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有人,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甄家包了村头的一片山地,用来养鸡。
其实单是看着村人们也是十分羡慕,不用细算光看其表面过的如何就知道了,一家子上下都做了新衣服,家里的伙食天天有蛋,是不是就会有肉香传出,一看就知道甄家是肯定赚了不少钱。
人家能赚钱自有人家的诀窍,他们羡慕不来,但平日里到底有一份酸气。
如今甄家包了一小片山头,村民们都能从中拿到一小笔银钱,不多,可到底白来的,吃人嘴软,村人反应顿时就和缓了。
有了两片区域,冉佳怡便重新规划了一下其用途,自留地那一片的鸡还是留下来下蛋用,而山里圈出来的一大片地则用来养肉鸡用,常跑的鸡肉质会更劲道些。
只要他们只需要照顾一百只鸡的时候尚且累的够呛,等到如今两百只则是完全忙不过来了。
有心无力之下,甄家为此还不得不花钱在村里雇了两个帮忙的妇人,这两人都是村里情况比较严重的,一个是带着小孙子的孤寡老人,还有一个是有七个孩子的亲戚家。
请他们过来帮忙,也算是给一些帮他们减轻一点负担,为此还在村子里赢得了不少好评。
之前村里经常会有人说些羡慕嫉妒的话,一般人听一句就算了,但是在村里雇人的事情出了之后,就突然冒出来了很多指责那些阴阳怪气的人,仿佛一下子甄家在村子里的人缘就好了起来。
原本也就是在家门口的小打小闹,仅村里人和一些亲近的人家知道。等到包了山头就彻底不瞒不住了。
至少原主所在的崔家村几乎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很快一向不搭理外事的崔大有也知道了。
霎时,他仿佛明白了妻子老是一年多老往娘家跑的原因,想必就是为了甄家养鸡的事情,只他以为妻子纯粹过去帮忙的,内心还有些不忿,好好的家都不顾了、去帮娘家干活,自己这是娶了一个什么样的妻子啊。
不过很快,甄家的行为就直接打脸了。
--------------------
第270章 第十六个世界
小柱子这几年一直跟在娘亲身边跑前跑后, 因为吃得饱、干的活儿也不少,原先瘦弱的身子骨倒是好了不少,至少看起来不再是原先那股弱不禁风的味道了。
崔大有心思不放在家里, 对家中的妻儿关注也少, 妻子的变化也就罢了, 儿子变化这般大,崔大有还是看的见的。
儿子长得好,他自然高兴, 只是想到这些都是因为妻子娘家的帮助,他心里就颇有些不得劲儿。
或许是幼年时受过他人的帮助太过,尽管他对此心怀感恩, 但从内心来讲,他并不喜欢这种感觉。
那种他人对你有恩, 所以你就欠了人的, 以后必须报答人家的感觉实在叫人觉得羞耻,这与人是否善良无关,而是为人那微薄的尊严在作祟。
他一直尽力帮助别人也有这种心理的缘故,欠了人家的就得还,且还多少都嫌不够, 以免被人骂一句白眼狼。
故而崔大有看着如今儿子的模样,反倒不是那么高兴, 却又说不出什么,之前儿子瘦弱的模样他也看的见,他这些年往家里带了多少东西自己心里清楚。
只受人恩惠就要还, 甄家给了娘几个好日子过, 那么妻子自是要回报, 之前一次次往娘家跑怕就是为了这个。
崔大有心中不上不下, 哽着一口气,想着下次出门一定要挣得银钱回来,总不能一家子都欠着别人的。
但他的这个愿望注定实现不了了,因为,甄家出钱将自己的儿子送去了学堂,这一下子欠的可就大了去了,崔大有真是想想就心慌不已,学堂的束脩就不便宜,加上后面的书本纸笔花费,对如今的崔家来说是一笔堪比天价的高额支出。
其实如今小柱子也不过才五岁的年纪,虚岁说起来倒是有七岁了,勉强也能进学堂。
可这村子里又有谁家舍得送孩子真去进学的,便是那有些小钱的村人家,能在孩子十岁左右送去学堂念两年书、长大了能在镇上当个活计、账房就是顶好的了。
换言之,在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送去学堂,说不得其中就有几分天大的期望呢。
冉佳怡自然是有期望的,这年头士农工商阶级分明,且不说对不对,事实就是如此,想要让自己过得好,就得努力往上爬。
她先前努力赚银子就是为了送儿子去学堂、让女儿过的好,如今手头有了钱自是第一时间送儿子学堂,十年寒窗苦读,可不是说着玩的,早点进学才多一分希望。
只她的银子不能过明路,只能借着甄家的名头,少不得面上再多做几分戏,这样虽然费事了些,可到底安心不是,她可不敢赌,要是拿了银子回去,在她手上捂热钱会不会就被哪个脸大的借了去。
辛苦赚来的钱,这东西用在自己身上叫舒爽,用在别人身上就叫憋屈了。
-----
“总之,小柱子不能去学堂。”崔大有这句话给冉佳怡的筹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叉。
遭到了崔大有的反对实在叫冉佳怡实在想不明白,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对儿子好的事情啊。
“为什么,小柱子身体不好,以后下地也够呛,不读书还能干什么?”冉佳怡道出现实。
崔大有支支吾吾:“你怎么能接受娘家这么大的恩惠,你以后拿什么来还?”
冉佳怡好笑:\”那是我娘家,有钱愿意帮我,说什么还不还的,我不也一直去帮忙嘛。\”
崔大有急了:“这怎么一样,平常去他们家吃饭就算了,上学堂这样大的事情是肯定不行的,咱们可还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