得他是一个和气生财的大商人,而不是一个政绩斐然的朝廷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