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里老家(74)

作者: 文字之家 阅读记录

晚上他们两个人吃了饭后聊天,德绍跟他说想买制面机,但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买。

老刘说义乌应该有卖。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由老刘帮忙到义乌采购制面机,德绍仅从他的口中知道他姓刘,是一个从义乌来的挑货郎,关于他的家庭情况及其它身份信息等一无所知。

这个委托显然是非常草率的,但德绍不这样认为,他说老刘不可能是骗子,他常年在这边跑,如果是骗子的话,他早就做不下去了。

所幸的是德绍对老刘的判断和信任是对的,老刘再来的时候已经为德绍买到了制面机,但需要花钱雇车去拉。

老刘确实不是骗子,但他只懂挑货叫卖,对制面及制面机,他是一无所知的。

后来才发现老刘替德绍采购的制面机的型号非常老,机型庞大笨重,操作复杂,容易出故障。

但对于德绍来讲,就算他自己去采购,结果也不一定就好,德绍和老刘一样对制面机的型号、性能及操作等都是零知识储备,在买时都是全凭卖制面机的人一张嘴推荐。

面粉的进货渠道和制面师傅是托乡里的领导帮忙问的。

乡里的领导既不懂制面,也没有懂制面和卖面粉的亲戚朋友,几经周折好不容易商定了面粉的进货渠道。

面粉进货渠道搞定后,乡里的领导又帮忙找人请制面师傅,他找的人又去找另外的人,通过七弯八拐,终于从鄱阳找来两个制面师傅。

两个师傅到德绍家一看机器,说这种型号的制面机太老旧了,他们之前没有使用过,不过制面机的原理是相通的,给他们几天时间估计能弄得转。

怎么办呢?重新再找师傅吗?那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并且找来的也不一定会操作这种型号的机器。

德绍一想,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把面粉和机器交由他们摆弄。

两个鄱阳制面师傅照着说明书琢磨了几天,终于把机器弄转并制出面条来,虽然浪费了几袋面粉,但德绍还是很高兴。

两个师傅对德绍说,用这套机器制面条要多人协作,照看机器、上面粉、加水和面粉、压面、切面、晒面、包装,要想连续不断地制出面条来,光靠他们两个还不够,起码还要3个人。

怎么办?建英已经出嫁了,连英和大虎二虎要负责种田地茶山还要帮兰香养猪,成虎成英林虎小虎还要上学。

德绍想了很久,决定把连英扯到制面厂这边来,另外再到村里请来两个女孩子。

农忙季节一过,农村比较清闲,村里倒是有很多没有出嫁的女孩子,请人的事情好办。

为了方便日常生活,德绍将他家东司拆了,买来红砖重新沏,新沏成的东司分男厕和女厕。

农村人家的东司,都不分男厕女厕,一家人用影响不大。制面厂开起来后,德绍认为家里多了两个外地制面师傅、两个帮忙的女孩子,再男女共用一个东司非常不合适,所以把原来的东司拆了重建。

德绍的这个做法马上成为河边村人谈论的焦点和嘲讽重点:“咦,真不得了了,居然连东司都要分男女了”“没听到讲过,东司还要分男女,又不是县政府”“真派头,东司还要分男女”「这下,就差三寸摸不着天了喽」「一世人做了两世的怪事」……

这些话同样影响不到德绍,但他的孩子却无法做到像他那样冷静和坚定。

实际上不要说村人对德绍的「摇身一变」无法接受和心里不服,就连他的子女也跟不上他的思路。

德绍的几个孩子的思想和大多数人一样,还在原来的圈圈里。

他们和村人一样,认为侍弄好田地茶山才是正业,其它的事都是拿不上台面的、不正当的事,充其量最多只能接受多养几头猪、几只鸭、几只鸡。

林虎和小虎还很小根本不懂事;

成虎成英虽然懵懵懂懂地知道一些,但轮不到他们说话的份;

建英连英虽有不理解,但她们是女孩子脾气小、也没有出声的胆量。

大虎二虎就不一样了,他们对事情已经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追求个性独立的愿望很强烈,不愿意隐忍,遇有不顺意的事或是他们认为不对的事,他们就要抵制、就要「跳」起来。

大虎二虎的不「温顺」与他们当时正处在「丑相出」的年龄阶段有关(婺源将孩子的叛逆期称为「丑相出」),他们当时正处在本事没长全却自尊心膨胀,好面子、长脾气的人生阶段。

另外,也可能与德绍让他们「多读了一点书」有关,这是德绍当初咬紧牙关送他们去读初中时完全意想不到的。

第44章 众口铄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古话很多人说不上来,但不管是出身于什么家庭背景的孩子,哪怕是目不识丁人家的孩子,几乎都受到这句古话所蕴含道理的教育。

上一篇:嫁妆 下一篇:这一刻,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