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瓶邪同人)旧朝遗事(15)

作者: 鱼团团 阅读记录

那茶农拱手道:“公子家的茶和我这里并无二般,只是我这水确实是独一家,特别配上这种毛尖,才能出味。若是换了其他茶,再用这水,味道却平平了。”

王公子点点头,说:“看来竟是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张起灵说:“江南绿茶多是清味,水质若是太硬,味道则全被压住,不能尽施其力。”

吴邪也道:“我听三叔说,北地人喝茶,专喝一种高沫,就是各种名茶的碎叶,掺在一起。那香味初是极浓的。但是喝过两遍,便索然无味了。”

王公子笑道:“那这样说来,且不论茶,酒也是一样的。”

吴邪来了兴趣,追问他:“此话怎讲?”

王公子来了劲,一口将盏中的茶灌下,抹抹嘴,又开始讲:“话说汾州地界,出一种酒……”

才讲到这里,吴邪便凑在张起灵耳边小声说:“听听,只要他说‘话说’,绝对是胡诌的。”张起灵没撑住,一口茶差点喷出来。王公子立马不说了,警觉地看着他们俩。

吴邪干脆拿袖子挡了脸,扭过头就笑。张起灵冲着王公子摆了摆手,嘴里艰难地蹦出几个字:“你,继续。”

王公子白了他俩一眼,接着说:“那酒名叫竹叶青。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他故意停在这里,看着那两个人。

刘大这时候冒出来一句:“对啊,怎么来的?”吴邪马上又想笑。

王公子满意地看了他一眼,才接着说:“这里有个典故,话说有一间酒坊,酿的酒在当地总是味道最差的,卖得不好,那掌柜的也很头疼。那日,好不容易有个大生意,路远,很多酒家都不愿意送,才轮到他家。那两个小伙计,人小,力气也不大,合力抬着一只酒坛就上路了。结果走了一半,日上三竿,路过一片竹林,两人又渴又累,周围又没有水,最后决定喝酒解渴。可是又没有杯子,于是,那年纪小点的摘了两片竹叶,卷成两个酒盅。那做酒的人,喝酒就同喝水一般,眼看喝下去小半坛,再抬上往前走,可巧快出竹林的时候,看见一从竹子脚下有个泉眼,只有巴掌大小,往外冒着泉水。两人心道这下好,又卷了两只酒盅,将泉里的水加进了酒里。”

听到这里,吴邪犹豫地说:“这不就是给酒里掺水?”

张起灵摇摇头,看着王公子,话却是对吴邪说的:“你不懂,这种故事的特色往往就是无心插柳,你信不信?后面就要讲那酒居然变成美酒,想必是水的功劳,然后酒坊主人用了那泉水酿酒,从此名扬天下……”

王公子咳了一声:“张兄……虽然故事的确是这样……可是,你怎么给我讲完了!”

吴邪笑得快滚到桌下了。

第十二章

吴邪那日得了闲,去张起灵府上寻他。开门的是老仆,见是他,默默地让到了一边。

吴邪张口喊了声“李伯”。老人点了点头,指着一旁的侧院,说:“少爷在书房。”

侧院的天井里移了一只木槿,去年还没有动静,今年开了一树的花。树下一只大缸,养了几尾金鱼,已经喂熟了,看到人影便浮上水面觅食。有了这花这树,院子里显得热闹了许多。

但仍然是寂静的。吴邪推开书房的门,张起灵正立在书桌前,听见他进来也并未回头。走近了一看,果然是在写字。

那日在茶园吟的诗,被他又加了几句:“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张起灵收笔看了看,一伸手就要揉了。

吴邪慌忙将他按住。“你不要我要!写得好好的……”仔细吹了吹未干的墨,顺口问他,“我都来了半天了,你屋里怎么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

张起灵看着他,说:“怕是厨房里水没烧开,再等等罢。”

吴邪奇怪地问他:“怎么现在连热水都不备着了?你这院子里人也太少了,何至于如此?”

吴家厨房里的炉火是终年不断的,灶上总是煨着几个大瓦罐,熬着高汤或者米粥。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有饭吃的。他怎么也不能信,张起灵是为了省那点柴火。

果然等李伯上了茶后,张起灵才慢慢开口:“最近还是要收敛一点。”就这一句,又没下文了。吴邪也不急,兀自吃着茶等他继续说。

半天才又来了一句:“听说海大人被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如今怕是在路上了。”

吴邪一惊,问道:“海大人?可是人称‘海青天’的海瑞?”

张起灵点点头:“还能有谁?”

吴邪“嘿”了一声,凑近了问他:“可是海大人不是被革职十几年了?我还是听我爹讲过,说他曾经背着一口棺材上朝,奏疏皇上种种罪状,后被打入死牢。未待行刑,却传来先帝驾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