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好运的九零年代(220)

“同志怎么称呼?总得告诉我们你叫什么。”领导问。

刘向东楞了一下,反应过来,看清对方的肩章,又结巴了:“我——我是向东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刘向东。”

记者见他终于开口,连忙拿出本子和笔:“那个好运食品公司的老板是不是梁好运女士?”

刘向东点头。

“那个电脑公司呢?”

刘向东习惯性说:“段老三——不不,他大名段海军,在家排行老三,我们都喊他三哥。这些东西是,是我们仨凑的。不过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还在生产,可能得过几天。”

正在分东西的官兵齐齐朝刘向东看去。

领导也很诧异,没料到还有,“刘向东同志,你先下来。你在车上,我在地上,仰着头说话费劲。”

刘向东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赵新宇的爸、张跃民的大舅二舅。这个领导跟他们有一比。刘向东连忙跳下车。

领导问:“你说还有一批,也是这些东西?”

刘向东点头:“不过不一定送到这边。我朋友说,哪里最需要送哪里。”

“你朋友?除了你们还有谁?”

刘向东:“就是,就是梁好运。我们用火车运过来的,车皮就是她联系的。你们想知道什么问她好了。”

记者想笑:“我们以后会采访梁好运女士。梁好运女士也来了?”

“没,她在盯着生产。”刘向东不待记者开口,“我可以走了吧?”

记者还没见过做好事这么怕采访的人,“你们怎么想到来,送物资?”

刘向东心说,送物资才能上报纸打广告,占据头版啊。

“洪水都把东西冲走了,我们捐钱你们也没地儿买。”刘向东道。

“督阵”的领导点头:“我看了一下有棉服和防疫物资,你们都不是干这个的,这些东西挺麻烦吧?”

刘向东:“还行。帝都又没发洪水,有钱多少都能买到。”说完又忍不住问:“够了吧?”

记者和领导都无语了,这人怎么没说三句就要走啊。

“是不是急着回去?”记者问。

刘向东想摇头又赶忙点头,“不是我,是他们。他们都是我在邻市找的车,承诺跟我跑一趟,再不回去就两天了。”

司机本以为刘向东想发一笔横财,没料到人家是捐。也被刘向东的壮举感动了,忍不住说:“不着急。刘老板,你刚刚说回头还有物资,我们这些天就跟你了。你让我们去哪儿就去哪儿。租车钱也免了,权当我们帮助受灾群众。”

刘向东:“这哪成啊。再说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凑够。我们先回去吧。”说完又要上车。

记者拉住他。

刘向东皱眉:“你,你就不能采访采访别人啊?”

记者也想,可是这里除了救援官兵和当地群众组织的救援队,就只有刘向东一行。拍官兵和群众的照片和录像早够了,所以只能采访刘向东。

刘向东的手机响了,松了一口气,拨开记者就往树林里跑,一看是梁好运,接通电话就忍不住说:“你这个电话来的真及时。”

“出什么事了?”张跃民忙问。

刘向东吓了一跳:“是你?”

“好运在给大小子和二丫头洗脸。”

刘向东一看时间,早上六点钟。

夏天天亮的早,他以为得七八点了。

“没出什么事吧?”张跃民又问。

刘向东赶忙说:“没有,没有,就是被一个记者缠上了。总是要采访我。早知道有采访就让老三来了,他最会吹牛逼。”

张跃民顺嘴说:“你回来换他过去?”

“行!”刘向东毫不犹豫。

张跃民被他痛快的态度噎住。

刘向东朝周围看看,就他一个人也没敢大声:“我真怕一秃噜嘴,秃噜出我们这么着急送东西目的是想上电视打广告。”

“你别这么想不就行了。”

刘向东:“没用。我看到车上挂的横幅就忍不住。哪有人捐东西还捐的这么大张旗鼓。当着摄影记者的镜头,我都心虚的不敢说话。”

张跃民无语又想笑:“亏你还做这么多年生意。”

“我做这么多年生意也没这么搞过啊。”刘向东只要想到他们的目的不纯就心虚,“你不知道,那些救灾的官兵累得都站不稳。我们送点东西,他们都高兴傻了。要是知道咱们还存着那种心思,我——反正挺不好意思。”

张跃民:“你当人家不知道。人家知道也高兴。咱们国家那么多企业,那么多人看到他们在抗洪救灾,可是把东西送过去的有几人?”

“好像只有咱们。”

张跃民道:“这不就结了。记者采访你,别往大了说,就说只是一点心意,不值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