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134)

作者: 星海灿若 阅读记录

这件事按照律法那没有什么好说的,直接要血流成河,可真这样做了就当真寒了军中将领和兵士的心,没看就连马俊在密折中都忍不住替云州防御使求情了。

熙兴帝最终决定这件事还是从轻处罚,云州防御使触犯律例不能不罚,这个职位他是不适合再干了,当即免职让他回原籍“自省”,其余军中涉案人员降职或是罚俸由马俊看情况处理。

云州刺史也有包庇嫌疑,但想到连动两位大员不利于云州安定,所以云州刺史只是罚俸且下旨申斥,至于荀家这个“二道贩子”交款赎罪好了。

第69章 二更

时知和崔教授收到这个调查和处理结果时,一时间沉默了,这就是所谓“人类的参差”吧?

他们祖孙在清河经营将近十年,这才敢说把清河打造得如铁桶一般,在整个桐州也算是可以如鱼得水。

可是如果大祖房出了纰漏能让桐州防御使和刺史府替自己背书吗?那恐怕还不太能!

崔教授第一次感觉到了孙女说的“主角光环”:“大祖房可以说是势弱,毕竟咱们经营的太晚,可就是王氏、卢氏这样的家族也做不到让晋州和燕州上下只有一个声音。”

他知道荀氏一定不简单,可到底还是低估对方了,这样的控制力和处事能力就算是惠嘉长公和荣安太后再世也不一定是对手。

时知看过原著自然知道原著男主家的不简单,荀家子弟这两代中人才辈出,把整个云州控制在手心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

可让时知郁闷的是,小祖房这次竟然就偃旗息鼓了,任由熙兴帝相信了这个结果,果然是他们崔家祖坟青烟冒到头了吧?

长安

朝野内外一直在争论云州的处置问题,法和情到底看哪个吵得沸反盈天,崔椿要郁闷出内伤来了,荀氏在这次风波里几乎透明了,一个做了“二道贩子”小家族似乎无人在意。

甚至因为荀氏用钱财替“主犯”赎罪,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家族有些太能钻研可惜不走正道儿,难堪大任!

崔椿心想他要不是查出荀氏在云州已经一手遮天他也信了,可是荀氏的事他没有证据,熙兴帝因为兰佑暴毙的事对世家极度不满,他这会儿攀咬荀家除了多个荀家这样的敌人别的作用也起不了。

明眼人都知道两个小皇子和兰佑的死都有他崔氏的手笔,可谁能相信主意是荀氏子给他出的?他也不能把真相说出去?

崔椿当时写过几封信给西南那边儿,这些信是他的心腹送去的,可这会儿崔椿不确定那几封信会不会已经到了荀氏手里。

这一回他没拿到荀氏的把柄,荀氏却很有可能拿到了他的把柄。

所以还是得尽快把皇长子扶上去,只有这样小祖房才能少了掣肘,做事也不用这么瞻前顾后!

想到过了年的册封大典,崔椿心里一阵火热,太子册封前一切都得太平着来,万万不能再出什么纰漏!

云州

荀延把他二叔交出去后果然又像承诺的那样,把人赎了回来,可这一送一赎很多事就不一样了,西海国那边儿的事情已经换人了。

荀氏家主对这件事没发表什么意见,荀氏的生存法则原本就是有能居之,他二弟的野心是他惯出来给儿子磨刀的,这么容易就折了那也只能怪他不中用。

只不过大郎的婚事却难办了,眼瞅着崔氏的联姻也没了,崔氏小祖房大概是看出什么了,之前两家的默契绝口不提,剑南道指挥使的位置恐怕也要丢了。

这次荀家以自污名声的代价降低了朝廷的警戒心,荀家顺利脱身可这个档口再去找个顶级世家却是不成了,引人注目不说那些顶级世家这会儿大概也不会愿意了。

荀延把事情处理完了后反而劝他父亲:“这会儿咱们不宜高调了,找个小世家也没什么,只要不拖后腿就行。”

荀家家主心里只觉得可惜,但形势如此,他们除了改变计划也别无他法了,儿子的妻子必须得能帮上他,若是家世一般那这女郎个人素质就得强,必须得好好挑一挑。

外面的风雨对于清河来说只是一时的纷扰,今年崔氏庄子种的粮食终于有平均产出过了四百斤,虽然只是上等田的产出,但已经让崔教授激动不已了,他忙了□□年终于把及格线拉上了!

在没有化肥农药的耕种条件下,四百斤真的就是条线,只要之后中等田也过了这条平均线,那他的良种才算真的培育成功了。

崔教授现在带着十几名学员专事农耕,数据记录什么的学员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崔教授除了教他们农业知识,一些气候变化的常识也会给他们普及,农业和气候是分不开的,天气变化关系重大,很多时候提早预防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