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进桃花源搞基建(64)

作者: 辛西鸦 阅读记录

房顶上偶闻叮当的敲击声。槿荣从院子一侧挪到了另一侧,踮起脚又酸酸地落下。正当犹豫要不要再度爬墙上方之际,只见裴松提着一方酒坛大的旧瓦坛,稳稳地下了木梯。

瓦坛盖掀开,里面赫然是满满的小黑粒,在日光下泛着油润的光。

“这是?”槿荣一眼瞧过去便知此物含碳量绝对不低,却不知它的来源。

“烟炱,从烟囱壁上清理下来的。”

裴松补充道:“把它与清水和牲畜或者野兽的胶脂混合在一起,便是如今你我用的墨。”

这么简单?槿荣眉梢挑了挑,思及这些日子自己用家中的墨写出的字,绘出的画,觉得很有搞头。

她取出一张纸,毛笔尖上沾了墨汁,刷刷刷几下在纸上画出了铅笔的切面。

槿荣指着图上细细的铅笔,同裴松描述道:“我打算做一种笔墨合一的东西,碳笔?墨芯?总之无需研磨,提笔就能写。”

裴松仔细打量着槿荣绘出的“笔”,很快目光又落在院子里满满一坛漆黑松散的烟炱上,面露犹疑。

他抬眼望向槿荣:“墨质甚软,且沾上即会有痕迹。”

只见对方眉眼弯弯,樱唇开合:“如果把烟炱,也就是碳粉,与粘土混合起来烧制,会如何呢?”

一如既往的大胆假设,意外却也不意外。

说干就干,二人各自分工。裴松熟练地处理烟炱,槿荣搅和粘土浆。

家中所有闲置的容器皆列在院子里,槿荣取过一张纸,记下各个容器预备盛放的烟炱粘土重量比例。

“广口矮陶瓶,五五;细口小瓦罐,□□;旧陶盆,七三;熬材料的石锅,八二。”

对于铅笔,槿荣知之甚少。她只晓得其分为不同的型号,2B,HB等等,却不知道各自代表的含义。

更何况,烟炱并非纯石墨,其中的杂质也需要考虑到。

一码归一码,她和裴松鼓弄的碳笔,除开流程大体相同之外,注定和正儿八经的铅笔是两套体系。

一会儿的功夫,四份混合物搅和完成,黑乎乎粘兮兮的,几乎看不出差别。

望着这些泥巴似的“粘墨”,再看图纸上纤细光滑的笔芯,槿荣皱起了眉头。

“怎么了?”裴松问道。

槿荣如实道出困难:“我的想法是,把它们分别做成墨芯,再用细木包裹起来。”

“可如今,这些墨跟泥团似的,难道要糊进模具里不成?”

得益于马桶的成功制作,槿荣打算同样先做一副笔芯的模具,再把原料填入其中。但烟炱和粘土的混合物不比瓷土浆一倒就行,依赖模具似乎会更加麻烦。

她的思路,似乎陷入了一个僵局。

裴松看了看槿荣绘出的与筷子差不多粗细的笔,其中的墨芯更是与花枝差不了多少。他伸出手,捏了捏陶盆里的‘粘墨’,心中有了主意。

“我有个想法,稍等下。”

只一会儿工夫,裴松便赶了回来。他左手握着一个竹筒,右手捏着一片削得与竹筒直径差不多大小的圆木片,和一根短短的粗木。

槿荣觉得,那竹筒好像在哪里见过。

定睛一瞧,不正是从前她号召乡亲们通天然气管道下山时,曾多次使用的那个用泥巴糊筒,只留小缝的竹筒吗?

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坐在小板凳上的槿荣立时站起。

裴松嘴角扬起,取过一小团五五分的墨团,置于竹筒中。下方对着浅盘,上方不疾不徐地按压粗木,带动木片向下压。

如同挤牙膏一般,均匀的墨条自糊了泥竹筒的缝隙挤出,软软地贴在浅盘之上。

裴松手稳,那些墨条粗细均匀,条条笔直,分不出你我。

“哥哥真棒!”槿荣不禁赞叹。

她曾经用了二十多年的牙膏,更是见过针筒,竟然都能把自己局限在做模具来做笔芯的思维中。

“看着你画的墨芯,刚好想到了缝隙差不多大小的竹筒。也是刚刚好,本来差一点就要扔了。”裴松手上不停,解释道。

院子里,随着一双影子微微倾斜,几盘墨芯纷纷成型,正在日光下晾晒着。

裴松轻轻捏了捏一条墨芯:“果然还是要烧制,即便将胶脂替换成粘土,墨的质地依旧很软。”

趁着天色还早,槿荣建议:“不如咱们这便拿一些墨芯到瓷窑,试着烧烧看。”

成与不成,高温后见分晓。

第32章 烤面 这对兄妹怎么回事,一个两个都想……

晴空下,二人赴往陶瓷窑。

裴松高举竹伞,步伐徐徐而稳健。他的伞荫中笼罩着端着浅盘的槿荣,显得身型格外娇小。

还未进窑口,少女的亲切问候便自外传来:“姚叔,忙呐——”

没人回应,槿荣纳闷了一瞬。她熟门熟路地踏进陶瓷窑,目光适应着骤然变暗的环境。呼吸间,槿荣下意识皱了皱鼻子,觉得哪里不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