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154)

作者: 愤怒之翼 阅读记录

高桥对第四舰队司令官松下元说道:

“松下君,如何看待中华特区?”

松下元一愣,他是来和高桥讨论即将开始的秋季大演习方案的,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准备。

松下元说:“司令长官阁下,只有一支靠抢来的老式舰队,这样的临时组织,不值得大日本帝国海军评价。”

高桥摇摇手,笑道:“既然你不愿意说,也不勉强。不过,我很好奇这样的一个临时组织,如何有勇气去挑战老牌的军事强国,尤其是以陆军著称的强国。”

随后又把目光聚焦在海图上。

高桥盯着海图,神色复杂,不过他的目标不是北部湾,而是扼住南洋咽喉通道的菲律宾。

“美国。。。”

-----

扼守东南亚通道的美国殖民地菲律宾,作为马尼拉菲律宾地区总指挥兼第九军团指挥官马克阿瑟少将,也抽起了闷烟。

这位天才横溢,刚愎自用的将军,也不得不审慎地看待刚刚新生不久的邻居,中华特别行政区。

半年多的时间,荷属东印度、沙捞越、文莱一个个以极快的速度变成了中华特别行政区领土,如果这说明荷兰已经没落了,麦克阿瑟愿意相信。但是,现在这只初生之犊,竟然挑战真正的猛虎-法国。似乎有点不知所谓了。难道,中国人一百年来还没被打怕?一有点成绩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可惜美国政府对西南太平洋目前的微妙变化没有足够重视,荷兰退出的范围,正在一步步变成特区的领土。

曾经可以自由出入的万鸦老港,也在一周前被华人的警备部队接管。麦克阿瑟也试图派遣渔船偷偷进入特区内部打探消息,但是这样的企图总是被神出鬼没的,据说是特区渔政海洋执法船,及时的驱赶。

美国政府的命令是严密监视和防范日本方面的舰队,各个方面的情报显示,日本海军正在以美国为假想敌,进行大规模军演。比起拥有上百艘军舰的日本海军,特区那几艘抢来的老式舰队,实在入不了美国政府的眼。

但是麦克阿瑟并不这么认为,各种迹象显示,这个中华特别行政区到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条条老辣,行动的胆子巨大,战略的目光精细,次次冒险行动都是准确地把握到了对方的软肋,次次获益,却没有激起周边大规格抵制甚至联盟。

以目前与法属印度支那的战争为例,虽然强硬地向法国印度支那宣战,但是,他们的部队牢牢的守在自己的领土,没有一丝要进犯印度支那的意思,而法国印度支那的部队却遭受了损失。

法国印度支那现在即不能从欧洲本土调舰队和陆军,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提出联军要求。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多的调动印度支那内部的军队投入他们不是很熟悉的战场。

他们从政治上,军事上,舆论上,完全掌握着主动,让印度支那只能进不能退,而且越进越错,损失越大。这帮人,简直堪称玩弄政治的高手。麦克阿瑟断言,印度支那联邦将面临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搞不好要在特区手中吃大亏。

------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让*沙罗,面对这样的战果,气的手脚发抖。这是耻辱,巨大的耻辱。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战果,他将面临欧洲本土巨大的责难,压力空前。

摆在他面前唯一能做的是,派出更大规模的部队,找回场子。

只有毫无争议的胜利才能熄灭不怀好意的政治攻击。稳固自己在印度支那联邦无可争议的地位。

但是,战场上惨烈彻底的失败,也同样让他警醒,那个北部湾乌龟不是那么好啃的。

从目前的局势看,他既不能向英美驻东南亚的舰队和军队提出联盟要求,也不敢向欧洲本土提出部队支援要求。前者是因为他的印度支那政府处于进攻别人领土的位置上,英美政府是不会同意冒这个风险的。后者的要求即容易被政敌攻击,同样法国政府也不太可能在这种敏感时期大规模调动部队、舰队。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集结更加强大的部队,给北部湾强力一击,打垮他们,才能证明他们是强盗。

九十五、挖树(一)

更新时间2012-6-14 9:58:40 字数:4924

 随后的几个月,交战双方保持了战场上的沉默,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这种假象早已被特区的卫星和大同共济会的人员了解的一清二楚。

这三个月内,印度支那联邦,先后从西贡往河内调度一百多架飞机,分散驻扎在印度支那几个港口的剩余舰只全部向海防集中,大大小小舰只规模也达到了五十多艘,最大的是二艘向英属东印度总督借来的轻巡洋舰。

陆军方面,驻守中法边境的法国远征师也被调到谅山一线,从地面情报系统看,起码超过五个师十几个独立团,约十万陆军先后向河内集结。

这是法属印度支那在印度支那联邦能够调动的所有机动部队,看来,让*沙罗总督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打垮北部湾特区,并实施占领。他这种大规模调动,同样对南京政府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老蒋多次派人委托英美调停,也多次召见丁扬,要求特区向法国作出让步。

不得不说,老蒋的好意完全被狗吃了。

英美虽然不能直接插手北部湾事宜,但是在政治上支持法属印度支那打垮北部湾特区,东南亚分属英美荷法的殖民地,这是欧洲的共识,对于新冒出来的中华特别行政区这四个殖民地国家完全没有好感,只是特区行事小心老辣,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灭了这个政府,同时,欧洲的局势也是促成目前局势的重要原因。虽然不能公开支持法国,但是大家都乐意见到法国教训一下华人政府。

基于这样的局势,老蒋的努力完全无济于事。老蒋也知道这样的结果,他的努力只是表演给英美政府看的,以示南京政府不愿生事的态度,假如法国攻入北部湾,希望英美能及时伸手,阻止事态扩大。

只是让老蒋不明白的是中华特别行政区的态度,他都苦口婆心劝了丁扬好多次,这小子好像完全无动于衷,说了几次,这小子甚至干脆跑到北平去安排大四年纪去特区进行一年学习实习的事情去了。

他娘的,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其实丁扬也急啊,马上要到9月开学了,他急的是怎么把北平各大高校的学生老师哄到特区去。至于,北部湾的事,不该他管啊,特区一大堆老大都在打法国印度支那的注意呢,可这情况又不能跟老蒋说。丁扬干脆一走了之,跟着唐剑行带着特区安排过来的9名专家,组成学术代表团浩浩荡荡开往北平去忽悠了。

丁扬也是没办法,赵祈年总理已经多次来电催促其北上招人。老赵也是被科学院的那些专家学者搞的快崩溃了,各个专业都在要高素质人员,都难啊!

代表团到达北平的时候,已是8月底,各高校的学生已经陆续到校。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务必迁移不少于三千人的大学生到达特区,这个任务放在后世,随随便便都能完成,哪个高校没有万儿八千学生都不好意思称大学。

可是放在1935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要知道全国的在册大学生加起来都不到五万!年底那场涉及整个北京城的“一二*九”事件,部分大学生加上部分高中生才不过三千多。

要是从北平招三千,几乎就把北京城八所国立大学的学生招了一大半。后来还是丁扬找老蒋死皮烂磨,要南京政府除北平高校之外,增加了南开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

8月底的北平,并不平静,日本人策划的华北事件,虽然在政府层面节节胜利,但是,在知识分子层面激起了强烈的怨念。各高校内的气氛变得有点像北平秋天的天象,肃杀和落寞。

上一篇:夺命神枪手 下一篇:我有花,你有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