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他们才带着两个孩子,结束了从一个贫民窟,到另一个贫民窟,流离失所的生活,回到了叔父留下来的大宅子。
不过,宅子是大,但也很空。
日寇撤退的时候,把这里值钱的东西,都顺走了。
为了维持生计,慕云生除了靠姐夫帮忙安排,在一所高校当会计,周末还兼职到跑马场卖马票。
空余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了。
他也很想如夷陵老叟一样,靠着热爱的写作,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但是现实不许啊。
他写的武侠小说基调悲苦,不受读者欢迎,还常遭投诉。
跟夷陵老叟的收入,完全不能比。
他晓得现实的困局是怎样的,也晓得破局之法,仍不想违背本心,坚持做自己。不愿放弃武侠小说的创作,也不肯将就读者的喜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为爱发电”。
但是,最近,情况有了变化……
苏椰找上门的时候,他的夫人蒋碧正在烧书——
由秋入冬,夜里降寒,家里的炭烧完了,一些散乱书稿,没机会发表了,留着也浪费,说不定还有后患。它们的主人说了,不如做点最后的贡献,都烧了罢!
看清楚了火光中的“瑰宝”。
苏椰惊呆了,手中的食盒差点没拎稳。
她脱口而出的话都打了结巴,“这、这不是那个暴殄天物么?”
蒋碧怔了一下。
“小姑娘,你是……饿了?”
她看了眼苏椰手上的钵,哇,好大一个钵!家里一定有不少张嘴,等着饭吃吧?唉,战争刚结束,家家都不容易。想到下个月,大儿子毕业,到报社报到,就能帮衬到家里,这心里一舒坦,便好心道,“你等着哈,这一锅馍馍马上就蒸好了!一会儿,婶子给你把这个钵装得满满的。”
“?”
苏椰反应了两秒。
低头看了一眼手上的食盒,才反应过来。
嗯,顶部与底部平行又平稳,边缘圆润不割手,古装剧里,常常跟下山化缘的和尚一同出现。此刻,拎在她的手里,是挺像一个……要饭的。
“不不不,我这个不是……”
她急着解释,又解释不明白,干脆略过这一茬儿,直接表明了目的,“我是慕云生先生的粉丝,呃……就是他的读者,特意来找他的。先生在家么?”
“哈?”
蒋碧一脸的不可思议。
从慕云生第一天写武侠小说起,她就是他的第一个读者。
每一篇稿子里的每一个错别字,都经过了她的仔细校对,确保无误,才交付报社。
她懂他的思想,他的表达,也懂他的小说为什么不受欢迎。
总写悲剧,看了容易心堵呗。
“你的品味,还挺特别。”
蒋碧生了疑,不大相信眼前这个小姑娘,真的是丈夫的读者,就算真的是,也有书信投诉不过瘾,跑上门来骂人的嫌疑,便说了,“他不在家,报社的朋友拉他去吃酒,可能过会儿就回来,可能待到晚上,说不好。”
望她识趣,见不到人,便自行离开。
没想到……
“哦,这样啊,我能在这里等一等他么?”
苏椰把前三次来民国,说过的托辞,又添油加醋地复述了一轮,“其实呢,最开始迷上慕云生先生小说的,是我家阿爸。阿妈很爱阿爸,阿爸喜欢什么,阿妈也跟着喜欢。阿爸看完,赞不绝口的小说,搁置到书架上,阿妈就会取来,小心地包上一层书皮,叫它能够存放得久一点。包完了,也会翻开看看。然后,她觉得不错的,有一定人生道理值得学习的,便会喊我一起看。我们家一个传染仨,都看过贺护六部曲,都成了慕云生先生的书迷呢!《贺兰雪》和《青衫隐》里有一道美味,叫金鳞戏珠煲,是薛家祖传下来的……喔,忘了说,我家是开饭馆的。阿妈天赋高、手艺好,听闻了一道没见到的美食,或是在别处尝到了一道没做过的美食,就想自己动手试一下,效果好的话,便会列进饭馆的菜单里。‘金鳞戏珠煲’贯穿了先生的几本小说,非薛府家宴不出现,阿妈便心动了……”
蒋碧的眼睛亮了。
多年前,武侠小说家的圈子里,就流传着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
传说中,有一个叫江湖饭馆的地方。
生活在那里的人,跟《驭剑飞仙》里的剑仙一样,驻颜有术,且已接近半仙状态,比普通人的生命周期,多了数倍。普通人活一年,那里的人就跟过了一天差不多。因而,十几年都不见老。
每隔几年,便会派出为食女使——
选中凡间当时最有名气的武侠小说家,将他笔下的美食,用热锅热油还原出来,盛入特殊的食盒子里,送到本尊的手上。留下两锭金子,换取这一道美味,在江湖饭馆的归属权。
而后,飘然离去。
至于,江湖饭馆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来自古老的仙境;也有人说,来自遥远的异时空。
没人能说的清楚。
就算是声称见过为食女使本人的刀戈和夷陵老叟,也说不清楚。
据说,与刀戈先后成名的引剑堂主,也有幸得到江湖饭馆的青睐,签署下了一份美食授权合同。但是呢,引剑堂主已经消失很多年了。没有人晓得他的下落,也就无法从他口中得到证实了。
不过,很多人是不信真有什么为食女使的。
针对这一传说,更多的说法是,刀戈和夷陵老叟两个人,为了彰显自己在业内的卓然地位,生编出来的一套说辞。
就跟刘邦梦里斩白蛇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