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做夫子(745)+番外

楚辞脑中闪过思绪万千,但此时他身在西江省,对于南闽省的一切根本就无法知悉。不过目前最重要的,还是看看官府是否注意到了这一消息。粮店老板的所作所为听上去明摆着就是故意哄抬物价,制造紧张气氛,

先不说南闽有没有水匪这件事,说一千道一万,就算那儿有水匪,暂时也和西江省不相干,别人那里都还没乱,这边倒是先乱起来了,简直太不像话了!

楚辞立刻写了一封信,信上将他听到的情况告知了知县大人。信末他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还盖了提学印上去。

张虎将信递到了太平县的衙役手里,那衙役之前还有几分爱答不理的,当他听张虎说这是他家老爷送的时,便随口问了一句他家老爷是谁?

张虎挺起胸膛,大声道:“我家老爷是提学大人。”他不太了解楚辞的管辖范围到底有多大,他只知道他家老爷是个很厉害的官。

这衙役一听,果然诚惶诚恐地接过信函,拿了便往里冲。

县令大人此时正在批阅公文,听衙役说有提学大人的信函,也是马上就接过去了。等他看完这封信,才发现此提学非彼提学。

他是提学大人没错,但他却是隔壁省的提学。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但他们又不属于同一个省,就算以后上面怪罪下来,他也可以以此为借口推说过去。

正当县令大人准备将这信随意一丢时,忽然一旁的师爷地犹犹豫豫地开口了。

“大人刚刚看的信,可是那楚辞写来的?”

“是啊,你说他身为一府提学,自己那些事都忙不过来,竟还有空管到我们这里来了。”县令笑笑,脸上满是不以为意。

师爷却不同,他对县令大人说道:“陈大人,您可知道在您上面一任,那位老爷是怎么下去的吗?”

这位县令有些莫名,不知道他为何突然提起这件事,但还是说道:“听说是办案不利,知州大人巡查到此时刚好发现了,便革了他的职。此事与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大人有所不知,当年那个案子,这是这位楚辞进京赶考时途经太平县发现的,知州大人似乎与他认识……”师爷点到即止,未尽之语留给县令大人无限猜想。

第376章 挖墙脚

天刚蒙蒙亮, 张家院子里的大公鸡却已经叫了好几遍了。张父从床上爬起来,披上外衣就出了门。

门口已经站了个老头了,看他那姿势似是正要敲门, 这是对门老李头, 他是来邀张父一起去街上打听今日的粮价的。

自从南闽有水匪杀人的消息传过来,他们这里的粮价就一天比一天贵,而且去晚了有可能还买不到。粮食是一家之本,没有吃的干什么都白搭。他们这些老的已经没两年好活的人, 若是一直这样下去, 就先把他们的口粮断了吧。趁着现在还有力气, 他们得去瞧瞧,说不定还能买到点米回来呢。

几个老头沉默地向前走着,谁也没有开腔,待他们走到盛丰米行门前时, 却发现米行门口聚了好多人,吵吵嚷嚷的也不知道是在干什么。

他们站在远处踮脚去看, 发现有几个衙差打扮的人正抓着米行的吴掌柜说着什么,吴掌柜一脸惊怒的表情望着他们, 也在争论着什么。

张父赶紧上前,可那里已经挤了很多人了, 一时挤不进去。

“里头怎么了?”他问站在前面那个伸着脖子朝里看得津津有味的汉子。

那汉子听见声音回过头,带着些许幸灾乐祸的表情说道:“嘿, 你还不知道啊, 刚刚官府来抓人, 说是米行的吴掌柜散播谣言,哄抬米价,居心叵测, 要捆了他去公堂呢!”

张父一惊,想起了昨日楚辞说的话,又想起他让大虎去送信的事,难不成这事和他有关?

在他思考时,前头的衙差们已经带着人往县衙去了,老百姓们爱看热闹,一窝蜂似的跟着去了。张父和老李头几个,也忙不迭地跟在后面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了县衙门口,他们发现,不止盛丰米行的吴掌柜,还有兴旺粮铺的李掌柜,五谷粮店的江掌柜,县城里卖粮食的这几家人,都被抓了过来。

开堂之后,县太爷黑着个脸,将这几个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们散播谣言,不知居心何在?又骂他们哄抬物价,是黑心奸商。总而言之,便是将昨日的怒气倾泄在他们的头上。

待县令大人痛痛快快发过脾气之后,就把惊堂木一拍,宣布了判决。县令大人责令他们将这段时间收受的罪银交出来,由官府采买粮食,然后低价卖予本地百姓。除此之外,他们每人还要打十大板以儆效尤。

百姓看得自然是兴高采烈的,这一个多月他们饱受饥饿之苦。要知道,太平县是靠海的港口城市,县内良田并不多,大部分还都掌握在官绅地主的手上。所以当地老百姓一般都是靠出海打渔换钱,再用换得的钱去购买粮食,因此地交通便利,所以百姓不愁粮食运不进来,再加上此地气候潮湿,所以百姓们平日里买粮都是几斤几斤的买,生怕买多了放在家里会潮掉。现在一下子失了供给,所以百姓们都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