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非主流清穿(409)

贸易这一块儿呢,国内重农轻商,并不鼓励发展商业。康熙朝是设了海关,年年有厘金收入,海外贸易其实是顺差的,但是规模一直被限定死了。这两部分的钱,也不是特别多。

胤礽悄悄扳着手指,一条一条扳出来,除非他汗阿玛还有他不知道的财政来源,不然……财政会很紧张。

综上所述,胤礽断定:这第二条怕是要被批准了。

康熙直接准了很一条,而第二条也只是略作沉思,就痛快地答应了!

胤礽的脸色更凝重了,他确定他汗阿玛大约是没有他不知道的进项的。亲爹哎,这国家以后要归我管是吧?咱不能弄个烂摊子吧?

几次张口欲言,又闭上了嘴巴。回到东宫,老婆怀孕了,不想去烦她。胤礽自己拿出小本本开始写写画画,钱钱钱!以前是愁自己没钱,现在开始愁国家没钱了。

胤礽的数学还不坏,加减乘除一下来,更头疼了。他还有N个兄弟没有分府,这一分府,又是一笔大开销,每人二十三万的银子、数个庄子……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这是眼看着已经站住了的阿哥,其他小阿哥多少还能再存活几个,上百万的银子是必须一次付出的,还有他们每年的俸禄、他们的家眷、宫中阿哥家里老妈子的月钱都是公中出的。

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再庞大的基数一被平均,就少得让人哭泣了。尤其分一杯羹的人数不断地在增长,而基数增长却很有限。

胤礽想杀人的心都有了!康熙四十一年,全国的税收上缴上来不超过三千万银子,这些税要支付整个宗室的花销、各级官员的工资、各项工程的支出、一年的赈灾预算、旗丁的粮饷、官兵的粮饷、偶尔还有个地方匪患武装需要镇压一下……盈余极少!

在他还很肆无忌惮的时候,国家财政不是这个样子的。胤礽记得很清楚,当时国家上下,比较节俭,最不节俭的就是他,咳咳,国家财政可是支持打了八年三藩、N次葛尔丹,战争烧钱,都撑过来了。现在要是再有那样规模的战争,胤礽惦量了一下,财政未必能撑得住。

这才多少年?康熙初年的时候,整个国家看起来还是欣欣向荣的!二十年的时间,就堕落成这样了!

积弊难返。胤礽脑子里猛地冒出这个词来,烦得他摔了笔。

两个小太监在旁伺候着,一个张口欲言,另一个慌忙给他使眼色。想说话的这个是后补进来的,没经过当年的惨状,拦的这个却是在皇太子叛逆期偷活至今的,犹记得当年皇太子的脾气。看今天这样儿,仿佛与N年前的皇太子重合了,哪里敢再生事,只恨自己不够布景板、不够隐形。

几乎是用爬的过去捡了笔,收到一边又另换了一枝。

胤礽狐疑地扫过他们,挑挑左眉,看一眼自己写的小本本。这俩太监离得挺远,看不到。皇太子沿续了太子妃的风格,还是用满文写的,识字的太监这宫里有,不过读满文的太监就是稀有了。

胤礽垂下眼来,继续琢磨方案,俩太监保住一命。

财政的解决方法,不过“开源节流”四个字而已。节流是不行了,人越来越多,再克扣也得把人给喂饱了。唯有从开源上下手方是上策,胤礽也是有一个办法的:天下缴税的其实是穷苦汉人,旗人不缴税还领钱别指望有财政贡献了,给旗人征税?那是在开玩笑。但是,凡有功名的读书人,个个都不用缴税的,功名再高一点,全家都不用缴税,他们大多是有钱人!

如果让他们一起缴税呢?

苦笑,不行!他还是二把手,没那个绝对权威,手上也没有足够的资本。他甚至不能提出这个方案,这个方案可以由别人提,但是不能由他提。他要是真敢这么干,就是皇太子站到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对了。骂名绝对滚滚而来。

他还不知道他汗阿玛是个什么态度,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康熙重名,爱惜羽毛。不到万不得已,康熙是不会动这个念头的。为了笼络读书人,康熙花了多少力气?一道缴税的命令就足以使这些努力化为泡影。

皇帝都不肯轻易做的事,太子就更不行了。

胤礽其实是个性子很硬的人,他还真不怕这些读书人,办法都想好了,先试点,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派耿直之臣去得罪人,强行推进,然后大面积实施。

办法想好了,不能跟皇帝提。即使是那个嚣张的太子,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轻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是……一想到问题还在累积,胤礽就坐不住了!这个国家将来是他的,现在他也把国家视作囊中之物了。自己的东西,当然要想方设法地维护,可是……由不得他作主。

他很着急。

然后,他触到了那个一直不敢触及的问题:事情还要多久才能由他作主?他才能挽袖子上台解决问题?……他爹,还能活多久?

胤礽被自己的想法给惊到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一展报负?”、“汗阿玛的寿数——”、“我怎么能琢磨汗阿玛的寿数呢?”

这三个问题在脑子里搅作一团,在这个年代,考虑皇帝下台的问题,足以对正常人的心理造成绝对的威压。如果这个皇帝还是他亲爹,还是个一直以来都对他很不坏的亲爹……

胆子一向不算小的皇太子自己吓到了自己。

——————————————————————————————————————————

皇太子病了,满嘴起了细密的水泡,额头还发着烧。

淑嘉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也是如法炮制,派人传御医、派人报信、派人请假,然后坐在床沿上给胤礽冷敷额头。连毛巾裹冰块的办法都不用,直接是用湿毛巾,一会儿换一块。

一边换着,一边皱眉,胤礽正当壮年,怎么这两年就病了两回?还是需要请假不上班的病法?他这是怎么了?

犹豫的当口儿,康熙已经火速处理完政务,飞奔过来看儿子了。他过来的时候,太子妃正在骂御医:“这平安脉按时请的,前天请脉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就病了?”

淑嘉所问,正是康熙所想,他当然记得太子平安脉的日子,御医也没有向他上报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怎么太子突然就病倒了呢?

康熙的步子很快,快到太监们刚刚示警没两下子,他就已经进来了。太监们细细的口哨声淑嘉是听到了的,她是故意在康熙面前说了两句话的。太子病了,太子妃也难辞其咎,淑嘉自己也极冤枉,明明在她面前的时候胤礽还是活蹦乱跳的!

康熙进来,淑嘉照例是躲到了屏风后面,这一回,胤礽从头至尾连声都没发,牙关咬得死紧。康熙又惊又怒,把仁君的形象放一边,穷凶极恶地威胁御医:“太子一向康健,怎么近来这样易病?你们是怎么侍候的?!你们是一直在玩忽职守么?!不能用心,要你们何用?”

淑嘉现在是一点也不同情御医这个高危行业了,她也想知道答案来的。

康熙还要关照她:“太子妃是有身子的人了,不要动怒、也不要过于辛苦,这里有朕。”

淑嘉还意思意思地客套了两句:“这是儿子媳妇的本份,太子不适,我难辞其咎。汗阿玛日理万机,还请您保重。”

康熙一锤定音:“你去歇着去,安抚好孩子们。”

淑嘉度其语气,知道再争辩下去康熙的耐心就要耗尽了。透过屏风边的空隙,她看到了康熙看胤礽的眼神,慈祥、关爱、着急、恨不能以身相代。默默福身一礼,悄悄退到了外面。

里面,康熙接替了儿媳妇的工作,一面摸着儿子的额头,一面继续放狠话。作为一个有着不错的文化修养的皇帝,康熙恐吓人的语言也是很文雅:“朕一向道太医院皆是能人,孰料竟是尸位素飧!”不能干就都滚蛋!玩忽职守是犯罪!

御医也是苦逼着脸,太子一向很健康的,他们也不明白皇太子怎么就这样病了。哆哆嗦嗦地解释,皇太子也是有些郁结啊什么的。这些理由上一回已经听过一次了,康熙焦躁地道:“你们还有没有新鲜的词?郁结郁结!堂堂皇太子,有什么好郁结的?嗯?”

是啊,真是让人想不通,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皇帝信任他、臣子也还算是爱戴他,敌对的直郡王近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明珠抽腿不帮忙了),儿子也是一大堆,还有什么好郁结的?嗯?

郁结这话御医自己说出来都不信,无奈他们对自己的医术还是有信心的,真的是郁结啊!

孙之鼎又圆滑地补上了一句:风邪入体。这个,传统医学的理念里,很多病症都是“风邪入体”,这邪字本身跟什么迷信宗教一类的也扯不上关系来的。

康熙冷哼一声:“还不快去拟了方子来?”一面思考,最近东宫不但没有不好的事情,反而还有喜事,小日子过得不错,那就是东宫之外的事情了?皇子、宗室等对太子也还恭敬,连胤禔的攻击力都弱了很多,那就是朝臣了?也没有人在针对皇太子吧?伊桑阿致仕的事儿?当年索额图下台皇太子都没病。

上一篇:凤还巢 下一篇: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