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逞骄(356)

贺兰雪仿佛有点意外,脱口道:“我还以为哥哥和你联系过了呢!他人都回京师了!”

苏雪至刚才只觉喜悦,听她这么一说,顿了一下:“他应该忙吧,今天刚回来,想必事情很多。”

贺兰雪恍然:“对对,你说的对,我哥哥他今天一定很忙!等他空了下来,他肯定会和你联系的!你要是知道了他哪天回来,记得也告诉我一声!我现在老是找不到他!”她的语气带了几分小小的抱怨。

苏雪至含笑答应,和她又说了两句,挂了电话,便匆匆回到寝室,收拾了下,立刻离开学校,回到城里。

“卖报!卖报!刚出的今日晚报!”

一个报童在街上跑着,挥舞报纸,大声叫卖。

苏雪至叫住报童,买了张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晚报。打开,第一眼就看见了一条占了很大版面的消息。

果然是关于他的消息。

今早上午十点,大总统派去处理关西之乱的特使凯旋,乘坐火车,回到京师。

大总统派多人去往车站迎接,设军乐队,场面隆重。

消息的下方还配了一张照片。

照片拍摄于站台,应该是他刚下火车时的情景,镜头里挤满了人,是张合影照。他立在中心,是整张照片的聚焦。

照片的像素模糊,但穿着军制服的他身姿笔挺,笑容满面,掩不住的容光焕发,那双望着镜头的眼里,光芒仿佛穿过纸面,直击人心。

苏雪至看着这条刚刚发生在今天早上的新闻,反复地看了好几遍,最后和照片里那个人对望着,想起一个半月前的那天,他追上火车,将装了戒指的盒子强行放入自己手里的一幕,心竟没来由地微微颤了一下。

第124章

因为是最后一个学期了, 本科班的学生今年夏季便将毕业,课堂教学几乎全部结束, 这个学期大部分的内容是安排到附属医院实习,以及随后会有的军队实习。

实习对苏雪至而言,问题不大。如果没有贺汉渚这个变数,她现在的全部精力,其实都可以投入到实验室的工作里了。

从他凯旋的消息见报后,又过去了三天。

他却始终没有联系她。

这三天里,苏雪至无心旁事, 每天替自己找一个他不联系的理由。

第一天不用说了, 他肯定非常忙碌――什么理由都不必找,没空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天大总统接见, 庆功。这个理由,她在次日出的报纸上找到了力证。

第三天,他应该是忙于应酬。他本就是交际场上很受欢迎的人物, 现在据报纸这两天的口风,关西一事,不但往他的资历上添了浓重的一笔, 而且,他的威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升官指日可待。

到了第四天……

苏雪至再也找不出能说服自己的理由了。

再忙,也不至于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城里租住的房子没电话,但从他回京师后, 她一直住在学校里,完全可以找的到她。

不联系, 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不想, 如此而已。

他不可能一直不回来。

苏雪至决定不再找理由了,告诉自己,耐心等着就是。

今天轮到医院实习。医院里有件重要的事,和输血有关。

清和医院对输血这项医疗技术的工作做得十分先进,可以说,是国内目前走在最前列的一所医院。但即便这样,年底前傅明城的那台心脏手术在这个环节里还是出了意外。当时如果不是临时采用自体回输的措施,那台手术恐怕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而并非所有的手术都适合自体回输,加上存在感染风险,出于总结和教训,在校长的建议下,军医附属医院决定效仿清和医院建血库,以备不时之需。

血液的保存需要严格的温度和适合的环境,以当代的工业设备水平,当然没法建立将来那样的血库。现在的血库概念就是动员更多的人自愿接受血型检测,建立档案,当需要的时候,可以随叫随到,提供血源。

虽然手段原始,但意义却十分重大,苏雪至非常支持,这天一早,摒除心中杂念,去了医院。

她到了后,意外地看见了木村院长,他本人竟也来了,向附属医院的医生现场传授清和医院在这方面的一些总结和经验,并向实习学生讲解了目前国际医学界对于血液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但如此,最后他还亲自现场演示了他最新研究出来的如何检验并判断血型的更为便捷的一种方法。

他的助手告诉大家,木村先生为这个研究成果写了一篇论文,投给了柳叶刀杂志,正等待发表。

也就是说,他竟在研究文章公开发表之前,冒着被人剽窃的风险,向同行提前传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