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江湖送外卖(85)

作者:叶凫舟 阅读记录

今次,蒋碧瞧着眼前这个身穿中山装的小姑娘,听她一番侃侃言谈,琢磨着,跟传说中的为食女使,很像呢!

居然是真的么?

她试问,“你家的饭馆,可是叫‘江湖饭馆’?”

苏椰愣了一下。

自己编好的说辞,还没说到呢,怎么先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了?

她支吾道,“您……听说过?”

蒋碧一脸喜色。

为食女使光临谁家,就盖章了谁是当世第一流的武侠小说家。

原本,慕云生是不敢奢望这一殊荣的。

他的笔下,浸满了苦难的滋味,全然没有武侠小说该有的

快意恩仇,人气跟前辈刀戈、引剑堂主、夷陵老叟们,是万万不能比的。

当世第一流的武侠小说家?怎么都轮不到他。

这一传说,他听过笑罢,从没有过什么期待。

但,知夫莫若妻。

不是丈夫的写作水平不够,而是当时代的读者欣赏水平不够,他是一个领先了同时代太多的伟大的作家,注定不被平庸者理解。

若这为食女使如传说所言,乃非凡之人。

她的出现,她的认可,对丈夫而言,该是多么大的安慰?

可不能叫她跑了!

蒋碧赶忙停下了手上的活,拉着苏椰进了客厅,端茶倒水,一应礼数周全。再看了一眼她搁在桌子上的“钵”,呈黑白两色太极状,才反应过来,这代表的,不就是贺护六部曲里,白道之首的太极门么?可真是有心了呀!遂问,“这个,是个食盒吧?”

苏椰点头。

蒋碧再问,“这里面,装的可是‘金鳞戏珠煲’?”

苏椰再次点头。

心想着:慕云生的这位夫人,怎么懂得这么多?

怎么总是抢自己的台词?

这什么路数啊……

“一开始,我还以为您是家里有困难,才上门来求助……”蒋碧歉笑道,“怪不好意思的,是我这个妇道人家,没见识了。”

苏椰年纪小。

此前,还没人对她用过“您”这个称呼。

她诚惶诚恐,解释道,“都怪我家阿爸,仗着木匠活儿做的好,总爱在饭盒上搞些花头。”

蒋碧的问题特别多,问完一个,又来一个——

“您是打哪儿过来的?”

“刚在中山路附近的影院,看完了一部名叫《小城春色》的文艺片,散着步,就走过来了。”苏椰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我觉得,这是一部很难得的电影,跟慕云生先生的小说一样,充满了悲情写实主义特色。它不是拍给这个时代的人看的,就像先生的小说,几十年后的读者,才品得出其中真义。”

她正说得头头是道,慕云生回来了。

但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第46章

慕云生VS金鳞戏珠煲6……

“《小城春色》啊,好电影!”

慕云生踏步进门,刚巧听到了苏椰的一番言论,将他的小说与新近上映的《小城春色》放在一起比较,得出同为悲情写实主义的结论,他感到无上的荣幸。

自战争结束,他恢复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见过了山河疮痍,众生之苦,他走上悲情写实的路子。

这几年,被读者骂的多了,骂麻了。

他有心情回怼,就洋洋洒洒来上一大篇,大多时候,都是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

某一天,当真的有一个知己出现。

看待他小说的态度,不是不解、批判,而是认可、欣赏。

他还有点不习惯呢。

不过,这个人是谁呀?

看上去,年纪不大,还是个学生吧……

他看向妻子,妻子满脸都是喜色,不知在高兴个什么。

他困惑了,难道是,蒋家五服之外的远房亲戚?

“是你?”

说话的,是跟着他一同进门的故友张年年。

战争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事,他们也有几年没见了。

她的一个香港朋友,是做导演的,看上了《青衫隐》这本在大陆少人问津的小说,想要改编成电影,通过她联系上了连载报社,才找到他。

原本,签完了授权合同,她就该离开青岛了。

包厢里,饭桌上,几个人畅所欲言,几杯热酒下肚,纷纷抱怨起了文协,一年严过一年的文/化管控政o策——

“唉,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

“听说啊,充满‘暴o力行为’的武侠小说,在重点关注之列。”

“不止武侠,以后不管写什么小说,上头都会派下指导人员,教你怎么塑造人物,以及往什么方向写。”

“说不定,再过几年,一道封禁令下来,直接不让写了。”

“我就说,这一行啊,没出路的,趁早转行吧!”

…………………………………………

当他说起了封笔打算,家里攒下的书稿,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同废纸没两样,不如烧火取暖时,张年年又起了别的心思——

力劝他不要再糟蹋人类“瑰宝”了。

书稿不要了,干嘛烧了?卖给自己嘛!

于是,张年年跟着他来到了宁波路四号。

嗯,收废品。

谁成想,她一见到家中来客,就上手了。

亲亲热热地拥抱完了,还要拉着人家的手不撒开,又惊又喜。

他都看蒙了,“你们……认识?”

“我的老朋友了!”张年年解惑道,“好几年没见了,怪想她的。没想到啊,今儿给我逮了个正着!”

说着,抓着对方的手又紧了紧,生怕她跑了似的。

“都是熟人啊?那敢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