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下(14)+番外

赵肃谦虚几句,末了正色道:“宗伯,少雍与子阳此来,是另有要事。”

“哦?何事?”

赵肃使了个眼神过去。

赵暖心领神会,又把事情说了一遍,当然,隐下了他们曾向闽侯与长乐两地知县禀报过的这一段。

同样的,赵慎海对赵暖的话也将信将疑:“此话当真?”

“不信的话,您问赵肃。”赵暖把大麻烦丢给他。

赵肃瞪了他一眼,清清喉咙:“子阳平日虽然不大靠谱,但在此等大事上,他是不敢妄言的,再者,长乐县临海,这两年江浙受倭寇骚扰不断,却惟独福建安然无恙,宗伯可知为何?”

“为何?”赵慎海不由自主顺着他的思路走。

“要么是福建防守森严,倭寇不敢进犯,要么,是他们在酝酿一场更大的阴谋。”

赵慎海沉吟不语,赵肃续道:“福建防备如何,无须我多说,宗伯想必也知道,能打倭寇的戚继光,俞大猷两位将军,如今都不在这里,真有倭寇来袭,长乐首当其冲,也只能靠我们自己拒敌,虽然侄儿推断的,未必会成真,但防范于未然总是有益无害,赵氏一族在长乐人数众多,上回在水患中已经损失惨重,再来一次,恐怕……”

他没有再接下去,赵慎海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赵肃说得没错,防范一下,总是没什么害处的。

“少雍,老夫膝下二子皆不中用,纵观族里,与你同辈的,也只有你少年老成,最为稳妥,日后赵氏一族,怕要托庇于你了。”赵慎海慈霭地望着他,缓声道。

这句话既是托付,也是试探。

赵肃只是一笑:“宗伯言重了,肃只是旁支庶子。”

真是滑不溜手,赵慎海暗叹。

回去的路上,赵暖狐疑:“刚才族长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听着不像善茬?”

赵肃负者双手慢悠悠地走着。“意思是,我有了功名,以后飞黄腾达了,要多多照顾同族,不要忘恩负义。”

赵暖大怒:“他们对你有什么恩!想当年你与伯娘落难的时候,有谁接济过了?现在你有了出息,就个个都要蹭上来分杯羹!”

瞧着兄弟为了自己的事情气愤跳脚,赵肃心头一暖,嘴角噙笑:“这不是挺正常么,有什么可气的,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自古如此,再说我也拿话堵了回去。”

回想当时族长被他噎得作声不得的模样,赵暖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又顿了顿,迟疑道:“少雍,发现倭寇这件事,我也不敢十分肯定,你真就相信我?”

“虽然你平日里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文不成武不就的,可真有正经事,不会说谎,更不会骗兄弟的。”

“混蛋,你是夸我还是损我!”

“当然是损你。”

“……”

知县不信赵肃的话,是因为他一无官职,二无证据,但赵氏不同,他们的妻儿子女,几代家业都在这里,赵慎海身为族长,就不能不多加考量。

赵肃那头,则去见了回春堂的少东家沈乐行,让他联合本县商贾具名给杨汝辅致信。

这几年沈乐行奉家族之命常驻长乐县,加上赵肃开铺子,免不得要跟他打交道,一来二去倒也混熟了,沈乐行本以为赵肃只是个老成持重的少年,没想到那张温文的皮相下还隐藏着狡猾如狐的心思,一个不留神就会被算计,久而久之,再也不敢小觑对方。

沈乐行听了赵肃的来意,并确认他不是在开玩笑之后,也重视起来,不仅亲自去拜访其他商贾,还连夜写信给远在福州的父亲,让他多派些人手过来。

对于商人来说,一个太平的环境是发财的前提。

长乐士绅加上商贾的呼声,就算是知县也无法坐视不管,杨汝辅只得加派人手巡视,并在城门外加设哨岗,以防倭寇来袭。

如此过了七八天左右,长乐县依旧一派平静宁和。

赵府。

吴氏亲自布菜,面色慈霭:“多吃点。”

赵谨摇摇头,放下筷子:“多谢娘亲,我吃不下了。”

“自从揭榜之后,你每次就没吃多少,长此以往怎么得了,听娘的话,这次不成,还有下次,你现在年纪小,三年之后也正好。”

赵谨嘴角微抽,眼中流露出与年龄毫不相符的痛苦之色。“娘,我不甘心。”

吴氏一怔。

只听他一字一顿,咬牙切齿:“我三岁启蒙,四岁能背全三字经,千字文,我也夜夜挑灯苦读,不曾懈怠,为什么,为什么是那个庶子拿了头筹,我反而名落孙山!难道赵肃那厮给阅卷官灌了什么迷魂汤不成?!”

赵谨顿了顿,冷笑,“是了,一定是的,他有一个进士出身的老师,而我没有!”

吴氏含泪道:“谨儿,别想了,你的才学自然比他强多了,可时运不在你这边,有什么法子,三年后我们再去考便是!”

赵谨盯着眼前的盘子,没有说话。

吴氏见状暗叹,只得移开话题:“昨日宗族大会说什么了?”

女子不得入宗祠,宗族大会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女子出席,须得让每家派出男丁,赵希峰这一支,赵谨虽无功名,却是嫡子,自然由他列席。

赵谨漫不经心:“宗伯说近日怕有倭寇侵扰,让每家早做防备。”

吴氏惊呼:“倭寇?!”

一旁的奶娘李氏更是脸色大变。

“这是知县大人说的?”

“据说是赵暖发现的。娘,您觉得像赵暖那种游手好闲的,说的是真话?也亏得宗伯信以为真!”

吴氏愕然:“赵暖?他怎么会发现倭寇?”

赵谨冷笑:“至今也没见个倭寇的影子,想必是信口雌黄,据说赵肃还信誓旦旦地给他作保,到时候倭寇没来,我倒要看看他们如何自处!”

吴氏忧道:“万一是真的呢?我们还是早作准备吧!”

“不用,就算倭寇攻进城来,也轮不到我们家遭殃。”赵谨计上心头,微微冷笑:“娘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赵暖背了个包袱,愁眉苦脸地出现在赵肃家。

陈氏招呼他坐下,又让下人添副碗筷。“子阳,你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好了。”

“多谢伯娘!”赵暖叹了口气。

陈氏奇道:“这是怎么了?”

赵肃兀自埋头吃饭,也不管他。

赵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憋不住:“少雍,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担心?这都七八天了,还没见着倭寇的影子!”

赵肃夹了一筷子青菜放入碗里,慢条斯理。“你很希望他们来吗?”

“话不是这么说,现在我爹也觉得我在信口开河,要不是我跑得快,这会儿已经被藤条抽死了,你快帮我想想办法!”

赵肃吃饱喝足,抹了抹嘴,这才开口:“倭寇不来,举县平安,这是好事,你先在这里住下好了,等你爹气消了,再回去也不迟。”

赵暖冷静下来,迟疑道:“说真的,倭寇真会来吗?”

“我不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赵肃没敷衍他。

他不是神仙,不是先知,自然说不准,但是最近两年,浙江那边有了戚继光,倭寇渐渐地不敢再犯,而福建就是最好的目标,长乐富庶,离福州又近,这么一块肥肉,倭寇不可能放过。

除非……对方在等待时机。

那么,会是什么时机?手指叩着桌面,他皱着眉头。

六七月份的夜晚,即便有海风吹拂,也还是闷热无比。

长乐县的百户所外头,一张小几,上面摆了小酒小菜,两张藤椅,上面坐了两个人。

江百户光着上身,叉着腿,正跟同僚抱怨自己的差事。

明代在各地设卫所,下面是千户所,再往下是百户所,这百户所,顾名思义,就是管着百十来个人,驻扎在各县,其长官叫某百户,某千户,算是底层的武官了。

“老弟,你说这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听我拜把子说,他在胡宗宪大人手下当差,天天跟着胡大人吃香的喝辣的,可咱们就得蹲在这鸟不生蛋的地方干看着,升迁轮不到咱,战功更轮不到咱,这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江百户有点醉了,一个人喝多了,话也跟着多起来。

对方跟着叹息一声:“可不是,这地儿有胡宗宪压着,大功轮不到咱们,要是真有倭寇来袭,搞不好还会被弄个丢官卸职!”

“前些日子,杨汝辅还跑过来,让我加强长乐防务,这都七八天过去了,还倭寇呢,我呸,连个鬼影子也没见!”

“杨汝辅是新官上任,怕丢了乌纱帽,咱没必要陪着他起哄,倭寇都在浙江那边呢,哪轮上我们福建!”

“哼!”江百户酒意上涌,越说越郁闷:“正统年间,咱们连皇帝都被俘过,大明朝还不是照样过日子,该怎么着就怎么着,现在这点倭寇就乱了阵脚,都是一帮龟孙子!”

两人醉醺醺地瘫软在藤椅里。

远处,一声号角响起,低沉而悠远。

江百户半睁着眼,似醒非醒:“嗯……怎么有号角?”

倒是同僚喝得少点,腾地一声从藤椅里跳起来,竖起耳朵开始倾听。

号角一声接着一声,隐隐还传来喊杀声。

“老江,醒醒!”

江百户被猛然摇醒,还来不及发火,就听见同僚颤抖的声音:“好像,好像是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