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密哄(187)

作者: 青茜 阅读记录

帝之二子,封恒王。

恒王的人与东突厥王庭的人有联系,恒王的人进出的玄都观,也是太子与玄真道人相见的地方……

恒王,恒王!

恒王一向小病不断,因此常与他的太子兄长互道保养之事。恒王与太子一同开蒙学识,时常与太子同吃同住,竟在汉王与太子撕得狠的时候,先是隔岸观火,其后给太子致命一击!

他怕是比汉王看上储君的位子还早!

从去岁夏日东突厥突然举兵南下,到秋日圣人携众皇子公主去骊山田猎唯独恒王上表不去而有了圣人遇刺之事,再到太子因东宫压胜被废,或者以前更多的事,都与恒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王因其生母刘贵妃宠冠后宫,且他又得圣人宠爱,加上中书令与他联手,公开与太子作对。朝堂之上,汉王与太子争得激烈,反倒让朝臣忽略了旁人。

二皇子恒王一直像是太子的影子,太子病的时候,他也病,太子好的时候,他也好。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竟是个有心机的。

恒王虽没什么名头,也正因没什么名头,且现如今是皇子之中最年长者,若是国朝新立储君,不经他指使,也会有朝臣推他的。

是啊,那是距离天子最近的位置,皇家子弟,谁人不想要呢?

恒王该是早打定了主意,布局谋划了数年吧!

恒王与汉王,一个毒辣阴险,一个脑满肠肥,这两人与废太子相比,不及其万一。

恒王想做新的储君,要凭序齿,汉王想做新的储君,要凭恩宠。

若是这两人都不在了,凭序齿的皇子该是三皇子宁王。宁王生母早逝,曾经在皇后身边养了几年,无论才艺还是人品,都可考验。

可宁王不仅缺了圣人的恩宠,也没有几个可以用的朝臣。

张思远想到这里,忽觉胸闷难忍,下一瞬又咳了起来,这次甚至是伏到了案上。

思夏惊恐地上前扶住他,抖着声音道:“阿兄怎么了?千万别吓我!”

老半天,他才直起腰:“我没事,你不必担心。”

“可是阿兄……”

“昨晚上没睡好,这才没什么力气,歇一会儿就好了。”张思远攥住思夏的手,她没躲,他牵唇一笑,“放心,不会有事的。”

就算思夏知道他这是在安慰自己,可还是因为他的话安稳了一些。

她才懒得管谁人当太子,她只想让张思远无事。那汉王一向与张思远不和,反倒是恒王与张思远还能说几句话,思夏想得简单,所真是从恒王和汉王两人中选择,她选恒王。

恒王的府邸在安兴坊内。

“原本以为圣人只会让三司使查案,”恒王府长史崔适忧心忡忡地说,“现如今又让端王凌于三司使之上,他原本领着宗正寺少卿的衔,这宗正寺是管着僧侣和道士的地方……臣早就说过,将那几个人处置了。”

一旁的郎君面容白净又清秀,戴青玉莲花冠,穿月白袍子,捧着一柄麈尾坐于茶床之上,那眉眼间是清淡的宁静,像个书生。

自魏晋以来,麈尾便是名谈家拂尘清暑之物,又以此彰显身份,直至随,依旧流行于士大夫之中。

那人其实并不需一柄麈尾来显示身份,他本就是天潢贵胄。

听罢此话,恒王只是微微一笑:“祸起玄都观,我那六叔不去玄都观查,难不成要去大慈恩寺查?你不也说了,宗正寺管着僧侣和道士,若提早处置了那几个人,才会给了他线索。”

崔适叹道:“二大王,依臣之见,将那几人杀掉才是正经事。届时说他们惧于追查,畏罪自戕!”

恒王将手中麈尾换了个方向,闭目道:“六叔他还是疼废太子多啊!——金殿之上,朝臣说他什么来着?指使太子行此阴诡之事。他又在金殿上做了什么来着?当着圣人的面,掌掴朝臣!”

崔适立马领会其中之意:“臣明白。”

端王自接了这个案子起,和三司使日夜不停地审讯玄都院里的道人和东宫的内侍。接连审了两日都没有进展,直至第三日清晨,忽然来了旨意,因端王与废太子一向交好,不必主理此事。而东宫压胜案还是由三司使查问。

这些话,竟是御史台那群人跑到圣人面前说的,圣人同意了。

大理寺不敢得罪端王,刑部尚书依旧乐忠于打哈哈,新的御史大夫却尴尬地咳了一声,却也没多说什么。

端王听罢,在心中大逆不道地嘀咕了圣人,他这三兄怕是糊涂了,圣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即便圣旨说不许他主理此事了,那他也不肯走,他不主理东宫压胜案了,然而废太子殁于宗正寺,他身为宗正寺少卿,在此听审理所应当,免得审出些宗正寺谋害废太子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