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谨遵长公主之令(28)

如今霍家没了兵权,却还在军中积威甚久,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只要霍家在一日,就注定不能让皇室安心。

可先帝却任由霍余入仕,新帝更是让他执掌禁军,将整个皇城的安危都交到霍余手中。

这不合常理。

庆安听完,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安:“公子的意思是……”

“既是归顺,自然要有投名状。”

陆含清抬头看向窗外,视线有些飘远,他问:“庆安,你说,霍家的投名状是何物?”

“又是什么样的投名状,才能让皇室对霍家如此放心?”

陆含清的声音很平静,但庆安却在刹那间惊出一身冷汗。

皇室最为忌惮只有两样,一是霍家兵权,二是拧成一团的淮南望族。

如今霍家交了兵权,那只要瓦解了淮南的势力,皇室所担忧的一切就迎刃而解。

而且,霍家一直未和淮南断了联系,对淮南的势力必然了解得比皇室多,由霍家对付淮南,皇室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刃,坐收渔利之翁。

那对于霍家来说,他们最好的投名状就是——淮南。

庆安惊骇:“公子?!”

“如果公子猜测为真,那公子的安全……”

陆含清觑了他一眼,他淡淡地说:“淮南二十万大军集合在安岭,哪怕皇室,也不敢轻易动我。”

可庆安依旧放不下心,他恨恨骂道:

“霍余这阴险小人,竟然出卖盟友,岂知兔死狗烹,他霍家能有什么好下场?!”

陆含清打断他:“未必。”

庆安错愕:

“为何?若无淮南,皇室又岂会继续留着霍家?”

陆含清和他平视,轻眯起眸子:

“你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

“谁?”

陆含清垂眸不语,他手中捻着一份描花请帖,半晌,他轻轻勾起了唇角。

*******

陈媛设的赏花宴在六月十二,请帖早就送了出去。

近日长安城热闹起来,长公主设宴,凡三品以上官员家嫡女几乎都得了请帖,长安城最大的锦绣阁忙得脚不沾地。

锦绣阁中贩卖成衣和布料,皆为名贵,二楼亦有珠宝首饰,和诉风楼相并而立,长公主设宴的消息传来后,短短半个月,就让锦绣阁赚了个盆满钵满。

诉风楼中,遥遥看着锦绣阁进进出出不停的世家贵女,梓铭惊叹道:

“这锦绣阁一日的进账恐怕都不亚于斗金。”

霍余瞥了梓铭一眼,心道,他猜得不错。

长公主常设宴,能得到请帖的都是身份象征,世家贵女争芳斗艳,那些贵公子也不会寒酸,每到这时,锦绣阁就会忙得脚不沾地。

前世,霍余刚知晓锦绣阁乃是陈媛名下的财产时,震惊不亚于梓铭。

锦绣阁可不止开在长安,淮南、锦州、江南,有世家贵女的地方,就有锦绣阁。

陈媛名下的铺子不止这一处,说她是这大津朝最富有的人都不为过。

曾见他惊讶,陈媛将锦绣阁的进账给他看过,霍余一直记得那时陈媛倚靠在窗边,不紧不慢地说:

“你可知,这锦绣阁一月的进账,就快抵上国库一年的收入。”

锦绣阁的一件千裘衫,号称要数十个绣娘足足一月才可完工,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即使如此,为得一件千裘衫的人依旧趋之若鹜。

那时的陈媛提起此事时,甚是漫不经心:“钱权不缺时,世人总想再要些名声,这锦绣阁就是借以生存,而且长久不衰。”

霍余至今都记得,她眉眼含笑,惊艳同时却暗含的轻讽。

霍余在诉风楼等了半晌,才听见一声敲门响。

来人进来后,壁在玉屏后,低声道:

“主子,信截到了。”

“主子料事如神,知晓贼人狡猾不会露出马脚,从贼人进长安时,我等就从长安开始沿途布下人手,那人接连在两处驿站现身,才被我等认出来。”

信被交到梓铭手中,呈给霍余,霍余拆了蜡封,信纸上只写了一句话:

【霍家已彻底投诚,让长泽北上。】

霍余眼中轻露出一抹嘲讽。

那人说:“按照主子的吩咐,属下没有打草惊蛇,趁那人休息时,让凌三拟了字迹,悄无声息地替换了信。”

霍余将信纸放在烛灯上,等信纸烧尽,他才吩咐:

“继续盯着。”

玉屏后的人拱手,很快退下。

房间中十分寂静,梓铭垂头,不敢打扰爷。

半晌,霍余才起身:“公主呢?”

梓铭稍顿,只觉得适才沉重的气氛顿时消失得一干二净:

“听闻凤玲郡主染了风寒,公主今日早早的就去了卓亲王府。”

霍余不咸不淡地颔首。

倏地,霍余顿住,他回头看向梓铭:“近日,长公主可有派人来府中?”

上一篇:此去经年 下一篇:遇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