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244)

沐真扭头看向坐在旁边的赖瑭,问:“你的意思呢?”

赖瑭略微欠身,道:“儿子听母亲的。”

沐真看向赖瑭,说道:“沐氏一族撤了,地还在,种地的人也在,地里的粮食产出,足够供应大军。今年赖瑛训练了六万新兵,四万出自尚郡,叫那四万人把东安关的清郡儿郎替换回来。另外两万沐郡新兵,则由他们自行决定去留。沐氏一族的地、产业,都卖给你,我给你打八折,知你现在拿不出钱,写张欠条,待战事结束,每年抽一成税收,直至还清。”

赖瑭默然不语。

沐真扫他一眼,继续道:“若你不愿,眼下东边战事又拖延日久,西边战事已有结果,又有赖瑗、赖琬、沐耀他们在那边撑着,叫赖瑾回来一趟亦是可行的。”

赖瑛想到收到有关西边的战报,吓得猛打一哆嗦,下意识瞥向自家大哥。

赖瑭说道:“小七志在草原,又有陛下诏令,恐是不妥。”

陛下诏令?沐真哼笑一声,说:“那写欠条吧。”

赖瑭点头说道:“是。”

沐真唤道:“来人,备笔墨绢布。”

桂婶去取来笔墨,瞧见正堂只有茶桌,没有书桌,又让人抬了套写字的桌案椅子出来。

赖瑭落座,自己磨墨,提笔写下欠条,检查一遍后,盖上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成国公印章,再双手捧着呈到沐真面前。

沐真看过欠条,又看过印章,道:“落的是成国公印章,往后,这笔债我就找成国公府讨了。”这是成国公府的债,而非赖瑭的。若成国公府在,就找成国公府的当家人还,若成国公府不在了,债没还清,那自然是收回地抵债了。赖瑭若是不做成国公了,这债便不会再落到他头上。

赖瑭点头应下。

沐真收到欠条,说:“随我去郡守府找户曹,把赖瑾名下的产业过契到成国公府名下。”

赖瑭的脸刷地红辣辣的,道:“母亲不必如此。”

沐真道:“亲兄弟亦得明算账。你既写了欠条,自是应当把他名下的产契转到成国公府,应当付他多少钱、多少利,也得在过契交易文书上写清楚。”

赖瑭应道:“是。”

赖瑛站在一旁,垂头不语。他没想到嫡母会如此干脆利落地给出清郡之地,倒是他们兄弟行事有欠磊落。

赖瑾手里的那份产契叫他带走了,如今过契,只能去翻府官存档。为防着火、遗失、篡改,府官的存档有两份,两份存档一起调出来,再加上沐真手里有清单,一一核实。

赖瑛作为尉守,在这清郡之地,自是哪里都去得的,且这事如此重大,得有见证。他和清郡沐氏旁枝几位有名望的族老都到了,由负责过契的户曹亲自办理。

他看着户曹跟沐真清点赖瑾名下的产业,脑袋嗡嗡的,仅赖瑾在清郡的私产都足够养活十万大军,还绰绰有余。这么大的产业,小七和嫡母竟然全部让了出来。

清郡是大郡,三十多个县,数百万户,小七手里的地占了一半。地里的产出,七成归种地的,剩下三成,两成归地主,一成交税。小七的产业,仅仅是地里的产出都已经是清郡一年的税收,更别提铁矿和盐矿。清郡离海远,盐运来不划算,吃的是矿盐,是周遭数郡唯一有盐的地儿。

沐真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过契的事情忙完。沐氏的祖宅没卖,留下忠仆看守。祖坟在这边,往后每年还得派人来清扫祭奠。

她接下来便是统计要跟去西边的人家,统筹要带走的钱粮。眼下西边战事平稳,沿途诸郡都可买粮,东边战事吃紧,打仗,断然不能缺粮。她算好路上要带走的粮食,多备了些损耗,余下的都留下了。钱财布帛等财物则都带上,穷家富路,路上钱少了可不成,去了西边重新置业安家更是处处都是花钱的地儿。

清郡在前线的四万精锐都撤回来了,他们连同家眷一起撤离,租地种的,把地退了。

家里有地、有铺子的都给那些留在清郡不愿走的。这样留下的地和产业有人接手耕作经营,不使其荒废。

那些舍不得故土的,掏钱买下这些离开清郡的人家出售的土地产业。若是钱不够,找亲友借一借、凑一凑,若是两家交情好,甚至是血亲的,打个欠条或者是直接收下地也成。

愿意跟着沐真走的,大部分都是军户和商户,他们不怕担风险,也愿闯荡。

农户舍不得地,更不愿去担那未知的风险,再加上如今正是大肆低价买地的时候,乐得捡这便宜。

沐真的年龄大了,体力有些不济,但好在族中的旁枝子侄们都长起来了,她只是居中调度拿主意,跑腿的事情都是他们在办,一切忙而有序,到开春时,便已经张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