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里老家(86)

作者: 文字之家 阅读记录

大虎二虎出校门后,建英连英都还没出嫁,有姐姐顶着,管理田地茶山的责任没有直接落到他们身上,所以做起事来也不怎么上心,感觉有个似懂非懂就满足了。

等两个姐姐都出嫁以后,活儿落到他们身上时,他们懵懵懂懂地接住了,不过他们的心性完全没有成熟,虽然知道那些事情的流程和工序,但对于分寸火候的把控则全凭的心情,德绍的念叨更是只会起负作用。

到粮站去交公粮卖余粮时,德绍家得的钱最多,不过那是因为人多田多的缘故,实际上如果算起平均亩产量来,他家的平均亩产量肯定在村里排倒数。

田里水稻亩产比不过人家,有总产量掩盖着不容易被看出来,可是在茶叶这一项上就完全不同了,茶站的人每天早晨都会给出「评判」。

第53章 婺源绿茶

婺源种茶历史悠久,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

《宋史・食货》将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

唐以前,茶叶的吃法主要是经过蒸青捣碎制成团饼焙干后再煮水饮用,这个时期的婺源茶因为「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而名声鹊起。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下诏改贡芽茶,炒青取代蒸青。婺源炒青茶因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脱颖而出,从此婺源茶被明清两朝列入贡品,并于18世纪进入了欧洲市场,深受上层贵族普遍喜爱。

如今,婺源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炒青法制茶,家家户户都会。

只要当听到布谷叫第一声「大家采茶」时(布谷鸟的叫声与婺源话「大家采茶」的发音很相近),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行动方便的都要去采茶。

放牛的也要把牛牵到茶地里来,一边看牛一边采茶。采下来的茶叶不能积压,各家要安排人定时将全家人采的茶运回家,摊晾在篾簟里。

晚饭后,家家户户开始炒茶制茶,将茶叶倒入洗干净的锅里用手翻炒;

茶叶出锅后,扬去灰尘,趁热将其放在篾席里揉捻,揉出茶汁,再放回锅里炒干或摊在烘笼上烘干,新茶的清香弥漫了全村。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各家都要派一个人到乡里的茶站门口去排队卖头天晚上制出来的茶,卖茶的人回来后刚好给采茶的人送早饭。

河边村的茶叶主要产自圳头畈、带湖洲、森头坞、上山和马笐这5片茶园,前两片是近龙水河的山间平塅,接受日照多一些,要先采;

后3片是近桃花溪的茶山,可以稍后采。这样的采摘顺序已形成多年,生产队时期就按这样的顺序安排劳力,分田到户后各家大致沿袭了下来。

天刚蒙蒙亮,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手肘里挎个竹篮,在后背上背个凉笠,急冲冲地向茶园汇聚。

到了自家的茶地后,一声不吭,迅速地四散入湿气厚重的茫茫浓雾里,在茶树尖上「噼哩啪啦」地采摘起来,这声音仿佛过年时从远处传来的连绵不绝的小鞭炮声。

采茶的响动惊醒了窝里的鸟儿,它们纷纷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像是躁动不安的抗议,又像是不愿服输的争鸣,但人们懒得理它们,只管闷着头全神贯注地忙着手头的活,仿佛在进行着一场紧张激励的采茶比赛。

当天空亮开时,各家各户卖茶回来的人将陆陆续续地送饭来到茶园。他们的到来将点燃整片茶园的气氛。

“咦,这么早就来啦!”

“早吗?不早喽,日头都几多大啦。”

“不用讲得,肯定又是一等一级!”

“哼哼,净嚼一些没者也的话,一等一级,没你家厉害喽!”

“你这个鬼,那把嘴就像嚼屁一样,十句都没一句是真的,又没人偷你家的抢你家的?”

“哈哈,少在这里嚼屁,偷得去抢得去那是本事,有得让人偷让人抢那更是本事。像你家就好喽,每次都一等一级。”

“你这个家伙诙谐得很,真是不掇卵榫,我家什么时候都一等一级啦?没你家那个做茶的工夫好!”

“我家那个做茶工夫好,你个变不全的东西怎么晓得的?嗯?”

“工夫好不好,一看就知道!不过肯定没你晓得得真切。哈哈!”

“是吧,你个不掇卵榫的鬼绝东西,还有这个本事呀?那你家那个工夫好不好呢?你去讲亲之前相准了没有?哈哈!”

“哈哈!工夫要两个人都好才行,光一个人好是没有用的。”又有人加入进来了。

……

两个人聊着,把两个人的那个人都牵扯到了,他(她)们当然要加入「战斗」。

紧接着,两家人都会加入进来。茶地挨着的人家听着忍不住笑、忍不住插嘴,自然会被卷进来。

上一篇:嫁妆 下一篇:这一刻,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