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风流(732)

“皇上,臣备位扈从,怎可因为昔日之事便丢了职责?自当年之后,臣曾经苦习骑术,一定能跟得上这夜间行军,决不会重蹈当日覆辙。”

“就算你骑术比当年有所进益,但你的年纪毕竟不如当年了!”朱棣固执地摆了摆手,又冲着杨荣说,“勉仁当初照应过他,此次朕还是把幼孜交给你,记住,跟着后军缓行,切勿掉队!”

深知皇帝执拗起来就是怎么劝都没用,尽管也是急得火烧火燎,杨荣仍然飞快地转动着脑筋,不一会儿就有了主意。上前答允了下来,他也不管金幼孜满面焦急,又躬了躬身说:“皇上体恤,臣和幼孜感激不尽,惟有遵旨。只请皇上此行带上张越,他出自将门世家,武艺足可自保,又向来有见地,若遇事也能备咨议。”

朱棣对杨荣金幼孜素来信赖,刚刚想到旧事心悸,故而不让两人跟从,此时听到杨荣这么说,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点点头道:“也罢,他年轻,就让他跟着中军。你们派个人过去,让他尽快预备,随朕一同进发!”

由于遵化县衙并不算大,朱棣所住的乃是县令的官所,此时杨荣好容易把金幼孜拖了出来。等到下了台阶,沿着小径走了一箭之地,他也不给金幼孜说话的机会,直截了当地说道:“皇上此次起意北巡就是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如今还是如此,你就是跟上又能如何?幼孜兄,别和我说什么你如今已经精于骑术的话,你也已经六十出头了,人人的心思都在皇上身上,倘使你掉队又如何是好?出了松亭关,官道长年失修,咱们就是跟着,能做的也有限!”

“可皇上离京之前还大病了一场!”金幼孜差点脱口而出说皇帝也不年轻了,好在他终究是审慎人,话到嘴边就立刻改了,“连夜追击,甚至可能还要大战,若有万一则如何?”

“没有万一!”

硬梆梆地撂下这么四个字,杨荣就当先出了小径尽头的月亮门,等到金幼孜跟了上来,他才压低声音说:“此行三万人中,骑兵不过五千余,神机营大约也就在三千之间,剩下的都是后队。薛禄此人忠心耿耿,兼且出身行伍,没有那么多狡诈心思,关键时刻也好游说掌握,不像安远侯柳升宁阳侯陈懋等人的精明。好了,赶紧去通知张越!”

虽说金幼孜仍是心有不甘,但听到杨荣这么说,他只好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两人匆匆穿过三堂二堂大堂,绕过大堂前头的栅栏和戒石亭,随即就从那照壁后头到了隔壁的一溜吏舍。进了张越和海寿住的那院子,他们就看到里头已经点起了松枝火把,赫然乱成一团,操着公鸭嗓子的海寿正在那儿大呼小叫。见谁也没注意到自己这两人,金幼孜忽然拉了拉杨荣。

“张越和皇太孙殿下很是交好,但使有变也足可信赖。倘若没有先前那件事,那些带兵的勋贵必定是视他为自己人,此次跟着皇上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紧……可如今……”

说起这档子事,杨荣顿时脸色微微一红。虽说他不是始作俑者,但却是袖手旁观的人,那会儿还觉着自己这是为了张越着想——文官就是文官,文官和武将缠夹不清,绝对不是国家之福——可放到如今这情势,他却恨不得先前那些流言从来没有过。长长叹了一口气,他也顾不得想这些,连忙绕过正在跳脚的海寿,径直到了张越那屋子的门前,重重敲了敲门。

自打刚刚那消息传来之后,张越就开始紧急整理东西。好在他带的行李并不多,也就是几套衣裳各种药膏丸药以及寥寥几本书,往特制的旅行袋里头一装也就完了。听到敲门声时,他已经和牛敢四人完全收拾好了一切,刚换了另一身行头,正在套一双鹿皮靴。眼见牛敢开了门,他一认出外头那人,顿时吃了一惊。

“杨学士,金学士?”

“张越,长话短说,皇上决定亲自带兵疾扑大宁,我和幼孜留在后队,此次还请你跟紧了皇上。”杨荣不等张越张口说什么就摆了摆手说,“这次是我荐你跟着的,郭资尚书之前在宣府病了,早就送回京了,李庆尚书则是因为之前水灾冲毁了桥梁,奉皇上之命掌督造重建事,眼下只有你能跟。你年轻强健,一定要跟紧了!”

张越没想到一向不离朱棣左右的杨荣金幼孜此次竟然不随行,心中自是大为意外。只此时不是发愣的时候,他略一怔就重重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杨学士金学士放心,我必定不离皇上左右。”

眼见张越佩好了剑,又将匕首绑在靴子外头的特制夹层上,收拾得利落英气,杨荣和金幼孜对视一眼,知道这会儿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两人先后对张越点了点头,然后一前一后出了屋子。这时候,莫名其妙的张布一把抄起角落里的精铁长枪,又走上前来。

牛敢四人无亲无故,又都是一根筋的单纯心思,因此每天都是把张越送到衙门,随即回去跟着彭十三摸爬滚打,武艺提高得飞快。其中张布天分最高,他昔日在蒙古人那儿服侍过一位善于使枪的勇士,在草原上逃亡时就靠着一支木枪打猎杀人,如今更是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这上头。彭十三自己不善于使枪,就常常带了他去一些军官处习练,他自是进展迅速,在四人中武艺最为出色。见杨荣走了,他就上前问道:“少爷,他们说话怎么古怪得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摇摇头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张越就再没有多言。出了屋子,看见海寿还在那里指挥小太监收拾东西,他就走上前去,说是自己立刻就要跟着皇帝走,不好携带行李,托其找两个可靠的太监照管一二。对于这种简单的要求,海寿自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行李的事情小张大人你放心,但这黑灯瞎火的……幸好咱家刚刚已经下令让御马监亲军赶紧整备……唉,别说是你,这最精锐的骑兵都在咱们御马监,咱家自然也要跟着一块去。咱们的骑术自然是不在话下,但夜里行军和白天不同,你可得小心些。要是真的打起来,乱军之中谁都说不准。咱家虽说不是第一次随从北征,可这种情形还是头一次,你跟在皇上左右责任重大!”

责任重大……跟着朱棣这么个固执的皇帝,这还确实是担不起的责任!

张越点了点头,随即带着牛敢四人匆匆赶往了县衙行馆。抵达那里的时候,他就看见大门口那位被数十名禁卫簇拥在当中,身披明黄大氅,甲胄鲜亮的朱棣。此时此刻,这位六十出头的老人腰杆挺得笔直,那面庞在火把的映照下,每一条沟壑都显得清清楚楚,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更是绽放出了一种狂热的光辉。

漆黑的夜色中亮起了无数火炬,寂静的道路上响起了沉重的脚步声,偶尔夹杂着一两声军马的嘶鸣。夜半时分,大军通过了喜峰口,朱棣甚至没让大军停下,只是策马到一边向亲自来迎的喜峰口守将问了寥寥几句,就立刻重新回到了中军。如是赶路,又过了松亭关,当日上中天的时候,大军便赶到了大宁以西的一处广阔平原。当侦骑回报前方有兀良哈大军时,朱棣顿时露出了极其兴奋的表情,当即下令整军列阵。

一夜急行军,即使大军多为轻骑,更是卸下半月粮草,只带少许干粮轻装赶路,此时仍不免生出困倦之意。借着整军列阵,各队军官少不得上前操练喝斥。须臾,阵势便已经成型。亲自领马队居左翼的朱棣听着侦骑不断报着前方情况,攥着缰绳的双手忍不住更握紧了。

“你们说说,来犯的是兀良哈人,还是鞑靼阿鲁台?”

朱棣身后是好几个年轻的勋贵及勋贵子弟,年初刚刚承袭爵位的丰城侯李贤、武安侯郑亨长子郑能、安远侯柳升长子柳溥等等,这会儿丰城侯李贤便开口答道:“皇上北巡的消息早就传了出去,臣以为必定是哪个不知情的部落贸然进犯,见到天兵一定会溃散离去。”

上一篇:凌云志异 下一篇:武唐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