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世界都以为我是佞臣(35)+番外

作者: 突然撑死 阅读记录

第二卷 烈鸩酒

第1章 檀香刑

重重帘幕深。

沈濯的身影被烛火映得有些许模糊,那人耳语完毕,但听沈濯幽幽问道:“他果真如此?”

那人垂着头道:“亲眼所见,定是错不了的。”

沈濯再没有说话,指上玉扳指轻轻在桌面叩了几声。

现下夜已深,整座宫里只剩下这一处还点蜡烛亮着,倒是在夜里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半晌过后,沈濯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了,你且下去罢。”

这人沉下腰来应一声是,片刻后便融进夜色之中。

-

第二日上朝,萧玉案奉诏回朝,于进京前整顿军容十日,而后今日才在朝上向沈濯复命。

他一朝战功赫赫,不少人见了他便凑上来寒暄道贺,只是这萧玉案脾性乖戾得很,是个谁都看不上的主儿,那些人自讨没趣,便也不爱再上前去瞧人眼色了。

彼时恰有林惊云王府马车姗姗来迟,众人瞧见了皆是一拜,林惊云一袭玄黑金纹朝服加身,眉目却带了丝丝笑意,只是饶是如此,也没人敢在他面前放肆。

萧玉案随众人一同跪拜,见了他眼底登时一亮,待到众人散的差不多了,这才快步上前,微微颤抖这握住林惊云的手。

“臣萧玉案,见过……王爷——”

这人久经沙场,脸上覆着半张银面具,剩下露在外面的脸深邃如刀刻,只是上头还有几道淡去的疤痕。

林惊云道:“此番北疆一战,将军大胜而归,还未曾恭喜,今日在此一并贺过。”

他二人年少相识,一个从了文,一个从了武,当年萧玉案也曾极力反对林惊云扶六皇子登基,然而即便他仍旧执拗而行,萧玉案也不曾背离于他,因而两人乃是知交的故友。

萧玉案道:“若非是王爷肯叫陈先生送锦书来,只怕我一意孤行,反倒是要坏了大事。”

林惊云笑道:“将军性子急。”

他两人正说了会儿话,却听殿前有太监高声叫道:“入朝——”

于是诸位官员鱼贯而入,但见沈濯拂开龙袍端坐于皇椅上,见了萧玉案竟是笑了一下。

诸大臣皆到,沈濯环视一周,最后将目光落在林惊云身上,对身旁太监道:“给摄政王赐座。”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言语。

林惊云依言落座,却听沈濯叫了声萧玉案名字,后者应声出列,拱手一拜道:“臣萧玉案,恭请陛下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濯轻笑一声,叫他起身:“萧将军刚收了北疆,乃是我东齐的功臣。朕自听到战报后大喜过望,只是不能亲自接了将军回京。”

萧玉案拱手抱拳:“臣下何敢!”

沈濯摆摆手,道:“此番北疆一役算是除却了朕心头大患,各位拼死沙场的将士们封赏自是不能少;只是如今仍有一样——”

沈濯顿了顿道:“北疆战俘军民二十万人,若是一律收为贱民,只怕国库空虚,这些人也养活不得。不知你们可怎么想?”

不多时便有几个人出来献策,这些人或主杀或主和,只是一个个说的慷慨激昂,主杀的讽刺那些不杀之人乃是妇人之仁,留下此等亡国之徒只怕日后会翻覆出云雨来;而那些主和的反过骂那些人都是目光短浅的鼠目寸光之徒,一时间两伙人又争执起来,吵闹不已。

沈濯一面笑意盈盈地拄着下巴听,似是分毫没有为了这些人而发怒,反倒摆出来看戏的架势。

这些人吵了好半天,没吵出来个所以然来,沈濯意兴阑珊,若有所思看向萧玉案:“萧将军,你在北疆数月,心下以为当如何?”

萧玉案道:“两国交战百姓无辜,不如仍旧留在北疆耕种,每年按数上供便是;倒是那些战俘倒是可以充军入贱籍,打压北疆余孽势力。”

“如此。”沈濯点点头,“便容朕再议,退朝罢。”

-

上书房内。

沈濯似笑非笑一般看向颤巍巍跪在地上的宋御史,神色晦暗不明。

那人脸上冷汗迸出,双手颤如筛糠,脸深埋其中,似是这座上的不是皇帝,而是一只能将他剥皮拆骨的凶兽了。

好半晌,沈濯幽幽开口道:“你说你都是亲眼所见?”

那人听他这般问,登时双手撑地,额头重重磕在石板上,急道:“陛下明鉴!这都是真的啊。”

沈濯笑了声,而后缓缓道:“便是朕,也要叫一声摄政王‘哥哥’,怎的连你一个小小御史都能看见他干了些什么,和谁说了话,和那人说了什么?”

他手里仍旧把玩着一枚玉佩,这玉佩乃是这宋御史暗地里叫人从那玉娘身上偷下来的,其上清衍二字劲瘦飘逸,的确是林惊云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