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狂士楚歌(180)

险死还生,怎么不叫曹操震怒?而更让曹操气恨的是,回来没多久,就听到儿子曹丕也被暗算的消息。

听到曹丕也在同时出事,郑平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违和感。

“丞相是否已经查出幕指使者是谁?”

“已有少许头绪,然则线索中断,尚不能确定主谋。”

“信件与找着的线索,可否让衡一观?”

曹操已将递上的资料都看了一遍,牢记于心,因此并未拒绝郑平的要求,让人把东西交给他。

郑平翻阅了第一遍,确实如曹操所言,在顺着线索往后查的时候,在中间一个部分被截断,抹去行踪,无法确定幕后主使。

这不但说明幕后之人的谨慎与果断,还说明他的势力不可小觑。

能有这份能耐的,唯有世家与皇族。如今皇族式微,曹操便将怀疑的目光投在世家身上。

世家之患确实非同小可。

刺杀之事一过,只怕曹操会对一部分反对他的世家名士出手,敲山震虎。

郑平正因为孔融等人而生出几分忧虑,忽然间,他留意到一条信息的巧合点,不由又从头看了一次,心中生出一个大胆而略显荒谬的猜测。

曹操留意到他往回看的动作,开口询问:

“可曾发现了什么?”

郑平只是道:“线索不明朗,重头来过,看看有何疏漏。”

又翻了一遭,郑平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只将结果定义为与曹操等人如出一辙的“线索中断”。

郑平向曹操要了块白帛,在淬毒的刀上抹了一记,把白帛装进竹匣,离开曹操的所在,去后院看望曹丕。

曹丕没有受伤,仅是落了水,此刻正在屋中饮用驱寒的汤水。

让郑平意外的是,郭暄竟然也在,坐在曹丕榻前,面上是清晰可见的关切。

见郑平被仆从引进院子,郭暄连忙出来迎接。

郑平来不及询问郭暄事由,与她先后进屋,问曹丕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曹丕与郭暄对视了一刹,将前因后果如数说来。

原来郭暄用以狩猎的短弓损坏,准备找工匠打造一件新的,曹丕知道后,主动请缨帮忙挑选材质。两人一起去找工匠,被工匠用“查看样式”的名义请入地窖,结果遭到埋伏。

曹丕的侍卫有半数被困在地底,另外一部分被杀手牵制,曹丕与郭暄一边应敌一边撤退,那些人大概也没想到不但曹丕剑术高超,连郭暄这个“弱女子”也精通武艺,不慎失手,让二人逃走。

最后付出的代价是曹丕落水,损失了几个侍卫,正主平安归来。

郑平又问了几个细节,问曹丕幕后之人是否有眉目,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宽慰了曹丕几句,准备带着郭暄离开。

郭暄似有再留之意,但见郑平已说出辞别的话,她没有开口拒绝,温声让曹丕好好休息,自己跟着郑平离开。

等郑平与郭暄回到家中,郭暄略一迟疑,便对郑平袒露她对曹丕的心迹:“我与子桓相交多年……彼此心慕,愿为新妇,相携白头。”

郑平不免讶然。郭暄多年来顶着外头的舆论,一直坚持自我,未改变不婚假的初衷。后来即便是她对曹丕有了点好感,也只是与曹丕保持一定距离的友谊,从未提起嫁给曹丕的想法。只半天未见就改变了多年来的坚持,不得不让郑平生出少许惊讶。

然而转念一想,他就明白郭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是因为这次的暗算?”

郭暄点头:“丞相位高权重。子桓为丞相如今的嫡长子,似今日这般的危机只会更多。而今侥幸无事,若有一天……”

她咬了咬染了海棠色的唇,凝重道,

“若能相伴左右,与他同进同退,总好过远水近火,有心无力。”

郑平道:“你若只是为了他的安危,可在家中寻几个可靠而优秀的剑客与幕僚,不必牺牲自己。”

素来聪慧豁达的郭暄不由红了脸:“倒不全是安危之故……”

听到郭暄的真正心声,郑平不好再逗她,收了玩笑之意,想起在后院休憩的郭氏:“只怕阿母不会同意。”

郭暄也知道郭氏对曹家人的态度,面上薄红尽退,郑重道:“丞相势重,姑母有所顾虑也是应当……此事我亲自去与姑母说,阿兄勿要担心。”

郑平应了一声,与郭暄就此分开。他先去找李进帮他查一些事,又找上谢诸,把从曹操那带回来的,擦过毒刀的白帛交给谢诸,问他能不能分辨出上面的是什么药。

谢诸小心地嗅了白帛上的气味,又提起白帛去后院找了只鸟雀研究,不久后面色异样地回来:

“这毒不一般,若非曹操当机立断,只怕要受一番苦头。”