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117)

作者:插柳成荫 阅读记录

“大哥,三哥,你们去过安城吗?”俞荷奔奔跳跳边走边问。

“你爷和你爹年轻的时候去过。” 李二娘笑着说,“回去问问你阿爷,你怎么问起安城?”

“没什么,就好奇。”

俞有钱也知道码头有人收鸭子和大鱼的事,每年小雪后都会有人来收,今年来的早了些。

“阿爷,明天我陪你去打鱼,我们做点腌鱼冬天吃。”

说干就干,爷孙俩半夜起床,俞荷做了两碗鸡蛋汤泡馍,成武追着两人一人一碗热米皮,帮忙把蓑衣和船抬到村口码头。

“二哥,快回去睡会

吧,时间还早呢!”

俞老头抻着船渐行渐远。

成武才小跑着回去。

“阿爷,起雾了,好大的雾!”俞荷紧张看着面前突然出现的大雾,眼前即是有灯也什么都看不见,他们才出了村没多远,这会儿前后都不着边儿。

“怕什么,忘了我会凫水啊。等明年夏天你也要学会凫水!”

俞老头就这样把船停在水中央,这附近他熟,水底下有什么石头他哪个没摸过,只是这大雾好生奇怪,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拉开渔网撒下去,裹上厚厚的蓑衣戴好斗笠,爷孙俩看着眼前白茫茫的大雾,坐等太阳。

“俞荷,要不要钓鱼?”俞老头拿出一根细细的线,绑上烟袋里取出来的鱼钩,轻轻的往水里一抛。

“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俞荷,这时候不要慌也不要怕,且看阿爷给你钓大鱼!”

须臾,只听水面哗啦啦作响,有大鱼上钩了!

第72章

爷孙俩在船上等了两个时辰。

天,终于亮了,围着他们的大雾仿佛瞬间被阳光冲散。

露出平静的江面,四周,虫鸣鸟叫,乍现。

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俞荷有一种见生见死,死去活来的感觉。

淡定的俞老头一边拉网,一边笑着说:“下次出来,我们带上锅和小泥炉,再带点炭,煮鱼吃。渔网挺重,看来今天的收获不错。”

一共网到七八条大草鱼,一条最大的金色鲤鱼尤其显眼,网底还有半盆巴掌大的小鱼。

俞老头和俞荷说:“金鲤鱼越过龙门,就能成龙,自有广大神通。我们放了它!”

“阿爷,都放了吧,我们买鱼吃。”俞荷压根不敢吃这些鱼。

“那不行。”俞老头笑着把金鲤鱼放走,把大草鱼用草绳穿好,捆好渔网。

“回了,回了!”

船儿一动,就见成人手臂长的金鲤鱼在水中几个摆尾,不见了踪影。

今天这奇异的见闻,有什么寓意?

两个人回到家,家里上学的都去上学,摆摊也出摊了。

留在家里等人的马三面,一面骂一老一少逞能,一面心疼忙着给他们烧葱姜红糖水驱寒。

“你个老东西,你几岁上就水里来水里去,都五十了,还不安分!你还敢半夜三更去捕鱼,那时候阴气寒气最胜,你个老东西,你自己不知道吗?”马三面劈头盖脸一顿骂。

看着缩头缩尾的爷爷,俞荷想替他解释一下,马三面的指头接着数到她头上。

“还有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对水没有敬畏之心,上次落水差点人都没了,还敢跟着这个老不死的半夜出去,你们是要气死我啊!”

一老一少爷孙两个人被骂的像两只怂哒哒的猫头鹰,乖乖的端着姜汤喝。

喝了姜汤,马三面厨房生火,爷孙俩厨房烤了一上午的火,中午看两个人身体没有什么不对,才被马三面放出去。

下午,后院打扫卫生的俞荷,听说下游有大船翻了,十几个人找不到了,死了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

吓出一身冷汗,又觉得大雾和金鲤鱼是吉兆。

“是一艘收鱼的货船,大家都吓坏了,今年收鱼的指不定就这样草草结束。”

俞有钱心有戚戚,十几个人不见,现在码头,下游都是官府找人的船,其他大船听说此事纷纷绕道而行。

码头的船和人都被官府征用去找人,昨天还热闹的码头,现在连一个人影子都不见,靠在岸边的船能上岸的人家都上岸,不能上岸的都往白水镇方向停。

码头摆摊的都停了,马三面做主俞记小吃店继续开门,一家人免费给找人的人送一碗热乎乎的胡辣汤,陪着成武卖现蒸的热米皮。

没法走的仓库管事和雇工仆从,住在这附近的商人店主,结队来俞记小吃店吃饭,赵娟李二娘又做起了炒菜杂粮饭。

“还是俞记仗义,让我有口热饭吃!”十天过后,事情无疾而终,李辉李掌柜给俞老头倒酒,死活要和他碰杯。

“小兄弟,大家都不容易。”俞老头笑着说,“我们也只是尽一份力。”

“雪中送炭!”

“对对对,就是雪中送炭!”

“我们敬俞老先生一杯。”

店里的客人跟着起哄,场面热闹,结账的时候俞有钱给大家打八折。

打扫卫生,俞荷捡起一个个酒坛子,这些洗干净还能二次利用。

顾大安跑的一身汗,来找俞有钱。

“鸭子降价了,二十五文一只,还收不收?村里的鸭经济都在观望,我今天去乡里收猪,好几家都来问我,咱家还收不收鸡鸭。”

“收,现在每天做十只,还是能卖完。”其实这几天比前段时间卖的快。

“鸡鸭都要吗?”

俞有钱叫俞荷来商量,顾大安又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

马上立冬接着小雪,过了就是大雪节气,“小雪存菜,大雪存肉。”

现在收鸭子,有利可图。

上一篇: 故人来 下一篇: 和疯批反派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