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7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更可恨的是:足利义持断绝了对大明朝的称臣后,对骚扰明朝海岸的倭寇持纵容态度,对明朝要求取缔倭寇的要求置之不理。

最后图穷匕见:奉正朔,接受明朝册封,采用明朝纪年;割地,把日本西部地区割让给明朝;赔款,五百万两白银,用以抚恤军民。

前面的都在幕府可接受范围内,毕竟人都打上门来,不出点血是说不过去的;但后面的还是把富子吓傻了:就在杨一清登陆前,将军官邸花之御所烧了,想重修都没钱,去哪里找五百万银子!

杨一清不无可怜的看着这个女人,到底做出了让步——把石见国及其以西割让给明朝就行,这是临行前太后的吩咐,没有商量的余地。

富子哭倒在地。

杨一清在肚子里埋怨汪舜华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故意为难人,但是这么些年沿海人民确实被倭寇祸害的不轻,再说叶思贤一万大军在附近游弋,不拿点干货是真的没法交差,于是劝说富子:“要以南方各国为鉴,若是执意抗拒天兵,只怕南阳伯挥师直指京都,玉石俱焚。”一边又劝说:“石见国本就是西部小国,不尊国王,荒川诠赖又已经投降,其他诸国朝夕也是大明囊中之物,何必犹豫?”然后诱之以利:“你们若不愿意,想必国中自然有人愿意。”

他说的意味深长:“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日本国的敌人不是朝廷,而是你们国内的诸侯。你们的仗已经打了十年,还想这样没完没了的打下去?”

富子总算听明白了——明朝并没有占据整个日本的打算,既然只是要石见国,那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相反如果得到明朝的支持,自然可以安心扫除那些野心勃勃的大名,重新建立强大的幕府。

既然如此,双方终于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达成了共识。

杨一清带着幕府使臣回到北京,向汪舜华汇报此行的经过。

虽然顺利完成了差事,但朝臣们显然并不满意——并不是认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这样咄咄逼人,实在有失天朝的体面。

如果说安南等国和明朝还是山水相连,日本国隔着茫茫大海,在海峡对面弄块飞地,实在没有必要。

当年伍子胥是怎么进谏夫差的:“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商之以兴’。”

吴国就算能够战胜齐国又如何?风俗不同,语言不通,好比是得到一块全是石头的田地,没啥用处;相反吴越山水相连,习性相近,消灭越国,稍加经营,吴国就会兴旺。

而今天,朝廷多路出击,早已不堪重负,尤其南方各省,山水相通,又盛产粮食,正需苦心经营;何苦致力于日本区区之地?

朝堂上,商辂带头出班进言,字字恳切。

殊不知汪舜华关上门来,也对着地图在暗暗叹息:商辂说的在理。

不是不想好好跟小鬼子算账,实在是因为——不划算。

抛开国内的反对不谈;日本自来是个独立国家,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即便明朝官军威武不可战胜,顺利占据整个日本,也会面对日本人民的激烈反抗。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日本不是南方各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以一年三熟,是天然的粮仓,足以让她垂涎三尺;也不是北方,地大物博,可以让她念念不忘。

甚至名声在外的石见银山,真的占领了,恐怕现在正在纷争的大名们会立刻团结起来,枪口对外。

与其深陷泥淖,不如坐山观虎斗。

——日本产银又如何?明朝的丝绸茶叶瓷器都是赚取外汇的硬通货!只要双方经贸往来,日本国的银子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到那时候,反倒可以挑唆日本人相互拼斗。

巨量的人口,微薄的产出,不但不能给明朝带来利益,反而要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去稳定局势。

尤其某段时间一直宣传这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现在明朝各方面刚刚迈上正轨,可以想见在科学技术方面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革命可期,让日本人搭上这趟便车,好好地学明朝的先进技术,然后回去发展自己,将来名正言顺的驱逐明朝?

在北方尚未平定,大航海时代即将到来,世界大部分地区谁属未定的时候,为一个日本浪费如此巨大的政治经济资源,不值得。

面前一大片森林,为什么要为一棵歪脖子树上耗死?

但是石见国毕竟和朝鲜隔海相望,而且现在经贸发展,朝廷确实需要大笔的银子,能守住自然是最好,即便守不住,放弃也来得及。

汪舜华想到网络论坛上的调调,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充其量也就是村庄械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