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画堂春暖(32)

作者: 幕心 阅读记录

秦获灵和张氏守了一会儿,嘱咐锦玉好生伺候秦画晴,让她安静休息。

秦画晴做了一个梦,梦见宁古塔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将她掩埋,带来刺骨的冰冷,最后一眼,却是父亲人头落地的样子,血腥至极。她一哆嗦,便睁开了眼,却见自己脚边放着两个汤婆子,锦玉正支着下巴在她榻前打瞌睡,桌上的蜡烛几欲燃尽。

窗外积雪压断枯枝,发出“咔擦”轻响。

“锦玉,给我倒杯水。”说话出声,竟是无比嘶哑。

锦玉陡然醒了过来,忙站起身,给她倒了一杯热茶:“小姐,你睡了一天一夜,可还有哪里不舒服?”

秦画晴就着她手喝了几口,觉得嘴唇不干了,才道:“头还有些晕,身子也无力气。对了,现在是什么时辰?”

锦玉又给她倒了一杯,道:“子时三刻了。”

“几月几日?”

“明日一早,便是冬月初六。”锦玉给她掖了掖被角,“夫人说了,若小姐你还是不舒服,及笄礼便往后挪几天。”

秦画晴颦眉摇了摇头:“这怎么行?我再将养一日也就差不多了,如期举行便是。”

锦玉点点头:“梁大夫给的方子剂量大着呢。奴婢只是奇怪,小姐你好好地怎么一晚上就病了?”秦画晴可不敢告知她半夜睡不着觉,吹了冷风,抿了口茶,含糊其辞:“我也不知什么时候染的病气。”

锦玉没有再问,而是去拨弄炭火,让火烧的更旺一些。

秦画晴捧着茶杯,心事却化不开,她蹙眉道:“锦玉,你明日一早去寻魏大人,问他能否来参加我的及笄礼。”能找借口远远看上一眼也好啊,即便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啊?”锦玉正在剪灯花,闻言不由惊讶,“魏大人和老爷政见不合,应该不会来的。”

秦画晴也不知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荒唐想法,其实她并不是想让魏正则参加的及笄礼,只是想让对方知道,她及笄了。

“别管那么多,你按吩咐去传话便是。”

“是。”

锦玉看了眼秦画晴晦暗莫名的神色,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心中倏然一惊,但转念又觉得不可能。

秦画晴困意上涌,放下茶杯,窝进被子里继续浅眠。

**

月初,楚王向圣轩帝引荐了一名紫华山得道高人,此人名曰丹青子,自称修炼长生仙术,于乾德八年生,今已有九十岁。

他真人约莫四十上下,三缕长须美髯仙气飘飘,着道袍,持拂尘,腰悬八卦镜,脚踏七星靴,甫一进宫便在圣轩帝面前表演了一手“白纸显字”“化水成灰”“掌心生火”,并进贡仙丹二枚,圣轩帝当夜服下,揽镜自照,只觉精神奕奕,眉眼放光,走起路来步步生风,一晚竟临幸四名嫔妃,次日又早起早朝,容光焕发。

圣轩帝当即便大喜,在朝中钦封丹青子为大元朝国师,负责炼丹求长生,捉鬼观天象,并在紫华山和京中大兴土木,兴建丹青观,塑丹青子泥像,供后人参拜。

这等荒唐事,李赞等人当然要出来谏言,可圣轩帝对丹青子深信不疑,隐忍怒气,险要大发雷霆。

李赞上前两步,大声道:“皇上,谓长生可得,而竭民脂膏,滥兴土木,法纪弛矣!”

圣轩帝怫然不悦:“朕修建丹青观,是为福泽百姓!”

“古者人君有过,泽被于民,赖臣工匡弼,而今皇上却竟靠修建道观设坛作法,第恐贻笑大方!”李赞也是直言惯了,此言一出,朝中一片哗然。

郑海端等人脸上闪过幸灾乐祸,秦良甫作为谏议大夫,却眼观鼻、鼻观心,漠不关心。

圣轩帝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正要发怒,却见魏正则迈步出列,插话道:“李大人,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皇上兴建丹青观同政事也无冲突,国库尚充,依微臣之见,此意甚好。”

项启轩也连忙附和。

李赞这才抬头看去,但见圣轩帝眼底杀意渐淡,才知道自己这一条老命刚才险些就没了。

圣轩帝隐去不愉,指派户部拨银,规定工部要在明年中旬竣工,宣布退朝。

群官走出大殿,李赞还是怒气难消,拉着项、魏二人,低声道:“那丹青子一看就是个老神棍,陛下连他鬼话也信?这世道还能不能水朗天清了!”

项启轩急道:“你在朝上这般拂皇上面子,他不杀你已是皇恩浩荡。”

魏正则淡淡开口:“凡用丹药者,初时极好,再而衰,三而竭,且易怒偏激,方才皇上眼睛发红,我便知他起了杀意,李大人,以后切莫再如此行事,天早已不是天,地也不是那地,我等需得韬光养晦了。”他拉长尾音,不忍叹息。

李赞不禁长“唉”一声。

三人刚出东华门,却见前面的人正是秦良甫,他身旁一名着六品官服的官员正叽叽喳喳说着什么,走近一听,却是在说:“……你不提拔我又怎样?我还不是官升一级?”

魏正则目光微微一凝,语气晦涩:“工部员外郎,张横。”

“狗咬狗。”项启轩嗤笑一声。

还在天子脚下,人多口杂,秦良甫懒得搭理张横,只把他当做跳梁小丑。

张横却不依不挠起来:“你怎地不说话了?你不是看不起我张家吗?现在我女儿同永乐侯世子交好,我儿子也高中了,郑大人看重我,迟早官运亨通,你不过……”

“张大人。”

突然身后有人喊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懒洋洋。

张横和秦良甫同时转身,见是魏正则一行,不由愣了愣。

秦良甫一言不发,张横却立刻换了张谄媚的脸:“李大人、项大人、魏大人。”

李赞和项启轩没有搭理,魏正则却是微微笑道:“大理寺前些日子复审工部屯田主事,说半月前给张大人送了七百两银票,请张大人给予提携,不知此事可谓真假?”

张横心虚极了,他的确收了那人七百两,本以为那厮锒铛入狱是不会抖露出来,没想到还是传到了魏正则耳朵里。

他立刻否认:“一派胡言,空口无凭,定是污蔑下官,魏大人切莫听信了!”

魏正则睨他一眼,不咸不淡道:“清者自清。”

张横莫名被他盯的发憷,忙拱手道:“衙门还有要事,下官便不作陪了,告辞,告辞。”他被魏正则摆了一道,心头越想越不乐意,脚步一顿,回过身道,“魏大人,听说你明日便要去渭州任职,下官在此先恭喜了。”说罢,立刻脚底抹油,溜得飞快。

项启轩忍不住骂:“郑海端是越来越没水平,连这种人都肯收罗!”

一旁的秦良甫闻言,满面惊讶,他问:“好端端地,你为何要去渭州?”

魏正则正欲搪塞,却听项启轩讥讽道:“还不是多亏秦大人您所赐?上次文霄兄替你求情,惹恼皇上,直接贬他去渭州做刺史,从此天远地远,秦大人再不用担心谁挡你路了!”

秦良甫神色怔然:“竟有此事?”

李赞一捋胡须,眼珠子转了转,道:“擢升贬谪皆有定数,秦大人也不要过意不去,文霄才干出类拔萃,要不了几年还会回京。”

这话说来,也不知是安慰秦良甫,还是安慰他自己。

魏正则倒也不在意,还笑了起来:“渭州虽偏远贫瘠,但天高皇帝远,我也可趁机偷闲。”

秦良甫心里不是滋味,却又不知说什么好,要他道歉感谢是万万不成。半晌,他才没话找话道:“本说明日小女及笄礼,请魏大人一同饮筵,看来是不能了……”

李赞一听这话,脱口便道:“怪不得文霄让老夫带礼过来,原来秦大人早就此意。”

“什么?”秦良甫一头雾水。

魏正则要阻拦却是晚了,李赞老脸笑呵呵的,“那多宝流光金步摇,其实是魏大人借老夫名义相送。”

这东西秦良甫知道,当晚回去,张氏絮絮叨叨在他耳畔说了好几遍,夸李老儿大手笔,却没想到是魏正则送的,他这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