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真到不想认的时候,法理名分就能拿出来说事了。
毕竟除了皇帝本家和皇后娘家之外,还真没有人能正儿八经说是皇亲国戚。
顾琛再怎么受宠,也不过是妃妾之子。皇子的身份自然尊贵,但真要计较起来的时候,也能拿来恶心人。
毕竟如今的皇后比他大不了几岁,可生不出他那么大个崽。
胡正不满的是,顾琛身为皇子,关注点居然不是南燕的细作挑拨,而是在不确认证据的情况下,就直接说他污蔑。
“皇上,此事非同小可,还请皇上明察。”
胡正五体投地,恳请皇帝重视。
皇帝看着地上的大臣,再看看心爱的儿子,心中升起一种难言的情绪。
他们在逼朕!
他首先想到的,不是社稷安危,而是大臣们在用此事逼迫自己挑选成年皇子为储君。
侯大是个什么材质,他多少心里有数。
南燕就算要收买奸细,也不应该找这样一个同伙。那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跟他合作,岂不是自讨苦吃?
但此时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被架起来了。
不管证据是真是假,都在提醒他,为了江山安危,应该立成年皇子为储。
果然,不等他发话,立刻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南燕狼子野心,世人皆知。此时因先太子薨逝,立刻便跳出来搅动风雨,想要乱我朝堂社稷。正是因储位空缺人心不稳,才给了他们机会。为安天下民心,还请皇上早日定立储君。”
“请皇上早日立储,以安天下。”
大臣们不论心中支持谁,把立储之事提上议程都是统一的。于是一瞬间,堂下便呼啦啦跪倒一片,纷纷请求皇帝立储。
皇帝看着这群气势汹汹的大臣,再看看孤零零站在一旁的幼子,心中的天秤朝儿子划了过去。
“呵!朕还活着呢!立太子才能安天下,那还要朕这个皇帝做什么?”
“皇上息怒。”
“息怒?我看你们是故意在气朕!哼!”皇帝袖子一甩,直接下朝了。
大臣们跪在原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反应了过来。
皇帝这是既不想立魏王,也不想立肃王。看之前的圣旨,仿佛也不想理福王。
那他看上的是……
所有人都把头转过去,探究地看向了顾琛。
瑞王,年十三。
听闻有几分聪慧,但除此之外并未见有所长。
他为太子,那大大臣们将拥有极大的话语权,这对某些有野心的朝臣来说,是件好事。
尤其相比起其他几位亲王,瑞王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年纪尚幼,尚未娶亲。
若皇帝当真有心立他,那为其指定一门婚事,再选好托孤大臣,也不是不行。
然问题是,几位王爷肯么?
谢月泉站起身来,笑盈盈地看了瑞王一眼,回过头,跟其他几位同僚打招呼。
实在不是他心态太好,而是瑞王的确毫无威胁。
皇帝是怎么想的呢?
他选谁不好,偏偏选瑞王?
不是逼着他们这些臣子让皇上丢脸么?
“皇上啊!这可不是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心狠,实在是微臣太过忠心耿耿,不忍皇家血脉混淆啊!”
第34章
飞马出京,急诏福王。
此次与之前不同,皇帝下达了密令,其中暗示的极为明显,只要他回京,太子之位便非他莫属。
大理寺的证据,把瑞王推到了一个极为被动的位置。除非能拿出证据,证明侯大与南燕奸细没有任何关系。
但能不能找到证明其清白的证据是一方面,就算能找到,又要花费多长时间?他还能不能等得及?
皇帝已经隐隐感觉到有些东西失控了。
好像从太子去世开始,自己所有的计划,全部都被轻易破坏。到如今,不管是他的大臣们还是他的儿子们,仿佛都已经猜透了他的心中所想。
顾琛到底太过年少,又没有根基。想要捧他上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削弱其他人,让他的弱势变成优势。
但此时,在所有人都已经注意到了他的情况下,如果他继续一意孤行,最后大概不仅不会达成目的,还有可能直接把小儿子逼死。
他到底,时日无多了!
皇帝捂着胸口,将翻涌而上的呕欲强压下去,又写了两封密信。
他就是对忤逆自己意愿的儿子们心怀不满,即便最后不能立瑞王为太子,他也让其他人先争个你死我活,谁也别想轻易得到自己的皇位。
大概于皇帝而言,亲情儿女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江山曾经重要过,却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他像一头年老却不甘平寂的狮子,疯狂地想要证明一些什么。
但一切终究是徒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势态朝自己不希望的方向狂奔而去。
京中突然开始传出一些流言,说皇帝昏庸刚愎自用,惹得上苍不满,将降下灾难云云。
这些流言起先只是悄悄在街头巷尾的乞儿们当中流传,然后以飞快的速度蔓延开来,不过短短几日,便人尽皆知。还有些别有用心之人编成歌谣,故意传唱,如此一来,朝中大臣们想要假装听不见都不行。
看来瑞王是要坏事了!
顾明昌十分懊恼,他怎么就那么傻呢,以为儿子永远犟不过老子。
一开始他很着急,生怕益王上位,每天像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