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去我没有意见,可这一次出去再回来就过年了,今年年夜饭你要是想继续吃素,那就什么都别带回来。”语气平平淡淡,就像在阐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冉佳怡说的可是真心话,如今她全幅心力都铺在了甄家的养鸡大业上,对崔家不管多少最终都会落到别人手中的东西没什么兴趣。
可,有是一回事,没有又是一回事。
说的难听点,要是崔大有完全不能为养家做出点贡献,那原主母子要这个丈夫和爹干嘛,自己带着孩子过不是更香?
当然,这话冉佳怡不会说出口,在古代一个男子就是家里最大的依仗,哪怕这男人是个废物,可有总比没有好。
崔大有被气的说不出话来:“你,你说的都是什么话,我在外面辛苦赚钱你就说这风凉话。”
冉佳怡斜斜瞥他一眼,“你赚多少、花多少我都不管,我只看你带回来的。”简言之,只要他有本事,花再多都没问题,可要是赚不到多少,还大手大脚当散财童子,那日子也干脆别过了。
没了男人的日子可能会暂时辛苦点,但她还有娘家两个兄弟做依仗,也不是完全过不下去了。
崔大有争辩不过,也不知道有没有反省自己做错了没有,落荒而逃。
-----
不欢而散,崔大有再次出去打零工,冉佳怡又恢复了在甄家忙活的日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维系,甄家的鸡数量始终维持在100上下,不是冉佳怡不想扩大规模,可这点生意寄托了甄家全部的希望,人人都是希望它好的。
而自从鸡蛋有了固定的销路,银钱滚滚来,便壮大了甄家人的胆子。
甄家大弟和弟媳是稳妥的性子,一向听人吩咐老实干活的,以前听甄家二老的,现在就听有主意的大姑子的,是冉佳怡认为比较靠谱的亲人。
同是兄弟,老二家的两口子心眼就多的多了,在赚钱后就一个劲怂恿冉佳怡扩大规模,叫冉佳怡哭笑不得。
不过三家算是合伙人的关系,又是亲兄弟姐妹,处理起来就不能太过生硬。
冉佳怡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主要还是担心疫病的风险,地方就这么点大,要真是出了什么事情,那可就真的师全军覆没了,周围其他村子不是没有人尝试过养鸡喂鸭,可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防范措施不到位,时日一长总会被疫病毁个一干二净。
所以即使为了家里一百只鸡的安全,冉佳怡内心并不愿意在此时扩大规模。
况且如今甄家养的一百只鸡所需要的伙食和打扫就足以累的一家人无法脱身,不喂饱了就没办法下蛋,不打扫干净就容易滋生细菌和疫病,总而言之,就没有一天是轻松的。
二弟媳两口子虽说有小心思,可对于冉佳仪这个最开始出主意的大姑子还是十分敬重的,主要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听了她的话后虽然心中还有些许疑惑但是也照样听从了,没再有什么异议。
不过他们提出来的也确实提醒了冉佳仪,贸然扩大养鸡的数量并不可取,因为他们现在人手和条件都不够。
养鸡的总数控制在一百只以内才是他们目前可控的范围内,但是并不一定这一百只鸡都要用来下蛋才对。
一百只鸡下蛋确实不少,但鸡蛋的单价并不高,如果单纯靠鸡蛋来赚钱,这辈子都不要想什么大富大贵了。
相比较而言,鸡本身就值钱的多了。
只是这时候鸡的成长期特别慢,没有后世那种三个月速成的肉鸡,这也意味着他们鸡的出产是有限的。
思来想去,冉佳怡最终还是从一百只鸡里面播出了四十只的数量。专门用来做整只鸡的买卖。
如此每天剩下的鸡蛋就只有六十个,刚好够镇上两家早点铺子的需求。
----
从小一点点做起,看着不起眼的生意,其实赚起来的利润也并不少。
短短一年下来,甄家众人就积攒了一笔不菲的银钱,与镇上的富户不能比,但在村子里已经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
只甄家人的性子一如往前,他们并没有因为手头上突然有了钱就开始大肆挥霍,而是十分小心谨慎地规划着一点点钱的用处。
最主要的是有冉佳怡提前给他们画好的大饼在前面吊着,那就是扩大养鸡场的规模。
这一年间大家都能看见最后赚的利润,心动是一直都有的,只也知道冉佳仪说的都是实话,不能因为未知的利益就看不见眼前的风险,故而只能将心动按捺下来。
但就是在他们的不断怂恿下,冉佳仪萌发了一个新的主意。
既然一次养一百只鸡是合适的,规模不适合一再扩大,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从养鸡场的数量上来下手。
也就是说一次性养两百只不可行,但是在两片不同的地方隔上一定的距离,同样养上两批的一百只鸡。是完全可行的。
只是甄家现在所拥有的宅基地和自留地位置都太小了,这么短的距离并不足以分散风险。
最后他们把主意打到了村子的那片后山上,说是山,其实用山丘称呼或许更为恰当,这样的土地并不适合种粮食,但是如果圈出一块用来养鸡的话,貌似是可行的。
山是有主的,如果他们个人想要用的话,要给村子里交上一笔租金,这就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甄家也是存够了足够的银子,才敢把主意打到这上面的。
这一次合伙依旧跟上次一样是三家一起的,不得不说,在这落后的古代,一家人凝聚在一起才是最为团结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