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洵:“洛京。”
她想起将自己吵醒的欢呼,又问:“外面那些人在高兴什么?”
“北翊要与荣国结盟”,苻洵的笑容变得明亮,“时间已定,就在月底,姜夫人和靖安王已在来的路上。”
舜英:“在哪儿签订盟约?”
苻洵:“原本提议龙门行宫,姜夫人嫌晦气,就在龙门渡口旁边垒台社祭坛。”
“……”舜英没想到姜嫣如此直率,一时语塞,忽然心念一动,“阿洵,那天我好像看到秦川了。他不是在金州么?金州那边怎样了?”
苻洵表情毫无波澜:“姐姐看错了,那天来的是郎琊,金州那边暂时还没消息。姐姐若心急,我马上传信问问洹哥?”
舜英垂眸沉吟半晌,挤出个微笑:“没事的,不用特意问,该来的总会来。”重复了两遍,心却突突直跳,手也不听使唤地发着颤,额头沁出几滴冷汗。
苻洵忙扶她躺下,柔声道:“姐姐先歇息,还有个好消息——结盟那天南翊有派出使臣来贺,冯太后大概还是认了吧。”
舜英隐隐感觉哪儿不对劲,一时说不出所以然,随口问:“使臣是谁?”
苻洵温声说:“正是阿旭。”
.
建宁十四年、靖安七年四月二十,荣王苻沣与北翊王元承赟在洛川南岸,夯土筑九丈高台,宰三牲、歃血、签订盟约。
舜英特意起了个大早,一丝不苟地粘胶易容,妆容明艳,袍服庄重精致,随苻洵一道前往洛川南岸祭台观礼。
宾客如云,舜英一眼就看到站在数十丈外的元旭。依然是一袭浅蓝直裰,看起来干净而灵秀,只是头发绾得一丝不苟,束着一枚花纹繁复的赤金冠,使他多了几分沉稳华贵。
前方的苻沣和元承赟正携手同登高台,舜英注视着他俩的背影,想起十三年前那相似的一幕,心里五味杂陈,莫名有些悲凉。底下也有不少见证过十三年前洛京会盟的官员,正悄声交头接耳。
“听说两位陛下都是直率人,共御外族结下的交情。”
“武将在战场上过命的情分,总该比动动嘴皮子要牢靠些。”
“谁知道呢,这几百年间的邦交,都是说和就和,说翻脸就翻脸。”
“希望这次盟约的效力持续久些吧,再经受不住战火了。”
舜英瞟了一眼四周,见大部分人注意力都在高台,于是扯了扯苻洵袍袖,向元旭那边使了个眼色。
“不要急,这会儿众目睽睽不方便”,苻洵倾身附耳道,“再说前线战报他也不一定知道。晚上有宫宴,我趁他们喝高了再悄悄把他寻出来,找个僻静处仔细问。”
舜英一听觉得有道理,偷偷觑向元旭,却见他已不再原地。她拉着苻洵退到人群背后,不动声色用眼角余光扫视场内。
元旭不知何时挤去北翊的观礼席,正满面笑容同姜嫣说着什么。
第189章 背刺
洛川水面楼船如云,北翊的质朴大气、南翊的富丽奢靡,放下跳板没有收。船头整整齐齐站着几排布衣“水手”,但是从那结实的身板和腱子肉看,全是武艺高强的精兵。
元旭与姜嫣笑着聊了半晌,做了个“请”的手势,二人一同向河边走去。护卫立即紧随其后,他们齐齐回身摇了摇头,只带一两个随从远远跟着。
舜英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拉着苻洵换了站位,遥遥注视着二人。
河边站立的,尽是全副武装的荣国带刀侍卫,每十丈两人。他们毫不在意,一直走到水边依然在说说笑笑、谈笑风生。
“长得好看就是占便宜”,苻洵遗憾地摸着自己的脸,“这也长得不丑啊,怎么姜夫人每次见到我就要打要杀。”
顿了片刻,他恍然大悟:“许是因为平南侯生得乖巧,我这张脸一看就不正经。”
舜英想白他一眼,又不愿放弃盯梢,凉凉地说:“人家打小就招姜夫人喜欢。”
说话分神,视野里只剩白茫茫江水和水面跳跃的阳光,她忙急切地搜寻那两道背光的黑色身影,倏然呆住了。
惊变陡生!
站在他们身边的一名侍卫,忽然拔出佩刀砍向同伴,血溅了元旭满脸满身。姜嫣立即将元旭护在身后,护着他沿河边往其他侍卫的方向跑,那名侍卫却举着带血的刀穷追不舍。
站在河边的侍卫一拥而上,岂料那侍卫武艺十分高强,追赶者刚刚近身便被一刀封喉,一边跑一边杀、气势锐不可当。
祭台之上,元承赟和苻沣正跪着燃香祝祷、祭告皇天后土,断无可能停下来安排武功高强的内卫。
“白袍卫!”苻洵情急之下断然高呼,旋即拉起舜英跑向河边。
观礼席的人群这才注意到河边异样,纷纷爆发出尖叫和惊呼,所幸全是官员和宗室,虽然惊惧却并未溃散。
禁军统领赶紧带着亲兵冲向河边,同一时刻,元旭和姜嫣的贴身护卫也紧随其后狂奔过去。
因站立位置的原因,最先到的是南翊护卫,此时姜嫣和元旭已跑到南翊楼船的跳板旁。
那护卫武艺更胜一筹,只一招便空手接白刃、解决了发狂的侍卫,徐徐向惊魂未定的姜嫣和元旭走去,走到近前伸出双手,缓缓抱拳,然后……
一记手刀砍向姜嫣后颈。
“冯太后请姜夫人去阊江小住!”
姜嫣敏捷躲开,那护卫毫不顾忌元旭,自顾自挥刀砍向二人。因入场时并未带刀,姜嫣只能一边躲避一边拉着元旭往祭台方向狂奔。
她的动作突然一僵,因为元旭忽然竭尽全力将她往反方向的楼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