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4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她提笔写下领袖的教诲,这是当年曾经写给于谦的: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当然,临走时还叮嘱皇帝一定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同时吩咐皇后等,好好服侍皇帝。

当然还要吩咐群臣:“此次皇帝出巡,意在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你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皇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皇帝临走前,汪舜华唤住他,看了很久,终究吩咐:“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第362章 天寿山祭祖

起驾前三天,皇帝先去天寿山祭拜祖宗。

坐在马车里的皇帝,看着前后左右整整齐齐的皇帝卤簿,各种各样的扇、各色各样的旗旛,还有羽葆幢、仪锽氅、戈氅、防氅,乃至金节、金钺、金镫,以及响节、骨朶、仪刀、斑剑、梧杖、纱灯、魫灯,听着一直在耳边呱噪的箜篌、琵琶、箫、管、鼓角,也是百感交集。

这自然不是他第一次享受全套的皇帝仪仗,但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情?可能真的要脱离了母后的掌控,独自出行吧。

只是想到母后的嘱托,不知怎么觉得眼角有点涩。

可能母后也开始老了吧。

到了山下,怀宁王见澈、汝宁王见洛等前来拜见。皇帝淡淡的看了他们一眼,只是吩咐他们好生侍奉先祖,就不说话了。

对于他们的遭遇,皇帝是完全同情不起来的:

伯父和父亲的兄弟之争,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如果当时失败的是父母,隐帝绝不可能留下他们,更不可能把自己兄弟全部封王,恐怕连太宗那样做个样子都不用,直接斩草除根。

否则,他那把椅子坐不稳。

他曾经善待德亲王,却让他趁虚而入,做出了这样大逆不道的事!何况出了忻亲王府的丑事,母后没有将他们一网打尽,只是降了爵位,打发他们来守坟,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毕竟,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

不管是他,还是母后,都不想做恶人。

怀宁王已经有两个儿子,也跟着来了。

汝宁王妃余氏早逝,没有嫡子。他建极十七年成婚,建极二十年才能配侧妃,偏偏头年王妃去世,就只能再等三年,结果就等到这里。

无儿无女,以后也不会有了。

汪太后的意思很明确了:怀宁王和汝宁王如果老老实实,可以安度一生,但是就不要有传承了。怀宁王的两个儿子没有怎么读书,考封是过不了的,自然也就没办法结婚生子,以后就老实在这里守墓,安安静静消亡吧。

当年孝宗本想释放内廷的珍禽异兽,担心打扰民间,于是把它们全部饿死。

如今我不饿死你们,更不会操刀子杀死你们,但是你们自己就体面的走吧,死后我给你们一个“孝”的谥号。

别让我来帮你们体面。

这是时隔四年,皇帝再次亲自到天寿山祭拜,却有完全不同的心境。

当日一腔愤懑,如今即便还有不甘,但也有安心和愧疚。

站在山头,迎着山风,放眼望,群峦叠嶂,树木葳蕤,林涛过耳,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令人胸襟顿爽,也让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这是太祖太宗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这是几代帝王苦心经营的家国,这是亿万生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理应让它更加繁荣昌盛。

回京稍事歇息,正式乘船南下。

此前已经行文沿途各地做好接驾准备;除了安保,还要以皇帝的名义下旨各地不必过于铺张,不要过度惊扰百姓。

这些年天灾人祸不断,去年陕西潼关旱灾严重,而北京、山东、江西大水,当时朝廷发粮八百万石、银三百万两救灾。

现在皇帝带领宗室重臣出巡,一来考察吏治,如有贪纵残暴、巧取民财及赈济乖缪、侵克银米者,自是当即处置;二来视察河工,农耕社会,这是天下最要紧事;此外还要检拔贤能,以示亲贤爱士之意。

六月底,接到漕运总督李纲本月十五日病故的消息;九月十一日去世的四川巡抚夏埙比他还要年轻一岁;半个月后,刑部尚书程信逝世,享年六十三岁;不久,右侍郎滕昭也因操劳过度去世。

几乎同时,七十二岁的集贤院学士杨鼎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比历史上早七年。

这几个人都是国家重臣,而且有清节,后事不能怠慢,要考虑谥号,要赐葬。

七月初,正在城北抄书的侍读学士彭教永远闭上了眼睛,才四十二岁;没多久吏部尚书崔恭去世,稍后驸马石璟也去和顺德公主团聚了。

虽然生老病死在所难免,但这么多栋梁去世,汪舜华还是难免伤感:她不容易,下面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