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25)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汉昌省目前军垦的地方都是平原地区,又兼牛马充足,配备目下最好的农械,称得上全机械化,因此推进速度相当迅猛。

民屯和犯屯也在迅速发展。至去年底,共授田一万八千余顷,当然这部分需要他们自己去开垦,估计目前已开垦出的,约有四分之一,他们自授田之日起满五年后纳税,并分三年偿还政府借给的牲畜及建房费用。

被发配到汉昌的犯人,也在努力垦荒。海南省要求开发出百顷土地才能得到赦免,但那时针对宗室富商,拖家带口,也有钱雇人;汉昌省去的都是普通人,朝廷给马一匹或牛一头,并拨给一定数量的籽种和农具,开发出一顷土地并持续纳税满三年,视为合格,准许还乡,当然也可以留在当地,转为民籍,开垦出的土地归你所有,照章纳税。这部分倒是已经有七百余顷土地被开垦出来。

此外,当地投降的百姓,朝廷也鼓励他们从游牧走向定居——此前哈密就有一部分屯田;如今地方政府在当地清理土地,攒造黄册;没有土地的,每户给地60亩,三年后开始纳税。

程敏政也提到了现实的困难:“当年太后要求汉昌省多种棉花,以备军民所需。棉花确实能在汉昌生长,确切的说,当年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进了西域,在吐鲁番、和田一带种植,然后传到了内地。但棉花需水量大,只能在河谷绿洲地带种植,但是这些地方必须首先用来种植粮食,因此至今棉田不过二三百顷,有负太后厚望。”

汪舜华只是想到后代新疆长绒棉驰誉中外,采棉大军也赫赫有名,以为遍地都可种植,却没有想到这一茬,马上表态:“你们做的是对的,任何时候,粮食都是根本,必须首先保证粮食生产。”

棉花种植时机不成熟,但是汉昌省的纺织业却很快兴起,因为这里的牧场。治所迪化附近的南山,唐朝就是有名的狩猎区,如今用来放马牧羊,操练军士,官员们也来此纵马狩猎。

天山南北则真是天然的大牧场,当时第一次看到一望无垠的草原,才会由衷感叹天地之浩大。这里水源充足,牧草繁茂,气候适宜。官军在此设立了多处马场,养殖了千万头牲畜,伊犁马、巴里坤马、焉耆马、黄牛和大尾羊。除了供应内地马匹和肉干,羊毛也是重要的产出。

程敏政向朝廷汇报:“如今迪化等地,村落连属,烟火相望,巷陌间羊马成群,皮角毡褐之所出,商贾辐辏。”

茶叶是游牧民族的必需品。朝廷还没有开放互市,嗅到商机的明朝商人们已经整装待发。即便前方仍然战火纷纭,汉昌省也需要巨量的茶叶来稳控局势;随着去年景云府开放互市,越来越多的商人选择前往谋生。户部估算,去年运往迪化的茶叶,超过五十万斤,以后还会逐年递增。

汪舜华想到漫漫黄沙中响着驼铃,眼睛有,点热。

喝着吐鲁番的葡萄酒,汪舜华转而问起汉昌省的养猪事业。汉昌省设立之初,汪舜华赐给十头小猪仔,让他们去酒泉等地选取,长途跋涉后剩下不到一半,就养在宣政司衙门附近,经过这几年的繁衍,倒是已经有上百头了。

程敏政绘声绘色说起因为太珍贵,官吏将士都舍不得吃,好好供养着让他们繁衍,结果赶上大雪将房顶压塌,压死四头,三司衙门和派驻迪庆的将士各自分食,都乐跟过年一样。

汪舜华大笑:“汉字的‘家’,是宝盖头加一个豕,也就是猪;有了房子有了猪,才算安家。什么时候汉昌省处处都有猪了,就太平了。”

程敏政称是,倒也说起了难处:“恐怕不大容易。猪这东西比起牛羊,不适合游牧迁徙,所以汉人喜欢,而土民不喜欢;而且那边也不适合大量养猪。”

汪舜华点头:“我知道,他们不养,但是可以学着吃嘛,有需要的话就从内地调,鲜肉不行,肉干还是能运的;茶叶也不是生长在当地的,怎么就喜欢?移风易俗,咱们都要多一些耐心。人心安稳,天下才能安稳。”

转头对皇帝说:“记住一件事,那些不吃猪肉的,只能任用,不能重用。”

皇帝脑子一懵,不知道母后为什么说这句话。

汪舜华笑道:“你想,猪肉煎炒烹炸烧焖烩烤熏氽炖,这么多种做法,哪一样不好吃啊?可是居然能够抵御这样的诱惑,心肠得多硬啊!那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群臣闻言大笑,皇帝愣了一下,笑道:“母后所言极是,儿臣记住了。”

朱范址的父亲冲秌建极二十年去世,追封庄穆,考虑到他正在戍边,当年破格命其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