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衣泪(353)+番外

汪直极力建议将广东允许开放通商口岸,设立海关收取关税的做法,推广到浙江沿海,并且恢复与倭国的朝贡贸易关系。如此,东南沿海的所谓“倭患”就可以得到解决。历数自己剿贼的功劳后,他仍祈求皇帝开放海禁,并承诺“效犬马微劳驰驱”,愿为朝廷平定海疆。

此间,明廷命令攻击舟山的毛海峰、大友家朝贡船队,毛海峰据山而守,明军屡攻不克。毛海峰和大友船队趁机打破包围,扬帆而去。此后毛海峰等率领汪直的旧部多次进犯福建沿海。

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官巷口,临刑前见儿子最后一面,父子抱持而泣,汪直拿一根髻金簪授其子叹曰:“不意典刑兹土!”伸颈受刃,至死不挠。

汪直被处死后,由于群龙无首,倭寇之患又严重起来。据朝中传言:胡宗宪许汪直以不死,其后议论汹汹,遂不敢坚请。假宥汪直,便宜制海上,则岑港、柯梅之师可无经岁,而闽、广、江北亦不至顿甲苦战也。然而这一切终成泡影,汪直死前所说的“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一语成谶,很快“新倭复大至”,闽广遂成倭患的重灾区。一直到嘉靖末年、隆庆初年,才由戚继光、俞大猷前赴后继,耗费极大的功夫基本平定。隆庆此后开通沿海贸易,取消海禁,倭患至今终于平定。

一番颠来倒去的是是非非,追根究底,不过是市井小民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以身犯险,来往大海的无奈之举。是民是寇,边界难辨,但在被逼上梁山的绝境之下,哪怕毫无反叛之心,也会因各种阴暗陷害而被迫成为寇。假寇变真寇,以致于引来了外来国度的匪徒,在自家领土之上撒野,如入无人之境。海禁,有禁便有破,便是屡禁不止,终成大患。自大禹以来,就有堵不如疏的古老智慧传下,朝廷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最终还是开启了海禁,采用了疏通的做法。

孟旷此刻仿佛能够体会到汪家人的仇恨和无力感。他们不过是想讨生活罢了,也许汪直确实作了恶,但他为浙、闵、广等东南沿海的老百姓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平宁安稳,民间称他“净海王”,在百姓心中他其实是有相当好的口碑的。汪直死了,死在了阴暗的朝政官场争端之下,他的死,是王本固这等满心阴暗之辈给政敌下绊子的结果;是胡宗宪身处口诛笔伐、众口铄金间无奈祭出的挡箭牌;也是皇帝与朝廷对一代海上霸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忌杀。

他死得太冤,死得极为不甘。树倒猢狲散,曾经汪直的那些义子,他麾下的海盗头头们都已死的死,散的散,似乎被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其子汪信蛰伏数十载,未有半点动静,却没想到培养出一个心思极深的孙子——汪明。汪明改换姓名,成为了南衙镇抚使汪道明,并伺机复仇。汪道明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向王本固、胡宗宪这些具体的人物复仇,这些人也早就死去,他已然失去了复仇的目标。汪道明要做的,就是要让明廷再经历一次更大的倭乱,要让明廷再度想起曾经冤杀的汪直,让皇帝和朝廷后悔不迭,吞下苦果。

他甚至还可从中牟利,以图东山再起。

然而他只考虑到了他的私仇,却未曾考虑到遭受倭患的百姓该当何如。百姓又何其无辜,要承担他复仇所带来的沉重代价。倭患也许会使朝廷蒙受损失,但必定会使百姓生灵涂炭。无论如何,汪道明这是在作恶,不论他有多么天大的理由,孟旷都不会原谅他,他不仅害死了自己的父兄、迫使孟家离散,更将会引来极大的兵燹之灾。

杀死汪道明,已不仅仅只是孟旷个人的复仇,而成为了阻止倭患进一步恶化的必行之举。

第145章 阎罗煞(一)

六月十五日午后,孟旷正在客栈的院子里练拳。郭大友快步走进了客栈,高高摇了摇手里的一张字条,对孟旷喊道:

“十三,快来,找到那个倭寇买办了!”

孟旷闻言顿时一喜,忙快步赶了上去。

……

六月十三日的西溪乡骚乱中,孟旷报得大仇,杀死了唐福安与张鲸,但不幸放跑了汪道明,二哥孟子修也因为她挡枪而受重伤。六月十四日晨间,孟旷与郭大友自潞王处得知了汪道明的身世背景以及他在一系列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并利用此机会向潞王复仇。潞王虽未死,但据后来给他看病的大夫说,潞王不知因何受到了巨大的惊吓,陷入大病之中,一直呓语不断,梦魇严重。六月十四日午后,潞王已被送返京中,而孟旷等人仍然滞留在杭州城中的客栈之内,郡主等人也未曾返回滨湖宅邸,反倒是身子一直不大好的班如华被郡主从滨湖宅邸接到了客栈入住。这是班如华的要求,她听说了一行人的遭遇,十分担心,一定要来看望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