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古方街寻家酒楼。”
曾青得了令并未多问,他赶着马到前头,低声吩咐那车夫改变方向。
“古方街?这不是丽正教坊的位置?既然要去丽正教坊,何不让县衙的人带路?”
“你瞧那几人,像是能乖乖听话的模样?”
刘槿熙忽的想起方才沈淮之那样动怒,撇撇嘴打趣道:“那又如何?沈大人不是一样将他们治得服服帖帖。”
“少来。”沈淮之白了她一眼,双手呈抱臂姿势,似是还对她有戒心,“你可有想起什么?”
刘槿熙无辜摇头。
“那你觉得。”他的眼睛突然闪闪发亮,“那杀人纵火案与你有没有关系?”
“当然没有!”她不满地撅着嘴反驳道,“我可是好人!”
“也许吧。”沈淮之并不打算继续这个话题,“一会儿你可别冲动,可要听我指令,不然我会把你送回去。”
“你威胁我?”
“也可以这么说。”
刘槿熙故意模仿着张捕头的语气坏笑道,“小的不敢。”
沈淮之又白了她一眼,她还知道拿他取笑,要不是他,小命都没了,不过她也算是帮了他不少忙,他想了想,索性闭上了眼歇息。
马车停在一家名叫宝元斋饭馆。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光彩照人,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便消散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悲从中来,她不免有些感概,不知从前如何,只道如今无家可归,沦为天涯沦落人。
“你愣在这做什么?该走了。”沈淮之似乎觉察出她的异样,说话的语气比平常缓和不少。
回过神来,只见沈淮之已经同曾青说完话,此刻曾青等人也不见了踪影。
“去哪?”
“跟着我就是。”
她很快便跟上沈淮之的脚步,想来他走得也没有那样快嘛,也许是她长高了,思绪不知不觉中又不知道飞到了何处。
第7章
丽正教坊前停着五架马车,大概十余个小厮来回搬运着马车上的货物。
大门是檀木制的,并无其他加以装饰的东西,大门两侧各挂着两盏红灯笼,显得古朴而厚重。
这晋阳的丽正教坊颇负盛名,前朝因战事曾迁都于此,后来虽搬回长安,可这名头却是不曾改,皇城的优伶舞女多数也出自于此,据说当今得宠的贵妃娘娘也是晋阳出身。
“店家,来两碗招牌拌面。”
“好嘞,二位客官请稍等。”
“曾青去了何处?”刘槿熙见他自顾自坐下,忍不住打听起方才他们讨论的事。
“你这么关心他跟着他就是,跟着我做什么?”
“那不一样,曾青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
沈淮之顿时瞪大眼睛,着急忙慌地将口中的茶水咽下,打断道:“约法三章!”
“我知道。”她笑嘻嘻地撇撇嘴,坐在沈淮之的身侧。
“张捕头,您怎么来了?”
两人循声望去,只见斜对面的丽正教坊大门前站着一个男子,门口站着观望的女人见了他便毫不犹豫地笑脸相迎。
女人看上去四十上下,眼角的皱纹层层排列,虽是如此,岁月的痕迹并不能掩盖美人的样貌,一双桃花眼含笑春风,笑起来宛如绽放的桃花,艳丽的橙红色长裙,却不叫人觉得艳俗。
“张捕头,他与那女人认识?”
“看来今日另有收获。”
“顾三娘。”张捕头作揖打了招呼,随后与女人并行入了丽正教坊。
“大人何故不去看看?”
“我去了他未必欢迎,且若是打草惊蛇……”他故意止住话题,意味深长地将目光移到刘槿熙身上。
“看我做什么?”
“二位客官,面来喽!”店家端着热面放在了桌板上,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快吃吧,一会儿可还有好戏。”
“知道了。”
这是家小摊,桌板都是露天放置,她盯着瓷碗边的缺口,拿着木筷始终没有下手。
“你吃我这份。”
沈淮之一眼瞧出她的心思,正好他面前的瓷碗是完整的,便抬起手将两碗面的位置交换。
“那个,谢谢。”
沈淮之无言,抓起木筷便是狼吞虎咽。
这面看着成色不怎么样,味道却是一绝,酱油色的酱汁伴着独特搭配的佐料浸入面条,一口下肚,已然回味无穷。
深秋的夜来得匆匆,一份面条下肚,已见天色暗青,弯月爬上树梢。
街道渐渐热闹起来,姑娘们争先恐后地涌出教坊的大门,邀着三四个伙伴一起在街道上徘徊,冰冷的夜晚顿时多了不少蓬勃生气。
杂耍艺人开始在街边表演,旁边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各种小摊前逛街的公子姑娘们络绎不绝。
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只见曾青走到一家最热闹的摊贩前与姑娘们攀谈。
这位置极佳,且曾青相对他们来说正好是侧着身,他们不仅可以清楚地听见曾青与姑娘们的对话,还能捕捉他们的神情变化。
“好一个美人,既然如此就该配上最明艳的牡丹才好。”
曾青轻笑,右手从背后变出一朵粉色的牡丹,直勾勾盯着眼前的姑娘打趣道:“不知姑娘可否愿意让在下帮忙戴上这美丽的鲜花。”
曾青五官端正,高耸的鼻梁半挡着灯笼光亮,使得左侧的脸打着阴影,邪魅的笑容在药业的火光下显得更是撩人。
那姑娘似是有些心动,她点了点头,半含着头等待曾青为其戴上干花。
旁边的伙伴们纷纷起哄,姑娘粉扑的小脸在月光下更是红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