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漫同人)我加入酒厂是为了挣钱(113)+番外

作者:浩然天风 阅读记录

“……房东,你这都是从哪里学来的互联网黑话?”桃矢嘴角一抽,莫名觉得自己的思绪被无意义赋能了。

“哦,之前工作打回下属月度报告的时间学到的,我觉得很……有趣。”

琴酒想到了在彭格列家族工作那段时间,尤其是月末交报告那几天,简直把他过去没空看的那些都市玄幻小说全都补上了。

彭格列那群小崽子们仗着身上背着超现实力量的护盾,什么都敢往上写,最离谱的当属财务部副部长,用互联网黑话写了一篇五千字报告,通篇词藻堆砌概念输出,突出一个狗屁不通,全文看下来也就开头的“尊敬的黑泽先生”和结尾的“您忠诚的下属”有用。

琴酒欣赏他在上司雷区蹦迪的勇气,当即给他安排了全天候循环广播套餐,让人在总部将这篇报告朗读了整整三天。

故事的结局是琴酒学会了互联网黑话,而搞事的小崽子连夜改名,并搬进了自己用脚指头抠的别墅。

现在想想,虽然在彭格列待的时间不长,不过留下的大多是愉快的回忆,就连最忙碌的几天都充满了愉悦的气息,组织跟它比差远了。

果然,跳槽要趁早啊。

桃矢不知道琴酒的想法,随口问道:“房东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

“不。”琴酒摇摇头,思考片刻后用笃定的口气说:“互联网基于概念,概念又以起名为本,比如至今无人能懂的生态化反,属于浪漫幻想的领域。而我的两份工作都是实业。”

桃矢似懂非懂地点头,考虑到自己也马上要步入为工作头疼的年纪,便多问了一句:“那根据你的工作经验,实业和浪漫幻想哪个更靠谱?”

“我建议你往学者的方向走。浪漫幻想……我是说互联网和金融业不太适合你,而我之前涉及的实业对你来说可狱不可囚,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琴酒颇为认真地提出建议,即使稳重敏锐如桃矢,也不禁被他唬住,慎重考虑起要不要先把互联网和金融暂时排除出专业和就业选择。

见他陷入了由自己引发的思考,琴酒挠挠鼻尖,藏好眼里那一点小心虚,悄悄拿起一只藤雕挂钟放进他的推车。

第64章

琴酒陪桃矢买完东西, 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的事了。

大件物品交给商场运送,下午能到。小件的则由两人大包小包地提着出了商场,放在白马车子的后备箱和后座,跟随他们一起到家。

和一个小时前相比,白马此刻的表情舒缓了许多, 估计是家里的事解决了, 一路上的话也多了不少。

桃矢可能受之前和琴酒谈话的影响,心中仍惦记着往后找工作的事,于是就这个话题跟白马聊了两块钱的。

看得出他有朝学者方向发展的打算,问的也多是这方面的问题。白马出身名门, 从前在国外读书时接触过几位研究世界史领域知名学者,倒也真的给他提了一些意见。

不过这一类的谈话内容就彻底与琴酒无关了。

回到小区,琴酒三人拎着十几个袋子乘电梯直达八楼。由于他们一根空闲的手指都腾不出来,所以没有按门铃,而是抬起脚尖轻踹两下门板,顺便一人叫了一声。

反正整个八、九、十楼都属于琴酒,不会影响别人。

片刻后,大门打开,开门的是头上顶着毛巾的安室透。

他换了一身休闲服,头发湿漉漉地滴着水,一副刚洗完澡的模样。身上有一股混合着薄荷味洗发水和火锅底料的奇怪味道,不能说香气四溢,只能说古怪至极。

琴酒的鼻尖动了动,嫌弃地退后一步:“你身上什么味道?”

“还没上桌的火锅底料,以及刚盛进碟子里的麻油。”安室透擦拭着头发,无奈摇头,“这就是抓住凶手所要付出的代价——不只是我,工藤现在还在浴室里,恐怕不搓下一层皮是不会出来了。”

说完,他接过琴酒手中的袋子,轻轻松松提了进去。

“你们抓凶手抓到火锅店去了?”琴酒虽然跟在他后边,却没有靠得太近,实在是那个味儿太冲了,多嗅两口感觉重感冒的鼻塞都能疏通。

“他自己跑进去的。”

房门推开,新一沉着脸从中走出,头发已经用吹风机吹得半干,微湿的几绺松散地垂在额前。

琴酒默默给他让路,并退到更远的地方。

如果不是他出现幻觉,那就是新一身上真的有鱼火锅的味道,这味道被沐浴露的香气一中和,好家伙腥出羊肉的膻味,简直令人窒息。

纲吉好似已经习惯了,盖了条空调被,蜷着腿窝在单人沙发上,若无其事地用木勺挖着三色冰淇淋吃。

他眼底含笑,温温柔柔地说:“幸好你们迟了十几分钟回来,等到了屋子里的余味被空气清新剂和窗外的寒风一并扫去。但凡早一步……你们现在也已经适应了。久闻不知其臭,这个道理我只能说懂得都懂。”

“……嗯,我一向运气不错。”琴酒的表情一时变得一言难尽,“这次格外不错。”

安室透闻言,意味不明地笑了笑。

好在这事只是个小插曲,或者说,有人认为这是小插曲,并不放在心上,一天就这么安安生生地过去了。

直到夜晚来临。

“叩叩叩——”

安室透搂着枕头,锲而不舍地第五次敲响琴酒的房门。

“阿阵,我们并没有出现感情问题,你为什么赶我回我的房间睡?”他一本正经地问道。

“为什么你心里没数吗?”琴酒的声音透过门缝,即使听不真切,也能让人感到格外坚定,“我不想跟火锅睡一张床上,会影响我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