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风流(731)

不管怎么说,大宁都有张辅在,他那个沉重的负担也该卸下了。

这天晚上,大军在遵化城外扎营,而御驾则是由御马监亲军护送到了城中歇息。此地距离喜峰口只有百多里,北有松亭关、马兰峪关、喜峰口关,出喜峰口过宽河会州则是大宁。虽说朵颜三卫早就臣服了大明,但秋冬之际常有入寇,因此诸关守备极其森严,就连遵化的宵禁也异常严厉。因此,自从大宁重新驻军之后,遵化城中的百姓是最早体会到那变化的。

既然是天子出巡,御马监侍卫亲军自然是少不得扈从,可此次刘永诚留京驻守,只有海寿随扈,他要约束将近四千名禁军,自然是要多头痛有多头痛。他毕竟是出身朝鲜,尽管是顶着御马监少监的头衔,可真正的军中事务一直没敢伸过手,这回一股脑儿都接了过来,还要顾着御前的事,他自是恨自己之前只顾着搂钱,在军中一个亲信也无。

更让他恼火的是,也不知道是此次巡边太过紧急刘永诚忘了,还是干脆就是故意警告他,总之,他身边带的那些个大小太监竟也是同样没一个内行。头几天下来,但凡因扎营或是值守巡夜等等事务下头来禀报请示,他都只能含含糊糊应付过去。最后,实在是没办法的他只能拉了个人时时询问,最后,他总算是成功渡过了难关。

此刻,海寿应付裕如地安排好了晚间的巡戍,旋即就离开了充作行馆的县衙。遵化县城并不算太大,如今一下子涌进了不少文臣武将,这屋子顿时捉襟见肘,县令忙了个四脚朝天才勉强安排了过来。

杨荣金幼孜都是要处理要紧政务和军务的,因此就在县衙内占了一个小跨院,自然不用和别人挤在一块。而他虽是太监,但毕竟不用时时在御前伺候,就占了二堂左近的一间屋子,隔壁正好是张越。这会儿他熟门熟路敲了敲门入内,见张越放下手头的书抬起了头,他便笑嘻嘻点了点头。

“小张大人,明儿个就要到喜峰口了,总算是能松口气。”

“海公公说的是,好在路上还太平。”

张越这一路上已经应付惯了海寿,虽说此人没有明说,他自是明白怎么回事,但也乐得揣着明白装糊涂。海寿一屁股坐下,随即又有一句没一句地问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中间夹着一两句要紧的,张越便一如既往应付了,最后突然笑道:“这一次北巡结束回了京城,以后海公公这御马监少监就能名副其实了。”

“咳,小张大人,咱家实话不瞒你说,咱家只要那个名头,才不在乎什么兵权。”海寿知道张越明白了自己的用意,顿时讪讪的,又摇了摇头,“刘公公真是的……这要是御马监亲军出什么纰漏,咱家倒霉不说,回头他也有逃不掉的罪名,这是何必呢?哎,幸亏咱家急中生智,小张大人你也是热心人,否则咱家这回可就真的栽了,这份大人情咱家一定记着!”

张越知道,海寿必然是出于某种考虑,所以才会直截了当地寻到了自己头上。这会儿听人家这么说,他少不得推却了两句。太监乃是残缺之人,爱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他也没什么瞧不起的意思。而且海寿摆明了不爱权只爱财,倒是比贪得无厌什么都想捞的陆丰更可靠些,因此两人之间聊些闲话,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海公公,小的有要事求见!”

正当海寿打算告辞的时候,外头忽地传来一个尖细的嗓音。辩出这声音,海寿就霍地站起身来,三步并两步出去打开门一瞧,见是御前的一个小太监,便立刻放了他进来。这个小太监进门左右一瞧,见除了海寿只有张越,不禁有些犹豫。见此情景,海寿自是没好气地训斥道:“小张大人又不是外人,有什么话直说!”

那小太监吞了一口唾沫,连忙压低了声音说:“杨学士金学士刚刚去向皇上禀报事情,没多久就有旨意传召安远侯柳升等各位侯爷伯爷!后来小的隐约听见一句,仿佛说是喜峰口守将送来紧急军报,有兵马犯大宁!”

犯大宁?

听了这话,不单单海寿愣住了,张越也是吃惊不小。须知天子亲自率兵巡边,这消息早就是放出去了,头前偶尔遇上的那一次小规模进犯也就算了,如今谁还敢举大兵犯大宁?不算上这里的三万大军,大宁驻军将近两万,统兵的更是英国公张辅,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两人面面相觑了一会,海寿连忙打发走了那个小太监,随即才讪讪地对张越解释道:“小张大人,咱家只是担心皇上,所以……”

“海公公随行护持,使人留心也是自然的。”张越此时哪有心思听他解释,言不由衷地道了一句就皱起眉头说,“如今虽然已经入夜,但听到这消息,以皇上的性子……”

话音刚落,外头就传来了一阵喧哗,不一会儿,那大门就被人哗啦一阵推了开来。急匆匆进来的那个中年太监来不及喘一口气就气急败坏地说:“海公公,张大人,皇上有旨,立……立刻整军,半个时辰后就要开拔,由喜峰口赶往大宁!”

第六百三十七章 深夜里的纷乱

遵化县衙行馆。

尽管随行巡边的大军都是精锐,但连夜行军却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因此皇帝一开口,杨荣金幼孜便齐齐大惊失色。然而,哪怕是往日对于如何寻找时机如何出言劝谏最有心得的杨荣,这会儿当皇帝冷冽的目光扫过来时,他一下子想起眼下在场的人并不止他,还有安远侯柳升等数名勋贵。于是,他硬生生吞下到了嘴边的话,又不露声色地朝金幼孜使了个眼色。

金幼孜和杨荣搭档多年,只是微微一愣就醒悟到了这其中的名堂,遂止口不言。果然,听闻皇帝要亲自率军出击,几个勋贵俱是吃惊不小。然而,颇得朱棣信赖的宁阳侯陈懋只是犹犹豫豫劝了一句,就被当头那声怒斥给喝住了。

“大宁是什么地方?那里附近就是朵颜三卫,明知道朕派了大军入驻,明知道工部在重修城池,这当口敢举兵进犯的没有别人!肯定是兀良哈人妄图卷土重来,只不过,他们还能剩下多少兵?趁夜追上去,和英国公前后夹击,彻底扑灭他们!”

安远侯柳升长年掌京营,这时候见别人都丢了眼色过来,他只得硬着头皮说道:“皇上所言极是。但若是夜里行军,这马车恐怕不能行进,再加上前后若有掉队的,稍不留神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已经是亥时一刻,不如再等两个时辰,等到寅时列队进发,则可保路上安全无虞,如果一切顺利……”

“迂腐,天亮出发,算得上什么奇袭!这些人明知道朕巡边还敢出兵来犯,便是算定朕必定来不及领兵往援,算定大宁诸军筑城辛苦,未必是这些来去如风轻骑的对手。平日他们逃得飞快也就罢了,这一次朕决不让他们再有逃遁的机会!不用多说了,陈懋即刻领斥候侦骑前队为前锋,柳升率骑兵五千半个时辰后随朕立刻进发,后队步卒及辎重由薛禄整备!”

眼见皇帝心意已决,众人自然无话可说,于是从安远侯柳升以下的一众勋贵连忙告退下去整军预备。此时此刻,杨荣金幼孜自忖无法再劝,便打算回去整理好所有东西跟着大军一块走。然而,就在他们告退的时候,朱棣却撂下了不容置疑的一番话。

“永乐八年北征的时候,幼孜坠马险些丧命,多亏了勉仁随行相助方才得以无事。此次夜间驰骑,你们都是文官,随后队缓缓进发,不用跟着朕了!”

第一次北征时,金幼孜和几个文官在一处山谷迷失路途,结果他在夜里不慎坠马,同行的胡广金纯弃他不顾,只有杨荣下马相救,继而因他再次坠马,两人更是一骑而行,天明方才抵达行在。因为这件事,他和杨荣虽在政事上头常有争执,暗地里也嫉妒他更得信赖,但却与其私交极好。于是,这会儿听到朱棣还记得这件十几年前的事,他不禁喉头哽咽。

上一篇:凌云志异 下一篇:武唐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