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拾遗(15)

作者: 婧妤 阅读记录

心下腹诽:莫非王安石打的不止是蔡熠的主意,还有这小娘子的?可是这蔡家小娘子才两岁能起什么作用。想了一通还是觉得自己想多了。不管他打的什么主意,自己的计划都不会改变。

这时一个小厮来上茶。云英奶声奶气地在母亲耳边问:“娘娘,这是个小姐姐吧,为何要穿男子的衣服呢?不好看。”童言无忌,堂上坐着的人都听见了,蔡确哈哈大笑。蔡夫人看了一眼云英所指之人,一张秀气的脸确实让人困惑。也掩了笑意,朝着女儿轻轻摇头。

这时候,大家闺秀的风范就显露了,蔡小娘子并不在意这些笑声,也不再附耳轻言,奶奶的脆声道:“原来是个小哥哥,真好看。”

这一下,堂上众人,笑得更欢了,那个小厮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席后蔡确拉着蔡熠进了书房,说起最近市井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话本。话本的起源是一个近日被挖掘的古碑。碑上用大篆记载了立碑缘由。古碑附近有个古家族墓园,几被灭族了,立碑人出于怜悯帮他们处理了身后事,并立了这个集福驱魔碑,一来镇住那些个不肖子孙,二来希望能福泽幸存的后世子孙。

这个碑,便是出自余姚县。而此事,马陶也已上书朝廷。也不知是谁将它加以想象写成了话本,于市井流行。正经读书人是不屑于这些市井文化的,觉得粗糙低俗。所以当蔡确说起这事,蔡熠本能的觉得此事不简单。

当然,蔡熠是没有看过这个本子的。他叔父也看出来了,于是继续说道:

“话本故事说来也无甚,说的是春秋时期越国一贵族,因出了不肖子孙而几近灭族的故事。基于这个话本有流言说,这碑预示着要变天。”

“此话从何说起?八竿子打不着啊,不过是市井流言罢了。叔父怎会信此谣言。”蔡熠一脸不以为意。

蔡确没有反驳,笑了笑,接着解释。

“越国的不肖子孙,以肖换戉者何?如今,碑已去,妖魔无镇,是以天下将大乱,赵氏不肖者要乱国。”

“这未免牵强了些。”蔡熠还是不以为意,觉得这种说法纯粹牵强附会,很难自圆其说。

蔡确依旧笑了笑,拍着蔡熠的肩膀:“明煜啊,那件事办的怎么样了?”蔡熠愣了一秒立刻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哪件事,当下回了办妥二字。

月前,华亭蔡宅。一个商人装扮的年轻人下了牛车匆匆进了管家厢房。如今华亭蔡宅留守的是王福的亲弟王禄。

蔡家的管家和厨娘都是与蔡家祖上签下了卖身契的奴籍。当朝禁止百姓将良家子卖入官宦富贵之家为奴为婢。所以,蔡家早早就还了他们的户籍。

如此,原本王管家和厨娘牛氏都可以回家过普通日子,但念及蔡家恩情都不愿离开。蔡家不欲强求,使其照常在蔡家做事。后来王福娶了牛氏,女儿阿碧当了蔡夫人的贴身女使。

蔡熠中了进士后给了王家薄田,使其升了四等民户。儿子王兆雪在外做小买卖,也没少受蔡熠照拂。

那个商人模样的年轻人就是王兆雪。他接了叔父的口信,去余姚县办了件差事,现下来找叔父回差的同时,带来了一个消息。王禄听了之后,想了想,连同回差结果一并书信告知了远在京城的老爷。

第14章 休怕阴晴无定度 笔学怀素杀尽兔

熙宁七年(1074)季冬,汴京城内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新年。祥符县城也是一片熙攘景象,沿街的店铺商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邻里对话中除了平时的“吃了吗?”多了句“你家对联写了吗?”

这日,韩相公正在家写对联。气定神闲,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就剩最后一笔。恰此时,新来的门童来报有客到访。来者正是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余姚县父母官马陶。韩绛笔力稍收,笔锋隐现,看着全篇,露出稍有惋惜之意。

小童见扰了老爷写字,干站着在一旁赔笑。韩绛抬起头,看了他那模样哈哈大笑:“无妨,无妨,与你无关,我这笔力本就不及怀素,杀不了山中之兔啊。”小童听得有些迷茫,韩相再笑。未再多言,只吩咐他收拾收拾将对联贴到书房门口。

马陶此次进京是为了面圣述职,在述职前拜访相公也是官场常事。可马陶,不是单纯来拜访的,而是奉了江宁知府王安石的命令来拜访韩相的。

话说盛夏,余姚连日大雨,三江下游丈亭镇西的平原村被水冲掉了大半个村。这事,马陶已上报了朝廷。朝廷拨了赈灾款,马陶以县衙的名义借了乡绅朱殷后在镇北的一片荒废园地作为丈亭镇灾民的暂居之地,借期五个月。至今,期限已至,朱殷后欲收回园地修建桑园,养蚕。

上一篇:诱妻为宠 下一篇: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