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家,你能不能带上我们家的铁柱啊?他们调皮捣蛋不听话。”
“能行。只要他们扛得住小谭的武力镇压,我没问题。”
“谢谢小东家,他们皮实着呢。”大旺媳妇高兴的说。小时候跟着小东家练武,长大了岂不是也能跟着东家谋一个差事。
香婆子一合计,五岁了噙着大鼻涕的香萱,就这样被推出家门来了。
俞荷把朝云朝念,朝年朝勤,黄兴黄英,六个也从店里叫回来。
“所有人,现在从低到高排排站,先练半个时辰的武术,再练一个时辰的射击,等过了你们小谭师父这一关,就可以跟着我骑马出去玩儿了!”俞荷一身黑色短打骑在神气的枣红马上,声音里都是得了自由的愉悦和调侃。
“你们先练着,我出去跑一圈!”俞荷笑着催马,转头就出了大门,上了去张家村的大路。
“哇,俞荷姐姐好威风!”小念心心眼,捂住嘴。
“她不怕冷吗?”铁和柱两兄弟冻得发抖。
“胆小鬼才怕冷。”小念扭过头去不和他们说话。
臭丫头记仇!铁和柱看着拿个木棍过来的小谭,连忙伸手蹬腿,跟着小念学动作。
“小铁,胳膊伸直!”
“小柱,腿往外踢!”
“噗——”谁的裤缝扯开了?
“呜呜呜,我不练了!”小柱光屁股跑回去了。
小谭拿着竹棍,严肃的说:“我看谁敢笑!练武这样是很正常的事,是布不牢。”
门上看热闹的杨二嫂李萍几个大人,对着小柱哈哈大笑。
“哎呀,我们小柱皮肤真白!”
“大旺娘,今年过年给铁柱买一身新衣裳。”
小柱从此死活也不下来玩了。
十月,还在坚持的七个孩子越来越有架势,小谭拿出自己做的四张弓,开始教他们练习射击。
一身羊皮袄的俞荷也跟着练马上骑射,孩子们上午练,她一个人练一下午,老远就听马蹄嘚嘚嘚来回跑。
第一场雪下来,俞荷跟着邓郎中到延州各地去行医。
小谭留下继续带七个孩子练武,没想到香萱居然比小铁硬气,坚持下来了。
其他几家羡慕香萱的好运气,自家孩子大了,不适合跟着小谭学。
“我们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势必做到手到擒来,箭无虚发,听明白了吗?”小谭喊出了将军的气势。
“听明白了!”朝云七个孩子身姿挺拔,声音洪亮,齐声回道。
“稍息,今日早课到此结束!”
“谢谢老师!”朝云七个一起鞠躬,慢慢往前院来。
小谭自己又练习了一个时辰,顾嬷嬷来叫她吃饭,才跟着人回来休息。
“顾嬷嬷,小姐什么时候回来,家里也太没意思了。”
“……应该快了,听说应县大雪埋了人,邓郎中肯定也在那边。”
见了丹慧,小谭知道顾嬷嬷的消息是真的,又担心又后悔没跟着去。
第127章
应县大雪,导致房屋垮塌,好几个村子的人被埋了,当地的知县上书,周王调兵救援,俞荷跟在邓郎中身边帮忙。
邓郎中从早忙到晚,俞荷跟在他身边帮忙处理重病人,骨折的,头破血流的,昏迷不醒冻了的,老幼居多。
这些人家,年轻力壮的又忙着屋里搬东西,煎药的工作也是俞荷带着人做。
师徒俩和随行的医官士兵一直忙到再没有伤患送来已经第三天了。
“俞荷,前面有粥,你去打两碗。”
“好。”
俞荷跟着灾民排队,施粥的是知县组织的人,一人一碗杂粮疙瘩汤两个杂粮馒头,跟着排队的人很多。
“师父,你也吃点。”俞荷端着碗来,邓郎中接过,坐下休息。
“今年,不太好。第一场雪就这样大,还不知后面怎么样。”邓郎中忧心忡忡。
“师父,先吃饭。后面的事我们也决定不了。”俞荷将杂粮馒头泡在疙瘩汤里。
邓郎中吃了饭,俞荷拉着他到马车上歇一歇,“师父,有重病人,我再叫你。”
俞荷给邓郎中盖上厚厚的羊皮褥子,靠在马车车辕上闭着眼睛缓神。
接下来两天,天放晴,雪渐渐的化了,病人们挣扎着要回家养伤,知县安排他们村里的村民将人送回去,又安排了医官随诊。
邓郎中带着俞荷继续往前走,好在遇到的都是冻疮,头疼脑热的病人。
又看了两个老病号,两个人往延州来,延州十三个县走了一遍,邓郎中回家写给周王的意见和建议,俞荷回粮食店盘账。
小谭抛下学生,赶来照顾她。
“小姐,你下次出去一定带着我,你这回出去都一个多月了,我担心的睡不着。”
“饭量呢?”
丹慧顾嬷嬷一笑,听小谭说:“每顿三碗米饭,两个杂粮鸡蛋灌饼。”
“嘿嘿,吃不饱,饿的没时间想你。”
“嗯,顾嬷嬷丹慧,一定让小谭以后饱了。”俞荷笑着说。
众人跟着笑。
顾嬷嬷打水,准备了衣服,俞荷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穿好新的羊皮袄,擦干头发连忙戴上狗皮帽子和羊毛围巾。
出来
店铺里转了一圈,坐下烤火,俞荷笑着说:“这冷的天,买粮食的人多吗?”
“多。精米涨到五十文一斤,杂粮面十二文一斤,张叔在他们村开了个水磨坊,带着马帮的磨面,也算是一个进项。”
“你带话给张叔,让他明天来一趟。”北地出产药材,她正好懂,不如每家粮店都带着收点药材,开春卖到南边和盛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