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姐儿从良(下)(6)

作者: 碧螺 阅读记录

刺史少爷虽不喜陆锋替贺均平说话,但今日是陆锋设宴,他无论如何也不好闹事,只得忿忿地剜了贺均平一眼,一甩袖子气冲冲地走开了。

他一走,便呼啦啦地带走了一大小姐人。众人见贺均平不过是个小小的商户,竟如此不识抬举,就算仗着陆锋的势,日后也难有成就。更何况,陆家虽势大,但到底远在京城,益州这地儿,终究是刺史老爷说了算,所以,他们还是一溜烟地跟在刺史少爷身后拍马屁。

陆锋将贺均平拉到僻静的角落,盯着他看了半晌,忍不住笑起来,道:“真好,平哥儿你还是以前的脾气。”这么多年过去,又经历过那么多的事,他竟还是少时的嚣张脾气,陆锋却忽然觉得欣慰,从某种角度来说,至少这说明了贺均平这些年来过得还不错,要不然,无论多么锋利的棱角都会被磨平。但贺均平还是贺均平,就算他外表变了许多,就算他看起来沉稳而冷静,但骨子里依旧是贺家那嚣张又高傲的大少爷。

贺均平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笑道:“恐怕我招惹了他,给表哥带来了麻烦。”

陆锋哼了一声,对刺史少爷嗤之以鼻,摇头道:“他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仗着他老子的势罢了。也就敢在外人面前嚣张,在他老头子面前乖得跟条狗似的。不过——”他话音一转,眉头微微蹙起,小声叮嘱道:“那小子虽干不了什么大事,但暗地里捅刀子的事不少干。我虽然在这里,但难免有些看顾不周的地方。你自己要小心些。还有方姑娘那里,”

他说起卓云的时候心里微微一颤,忽然有些难过,但面上却不露分毫,依旧关切地道:“那小子并非无的放矢,他三番两次地提到方姑娘,绝不会轻易罢手,恐怕以后还有得麻烦。你最好带着方姑娘出去躲一躲,等这事儿慢慢过去了再回来。”

“让我躲出去?”卓云一边吃着七婶刚刚蒸好的绿豆糕,一边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我又不怕他,干嘛要躲。刺史老爷一向讲究名声,不会纵着那纨绔儿子乱来的。”

贺均平苦着脸劝道:“那大少爷杀人放火的事不敢干,可若是召你过去肆意侮辱又该如何是好?就你这脾气比我还暴躁,哪里忍得下,生起气来不管不顾的,还不得把人大少爷揍得满头包。到那时候,刺史老爷还能不管?”他其实也有私心,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卓云带去宜都,外头人生地不熟的,也好培养培养感情。

卓云左右只摇头,“为了这么点小事就抱头鼠窜,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再说了,过几日就是宋掌柜大婚,大哥的亲事也该有着落了,我这会儿跑了,后面的事该怎么办?不说别的,像隔壁肖家小娘皮那样的人不少,万一大哥被个别有用心的人给缠住了,那就是一辈子的事儿。”

自从隔壁搬来了肖家一家人,卓云表面上没什么,其实心里头一直高度警惕,生怕被人有机可乘,毁了柱子大哥的前程。若不能将柱子的婚事定下来,她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走的。

见卓云态度坚决,贺均平也没辙。他在别人面前再怎么强势,可一遇着卓云便束手无策,还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宋掌柜大婚之后,卓云开始给柱子大哥议亲。虽说在益州住了几年,可大多数时候都在外头走动,便是歇在家里,也极少出门,更不用说与三姑六婆们闲聊唠嗑,要真说起来,她却连巷子里的街坊邻居都认不全,更不用说晓得哪家的姑娘贤惠,哪家的小姐能干。

这么重要的事儿,卓云也不敢就这么贸贸然地交给媒婆,总要自己先去打听,在家里头想得头发都掉了不少,可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贺均平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提醒道:“七婶是益州的老人了,你怎么不请她帮忙?”

第七章

卓云这才猛地想起这茬儿来,赶紧寻了七婶,把欲给柱子议亲的事说给她听。七婶闻言,立刻拍着胸脯道:“二公子你放心,我七婶在益州城里可是门儿清,虽说未曾做过媒,可要说起哪家的姑娘好,整条巷子没人能比得过我。”

罢了,她问仔细问起卓云的要求。卓云仔仔细细地想了好一阵,才斟酌着词语回道:“头一条就是得人品好,那些一门心思只想走歪门邪道的绝对不行。第二还得贤惠能干,七婶也晓得我大哥的性子,憨厚老实,性子又软,若也娶个绵软的妻子,日后恐怕得被人欺到头上来。至于旁的,便由七婶看着办。”

七婶忽地想到一个人,欲言又止。卓云立刻看出她的犹豫来,遂笑着催道:“七婶有什么话尽管说,这议亲的事都是你情我愿,咱们私底下说说不打紧。”

七婶想了想,沉声道:“方才二公子提的那两点,我立刻就想到了东头巷子里赵秀才家的大姑娘。那赵姑娘今年有十七了,早些年赵秀才家还算富裕,那姑娘还曾读过书,识字算账都不在话下。直到后来赵家太太害了病过世,没多久赵秀才也跟着去了,家里头便只剩下大姑娘带着个年幼的小子。那姑娘人品是没得说,相貌生得也端正,这些年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拉扯着弟弟长大,很不容易。依着她的相貌才干,多的是人家想娶进门,只是赵家家贫,这姑娘半文钱的嫁妆也没有,还有个将将十岁出头的弟弟拖油瓶,故才一直拖到现在。”

卓云对嫁妆倒不在意,沉吟了一阵,方才问道:“她那弟弟可还懂事?”听七婶的话,那赵姑娘的确是个不错的,可问题是家里头还带着个弟弟,卓云倒不是不愿养个孩子,反正她捡人也不是头一回了,只是那赵家小弟的性子人品却毫不清楚,她可不希望柱子辛辛苦苦把那孩子养大了,最后却是只白眼狼。

七婶自然明白她的意思,赶紧回道:“二公子放心,那赵家小弟我也见过,天可怜见的小鬼,小时候本被赵秀才捧在手心里养着的,五岁的时候就会背许多诗,赵家夫妇一走,她们姐弟俩孤苦无依,很不容易。赵姑娘辛辛苦苦供着赵小弟读了两年书,平日里连口白粥都舍不得喝,赵小弟实在看不过去了,死活不肯再读,这不,今年年初的时候偷偷跑去了东头街的铺子里做学徒,聪明懂事得不得了。”

卓云闻言,稍稍放下心来,但还是有些作不准,想了想,才道:“明儿七婶您带着我去东头巷子瞧一瞧,这婚姻大事总得谨慎些。若是没仔细看过,我总是不放心。”

七婶赶紧点头,“行,明儿我就领着你过去。”

七婶一走,卓云回头便把这事儿说给贺均平听,她倒是没急着跟柱子说,毕竟这婚事八字还没一撇,就算她瞧中了,人家赵姑娘那边答不答应还是另一回事,遂特特瞒着他,只与贺均平商议。

“……我一听,就觉得那赵姑娘简直就是老天爷赏赐下来的,又能干又贤惠,家里头也单纯,日后必然没有那些操心事儿。待明儿我去看过了,再让七婶去她那里探探口风。”

贺均平坐在她身边,目光温和地看着他,眸中笑意盈盈,“明儿我陪你一起去。”一边说着话,一边一如平常一般把剥了壳的核桃放在她面前。卓云早已习惯了这些,一边毫不客气地吃着核桃,一边摇头道:“你都不急着回宜都么?你娘会不会担心?”

“我早给她写过信了。”贺均平低着头继续手里的活儿,小声回道:“我这么多年都待在益州,她不会担心的。”他想了很久,虽说现在燕王世子身边缺人手,但相比起来,到底还是先把卓云弄到宜都去更重要。

卓云“哦”了一声,往嘴里又塞了颗核桃,边吃边道:“那我们明儿先去东头巷子看赵姑娘,然后再去外头的铺子里看看赵家小弟。若是相中了,再去跟大哥好好说说。哎你说大哥会不会中意那赵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