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56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杨晔这回没有被弹琵琶,不过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平时飞扬跋扈,一到刑部大牢,还得老实下来。

杨晔能被福建省庇护,中央自然也有很多人脉;但张懋可不怕这些。当年连秦王都敢得罪,何况几个地方官?要说后台,丈母娘才真的是后台!当下一一上奏,人证物证齐全,锦衣卫把犯人的口供也呈上来,自然汪舜华大怒:“玛德这是人干的事吗?”

宗室和勋贵也趁机煽风点火:我们犯了罪都要办,太后好意思对外人法外开恩吗?——杨荣都死了好几十年了,他又没有丹书铁券!

还记得吗?跟杨荣齐名的杨士奇,经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四十余年,担任首辅二十一年,怎么样呢?溺爱幼子杨稷,使他有恃无恐,仗势行恶,结果杀害数十条人命!最后英宗下旨,让他自行处理;逼得杨士奇挥泪斩子,从此一蹶不振。

杨士奇的儿子尚且如此,何况杨荣的孙子?

不出意料,杨晔在秋决被斩首示众,家产抄没,相关涉案人员一律严惩,并被作为反面典型通报全国,要求所有的官员管好家人,否则你下不了手,太后就来下手。

进入冬月,亲王、参加明年考封和需要结婚或者配置侧室的的宗室相继进京,北京城再一次热闹起来。

鲁王世子还在守孝,但蜀王世孙申鈘守满来京,因此亲王一级基本就齐全了。其他多是老面孔,独有蜀王世孙申鈘是新人,今年刚好二十岁。他是朱椿的曾孙,父亲的嫡长子,历史上天顺八年袭位,成化二年十月娶了富顺县知县徐绮的女儿为王妃;不过如今因为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一直猫在成都守孝,自然还是光棍。

因为是新人,汪舜华很认真的打量他。小伙子长得斯文俊秀,行礼也很恭顺,汇报这些年王府的情况也是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她知道蜀王府的家教好,勉励了几句,赏赐了些东西,便容他退下了。

年底的事情很多,军屯清理全面完成,土地达到20万顷,比洪武年间少了近30%,但比三年前增加了80%,军士总数180万左右,缩减了20%。明朝军队人数最多的时候是在永乐朝,大约220万;正统年间号称280万军队,其实当时吃空饷相当严重。叶盛就说早在正统三年,逃亡官军就达1233222人。边境地区还有账面的30%,中部地区只剩下了80%,江南地区更是只有30%,这时开始有募兵之举;后来嘉靖八年,朝廷公布天下兵籍,仅有兵士13万。

这180万军队,淘汰了相当数量的老弱病残,又招募了大量青年定壮,军械配备也有了一定提升,汪舜华很满意。

于谦和兵部也很满意,虽然军费的白条不算多,但以前军队作风积弊甚深,这几年汪舜华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不仅土地多了,军械配备有了改善,一些贪庸酷虐的将官被治罪,还有不少青年将官走上领导岗位,战斗力也强了很多。

第245章 报得三春晖(一)

今年为了迎接宗室们,照样上演了很多大戏,绝大多数是这些年新创作的;尤其其中包括几位女作家的作品。

当年汪舜华给李莹出了主意,李莹不敢怠慢,回家苦思冥想,又把以前的戏剧作品翻出来反复揣摩,终于确定了初稿;但毕竟是太后交代的,她不敢怠慢,不仅请母亲和同伴们帮忙参详,还把老爹拽过来帮忙。

李贤实在没想到,自己帮女婿看完戏剧,还要帮女儿看戏剧;但芝兰生于庭院,也就认了,顺便帮女儿出了个主意。

当年底,李莹的《笔中情》呈了上来,汪舜华看过,觉得还不错,很符合电影的气质,只是还不够,于是交给程敏政,让他帮忙改。

不仅李莹,程敏政也红了脸。

小两口低着头退下了,于谦觉得有点不妥当,汪舜华笑道:“没什么不妥当的,如果他们这点都把持不住,有负朝廷厚望,也就不值得朝廷托付。”

《笔中情》经过再次修改呈上来,汪舜华非常满意,原作也不过如此了。

高傲自负的青年书法家赵旭之与貌美贤淑的太尉之女齐文娟相爱。在齐文娟的鼓励下,赵旭之三次出游学习书法,戒骄戒躁,悟得书法真谛,生动诠释了“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满招损、谦受益”等至理名言;其中穿插了三对青年的美满姻缘,符合大团圆的追求。

第二年春,戏剧正式上演。才子佳人,名士风流,轰动京华,一时京城内外,议论纷纷,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便同样有后院相会的情节,这部作品的立意已经高出太多。

程信和李贤笑的有点复杂。

在外界毁誉参半的同时,李莹静下心来,酝酿她的第二部 作品。为此,她翻阅了大量的邸报,还觉得不够,恳求太后准许她去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