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驸马之道(113)+番外

第45章 去见他

到府里,天已经黑了。

姬昭也不急着用晚膳,先叫人把在山上写好的信送出去,寄往徽州,进了屋子,衣服也没换,又赶紧给宗谚写信,他想着先旁敲侧击地问问。

上回,太子的人不知道,也就算了。

这一回,驸马再给「徽商」写信,信刚出城,就被太子的人给截住了,拿着回宫里呈给殿下看。

太子殿下却不在东宫里,被陛下叫去了延福殿。

桂州有八百里加急的信送来。

是郑王府报丧的奏章,纸上写着郑王是因坠马病故。

郑王是仁宗皇帝的堂弟,仁宗皇帝是太祖嫡子那脉,郑王是太祖六子那脉,郑王一脉常驻桂州,其余的旁支堂兄弟由于犯事、家里断了血脉等缘由,渐渐都已被朝中收回爵位,只有这位堂弟一直位任亲王。

仁宗皇帝是真正的仁善,他一丝怀疑也没有,很替这位堂弟叹了口气,可惜道:“朕还记得,上回见到他是三十多年前了,当时他尚未受封世子,来金陵,我们也曾一同玩耍。他可比朕还要小几岁,竟走在了朕的前头,唉。”

他感慨的时候,宗祯便在看这份奏章。

仁宗感慨完,对宗祯道:“总要派人去一趟,那处还等着治丧,受封等事后头再与礼部仔细商量,先派人过去吧,你看,派谁去?”

册封等事是后头的正经事,此时派过去的人,是作为族人去帮着治丧的,好歹表达几分同为宗家人的亲近,上辈子是宗室里的几位堂叔一同去的。

这辈子的人选,从一开始,宗祯就想好了。

终于到了这一步,宗祯有片刻的迟疑。

仁宗思索着说:“要不,就派你三堂叔去一趟,带上他的几个儿子过去,也好帮忙。”

宗祯收起迟疑,提议道:“父皇,让驸马去吧。”

“驸马?”仁宗诧异,“那可还是个孩子呢,也不曾接过差事。”

“驸马也已十七了,是福宸的夫婿,是驸马,身份上完全没问题,派他过去,也说明咱们对郑王叔的看重。”

这说得也有理,其实驸马的面子比宗室里的人大多了。

熙国的宗室,除了郑王有自己的封地,还有权在手,其余姓宗的都没权。

仁宗忖度道:“可驸马……他倒是有兄弟,只是毕竟是姬家人,不大好办哪,他一人过去,从前又不曾办过这样的事,万一不甚熟练?”

“父皇曾交代我给驸马派差事,我一直也没找着合适的,眼下不正是个锻炼的好机会?他是福宸的夫婿,总要担起事来。我们在礼部挑几个郎中陪他过去,再有,父皇,您忘了,殷家老太爷还在江陵养病呢。”

仁宗眼睛一亮,他一直很期望殷家能够再度出仕,无奈死活说不动。

这回他若是派姬昭过去,殷家老太爷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外孙子独自一人去面对那样的事,总要派儿子或是孙子陪着一起去的,虽说不能逼得殷家出仕,到底能把殷家往这些事情里拖一拖。

仁宗笑道:“祯哥思虑周全啊!就这么办!”

宗祯笑了笑,没说什么。

仁宗看看天色:“宫门已关,事已发生,这事也急不得,明天一早再派人去驸马府上,也让姬昭那孩子好好歇一晚。你今夜就歇在父皇这里,我们再商议商议后头该如何行事。”

宗祯应下。

宗祯此时还不知姬昭已经回城,仁宗帝再不爱管事,也是皇帝,自也不会天天盯着姬昭去哪儿这样的小事,宗祯没有多提,想着明日吩咐他们明早到庄子上去传旨便是。

次日一早,项生从太子的侍卫那里知道,驸马已经回来了,便带了圣旨去直接驸马府上。

姬昭接了圣旨,大吃一惊,难怪宗谚一直没给他回信,宗谚的父亲过世了!

项生流了几滴泪:“是呢,据闻王爷拖了许久,拖过了年,到底没能熬出正月。”

姬昭也想哭了,宗谚是很崇拜他父亲的,去年两人还在一处厮混时,口中常常念道他的父亲,没想到,说没,就没了。

姬昭也是亲身经历过死亡的人,知道失去亲人的痛楚,到后来是真的哭了。

哭得项生目瞪口呆,面上也不敢表现,只能更「伤心」地说道:“驸马,陛下交代了,还是早些出发的好,陛下派了几位大人随您同去,稍后他们估计就来了,您放心,凡事有他们。”

姬昭用力点头。

他本来就想去桂州一趟,此时既有机会,他自然要去,他很担忧宗谚。

项生走后,他就立马叫魏妈妈帮他收拾东西,到了中午的时候,东西就已经全部收拾好,几位郎中大人也带着行李上门报道来了。

姬昭点点人数,派人再去公主府上说一声,带上人立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