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135)

作者: 星海灿若 阅读记录

以前时知说学农事得懂天文和地理,学员们还不理解,这会儿却是信服了,家主果然是有大本事的,女郎没有哄他们。

云州的事到底还是给了时知警惕,她觉得清河对桐州似乎太松懈了,桐州没有天堑外界入侵很容易,这会儿她考虑怎么提前把桐州的警戒拉起来。

清河修了瞭望台和观察哨,但清河以外的就没有这么健全的安保措施了,崔氏这会儿也不能直接和刺史府说你安保不行我来帮忙。

这事儿还得从崔蕴那打头阵,崔蕴这会儿又升了一级,因着几次游说世家豪族的功劳在刺史府很吃得开,怎么让桐州刺史动心思加强安保措施他比时知更清楚做法。

防御使靳忱除了练兵是不爱管那些事的,只要刺史府做了决定那这件事几乎就妥了。

崔蕴听到这事儿没觉得有难度,冀州之乱其实已经把桐州刺史给吓到了,可无奈囊中羞涩,要想增量兵工基础设施那就得花钱啊,刺史府也只是想想就算了。

可清河这次也担心了,那就没什么不好操作的,他去牵线卖给刺史府个面子,之后清河去找各世家豪族联络,大家有钱有力出力,何乐不为?

果然没多久桐州刺史府就下令郡县明年徭役不许再以钱代工,桐州开始要修筑防御工事,人手必须凑足,至于钱粮地方税务出三分之一,其余的世家豪族都出了。

当然了刺史府也许出好处,各世家和豪族出的钱可以优先修自己老家那地方,其余的地方官府再统一去修,也就是说你老家的工程质量你可以自己负责。

如今天下是什么形势大家都看在眼里,清河这边几乎没费什么力就得到了各个家族的回复,他们也害怕啊!

清河修成什么样大家都是看到了的,崔氏也没藏私,工事设计图和工匠都表示可以借他们学习,总之都是为了桐州地界的安全嘛。

都没用等到明年,还没入冬很多郡县就开始动工了,如今世道不太平,这会儿刺史府发话又有清河带头,很多早就想修筑防御工事的家族就开始迫不及待了。

时知在桐州地图上圈圈画画,她要的防御线三年内应该就成了,等以后再在西边修一些工事,那桐州的安全系数能提高一大截儿。

这次清河去各地帮着修工事很多地形也都更清楚了,桐州地界上她要用这次工事再安插一部分人进去,燕州、冀州和江南也得再把网撒深一些。

冀州这两年刚缓过一口气,但到底是伤到筋骨了,听说还是有大片良田变成了荒地,西南叛乱时很多流民四散,冀州也迁入过一些流民落户,可终究不是原来那个中原人口之最的州府了。

时知动过心思去把一批田地收到手里,可她也没有人手去耕种了,再说还有个冀州赵氏杵在那里,崔氏到底也不好去人家地盘儿太活跃。

冀州赵氏如今虽然还有一口气在,但现在谁都不会把它再当顶级世家看了,冀州之乱虽然没把赵氏灭族,但它根基被毁了大半,财富、人口、传承都在战乱中被毁掉了。

去年他们家老家主去世后,那丧礼就已经看出冷清来了,哪个大家族红白喜事出行不得占个一条街,可冀州赵氏参加丧仪的族人加上旁支都没过半条街。

嫡脉凋零成这样也就清河崔氏的大祖房可以媲美一二了吧?崔氏大祖房前些年支楞着空架子还在顶级世家行列,一是因为清河崔氏还有其他五房共同担着崔氏的名头,二是他家人虽然少但财富名望还在,可赵氏这次是人财都没了大半。

再想想几十年前崔卢两家的祸事,这两家再立起来也是困难重重,那会儿起码两家家底还在,这赵氏家底都被游明祸害尽了想必更难了。

“冀州赵氏”这个名字在下次编写士族族谱别说跻身顶级世家了,还能不能有姓名都难说了,这总能不令人唏嘘。

崔教授和时知对这个对比有些无语,这些人专喜欢挑人伤疤,每次世家比惨大会都要拉大祖房出来溜溜,这是比惨大会惯例吗?

更郁闷的是,那些人觉得就子嗣上而言冀州赵氏还是比崔氏的大祖房强点,嫡出的子弟那不还有五六个吗?

崔氏大祖房上次灭门可就剩一个六岁嫡子了,也因为这事儿导致大祖房子嗣不丰,挣扎几十年后就剩一个总被人惦记的灶女了,这样一看还是崔氏大祖房更惨,以后崔清的葬礼怕是比赵家还不如。

也是因为这个血淋淋的例子,桐州各地名门豪族才深引为戒,这次修筑防御和警戒工事这么积极,连赵氏都这么不禁摧残,他们可没卢氏、崔氏血厚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一次灾难就足够彻底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