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濮上玉兰(34)

作者: 馨仪 阅读记录

第二天,那佳去游泳。她独自一人游了一会,泡在水里,感受周围凉凉的水浸透全身,希望清水能冲走所有烦恼。

第三天,在太阳升起以前,那佳又去跑步,跑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但是这些运动,只释放了身,却释放不了心。如何才能解开童年的心结?以前她以为是因为太穷了,所以她拼命赚钱,这些年通过在社会上打拼,自己的资产,包括在老家买的房子、现金、外汇,还有少许的其他投资等,资产少说也有50万了,50万,在北京这个大城市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从农村家庭出来的她来说,也是不小的数目了,特别是她还获得了赚取更大财富的能力,每每想到此她就会有些小激动、小骄傲。可是这些钱为什么治愈不了童年的伤呢?夜里梦回,自己依然是那个孤单地坐在火车上的小姑娘,命运之车将载着她开往何方?她不知道,她在无助地、惶恐地哭泣……不知多少次她在夜里哭醒,硕大的泪珠颗颗滴下,湿透枕巾。

第20章

若论修心,当属佛家。那佳决定去拜访北京最负盛名的佛寺——龙寂寺。那佳几年前便知有龙寂寺,但一直没去过。龙寂寺位于北京西北郊。历史沧海桑田中,这座千年古刹本已破败,近些年,在一位法师的带领下,寺庙重整,一路发展壮大。

那佳在**上加入了一个龙寂寺义工群。不日便驱车前往,10点左右到达入口。只见两株起于毫末的参天大树一横一竖处理门口,此时天空湛蓝,远处山峰高耸入云,阵阵山风呜鸣,顿时让人感到身心辽阔,豁然开朗。

龙寂寺的山门很小,破旧,在山野间很不起眼,又十分惹眼。门前两株遒劲的翠柏有千年树龄。穿过山门,立即别有洞天。

迎着秋高气爽的天,那佳从容地拾级而上,细品着环境的旷舒与佛寺的肃穆。途中偶遇龙寂寺义工师兄去锄坡,便加入他们来到西山腰一片坡地。主持大师兄递给那佳一把镰刀,指派除田间杂草。那佳随即开展斩草除根行动,一锹一锹挖着深根斩着蔓藤。

大家在劳作中聊了起来,原来要成为龙寂寺的僧人,并不容易。一般来说,要先做几个月到几年的义工,大家根据自己擅长的事情,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去,法师会观察他们的品德和心性,符合要求的才能成为准净人。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合格者成为净人。再接受一段时间锻炼,合格者剃度出家,成为沙弥;待因缘合适时,沙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至此,他才算真正出了家。

在这做义工的居士中,就有两位是法师的父母。他们已经在寺内做居士三年多,男居士边除草边笑着对大家说,他们夫妻俩有两个儿子,都在龙寂寺出家了。

人多力量大,一个小时后,一方田地已被收拾的干干净净,整饬一新。

晌午了,大师兄招呼大家返寺斋饭。斋饭后大师兄向那佳热心介绍一位法师。他将成为那佳游览龙寂寺的导游,那佳双手合十感谢。

那佳与这位法师走在千年金云桥上,脚踩在斑驳的花岗岩上,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我有几个疑惑,想请师兄开示。”那佳开口。

“师兄请讲。”法师说。

那佳低头,心里思忖着,在佛家圣地,自己来聊怨恨父母的事,是不是太低级了,于是委婉地说问:“请问怎么面对伤害过自己的人?”

“你可以去读一读《瑜伽师地论》,上面开示,言忍辱者:谓于他怨,终无返报。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一、不忿怒,二、不报怨,三、不怀恶。忍辱就是自护其心,不令起恶。忍辱的对象并不是外在的人和事,而是自己内心的烦恼。嗔心不等于坚强,忍辱也不等于退缩。用原谅、宽容和爱来面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内心不要有怨、有恨,往昔恶业便止于此,不再冤冤相报。”

那佳似懂非懂,觉得没有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索性直接问:“假如从小跟父母有些矛盾,怨恨,如何才能解开心结呢?

法师讲:“有句话讲’爱之深,恨之切‘。同样的事情放在别人身上,你是不会产生恨意的。但换在父亲身上就不一样了,就容易产生深深的恨意。这是因为他是你的亲人,你对他的要求要比别人高。化解此事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平等心”三字。同样的错误,别人可以犯,为什么自己亲人就不可以犯呢?你想想,他也是凡夫,也不是证果圣人,当然就会有种种错误出现。同时有些事情也是因缘所至,也怪不得谁。

佛法讲对父母要’不观过‘。不观过的重点不是对方有没有过失,而是自己心里把什么放在主要位置:是功德、恩德,还是过失、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